APP下载

王爱平翘楚GGLLPP

2011-12-30刘荣陈硕

创新科技 2011年10期
关键词:协和新药毒性

文/刘荣 陈硕

王爱平翘楚GGLLPP

文/刘荣 陈硕

从军30年,他有着深厚的军人情结,说起即将到来的建军84周年纪念日,他的眼神里流露出期待和自豪。按照当时在军队的级别,他完全可以享受优越的福利待遇,甚至脱下军装,在部队安然养老。然而,在一般人都会选择留下之际,他义无反顾地递上复员申请,毅然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军队。没有了头衔、没有了军装,他变回一个普通人,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前方的路是曲折还是平坦,是光明还是黑暗,对他来说都是未知数。

2002年,他筹建北京协和建昊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和建昊)。这家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领域羽翼待丰、踌躇满志的行业新星,9年后华丽蜕变成行业中的一朵奇葩。独辟蹊径,打造创新企业新星;联合八大基地,凝结优势合作;构建强大人才梯队,形成核心竞争力……这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和措施,无不显示出他在管理上的果敢和睿智。他,就是协和建昊的掌舵者——王爱平,一个从军人到科研人员再到企业管理者的执著舞者,他带领团队演绎了一段段佳话,收获了一串串丰硕果实。

医药门第情倾基础

出生于黑龙江省拜泉县,厚重的黑土地赋予他广博的胸怀和开拓进取的拼劲儿;成长于医学世家,父母培养了他坚实的医学底蕴和气质。当同龄的孩子还在追逐嬉戏时,王爱平就已端坐在书桌前,背诵《药性赋》等传统医学诗赋,在家人的熏陶和培养下,他将多首医学诗赋熟记于心,倒背如流,即使是现在,也能够脱口而出。

都说时代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王爱平却用事实证明,命运其实掌握在自己手中。“十年浩劫”期间,不少人向命运妥协,可王爱平却在不安定的氛围中自学成才,高中毕业后他应招参军入伍,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那个年代真的是该学习的时候工作了,工作的时候却又要抓紧时间学习。”王爱平笑着说。

1980年,王爱平从第三军医大学毕业,由于成绩优秀,留校担任教师。当所有人都对临床医学趋之若鹜,并认为临床医学是一个值得骄傲和潜力巨大的职业时,他又一次做出了与一般人不同的选择。对基础医学情有独钟的他,主动申请到生物学教研室工作。期间,由于深感知识不足,他又前往西南师范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知名学府进修。1989年,“充电”归来的王爱平被调往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5年,他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伊力诺依大学芝加哥分校医学院药理系毒理室,从事研究工作,借此机会系统了解到现代毒理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并深入了解GLP管理、内涵和科学性等方面内容,为回国开展GLP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

回想当初所做的每一个决定,王爱平都没有后悔。他说:“求学进修的过程,我汲取了很多新鲜养分,这是我人生中一段很宝贵的时光。而复员是因为我想进行‘二次创业’,军事医学科学院的GLP实验室从无到有,主要软件都是我做起来的,当时各方面发展已经相当好,我希望能够趁着年轻重新找个起点再试试身手。”

搭建平台登陆国际

GLP,即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是药物在进入临床之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在合格的实验动物及替代物上进行安全性评价,找出毒性作用靶器官,从而了解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和作用。国际认可的GLP实验室出具的毒性评价报告是新药或注册出口新药能够顺利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国际交流的通行证,长期以来只有日本和美英等少数发达国家有较完善的机构专门做毒性评价。

一直以来,我国从事毒性评价的专业实验室屈指可数,由于缺少与国际接轨的研发平台,导致我国药物研发的创新能力有限。众所周知,如果我国药物研究与国际药品注册标准不接轨,势必会影响我国药物进入国际市场。在我国GLP平台建设受阻的艰难形势下,作为我国较早涉足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领域的专家,王爱平和他的团队被寄予厚望。几乎所有协和建昊人都铆足了劲儿,要为我国GLP平台建设冲锋陷阵。

王爱平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美国等西方国家会不断将他们的药物临床前研究工作转移至我国,并且国外灵长类动物来源有限,价格不断上涨,再加上动物保护法规越来越严厉,试验成本越来越高,国外灵长类动物实验向我国GLP实验室转移已势在必行,这无疑为我国GLP发展提供了充足条件。在此情形下“临危受命”,对王爱平和协和建昊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2001年,王爱平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中心的GLP软件、硬件建设。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主持制定、增补、修改了600余份标准操作规程。从2004年起,协和建昊先后通过了国际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国家认监委计量认证、SFDA的GLP认证、英国NQA的UKAS认证和ANAB认证,成为目前国内从事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中,第一家同时通过上述认证的单位。王爱平自豪地说:“现在协和建昊的质量管理体系适用范围已由药品扩展到化学品、化妆品、保健食品及农药的安全性评价,这些成果表明我们的GLP研究基本同国际接轨,对下一步药物安全性评价国际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成立之初,协和建昊仅有9个人,而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100多名研究人员的专业机构,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软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协和建昊在同行业中的影响力也不断攀升。据悉,目前协和建昊正在做上市的筹备工作,预计“十二五”期间,将会完成全部上市。如今,王爱平和他的团队已经成为我国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领域的一支生力军,问及对协和建昊的评价,王爱平的回答充满了自信。他说:“我不敢说我们是国内第一,但国内前八名是肯定的。”

方圆结合谋求创新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协和建昊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与王爱平注重细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制定管理措施,还是建设人才队伍,他都要尽善尽美,就连协和建昊的LOGO设计也不放过。

王爱平说,协和建昊的LOGO设计看上去很简单,就是一个外圆内方的徽标,但这其中却蕴含着很深的寓意。“整个徽标象征智欲圆而行欲方,有圆有方,方圆结合,通达精进。外圆寓意企业经营圆融之道,即重质量、创品牌、得市场、图共赢;内方寓意企业管理严正之道,即人性化、制度化,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其整体内涵寓意企业领导务实之道,即管理可控力、人才聚集力、职工向心力以及组织凝聚力。”

自2002年成立之日起,协和建昊一直致力于对影响安全性评价工作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精益求精,持续向更高水平迈进。在组织管理及单次给药毒性试验(啮齿类、非啮齿类)、反复给药毒性试验(啮齿类、非啮齿类)、生殖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微核、染色体畸变)、致癌试验、局部毒性试验、免疫性试验、安全性药理试验、毒代动力学实验等项目的运行方面均达到了《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并建立了数十种试验模型和方法,具有规范的毒性病理学实验与诊断技术,已完成100余种新药(其中Ⅰ类新药30余种)系统的临床前安全评价工作,开展了500余项毒性试验课题。

9年来,协和建昊(GLP中心)始终秉承“立足安全评价,促进新药开发,构筑健康完美”的企业宗旨,发扬“求实、信誉、开拓、进取”的企业精神。在“十一五”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医科院国际标准药物安全性评价技术平台建设》GLP平台课题的促进下,协和建昊建立并应用毒性早期筛选、转基因动物模型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建立了整体动物光毒性评价模型2个、体外光毒性评价模型2个,新建立体外遗传毒性评价模型1个、整体动物气管内给药模型2个,在国内具有明显的特色和技术先进性。

协和建昊非常注重产学研应用的密切结合以及资源整合的高效利用,在吸入给药毒性评价方面一直居于国内安全性评价技术的领先水平。同时,协和建昊在GLP条件下已经开展了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反复吸入毒性试验、吸入给药毒性动力学等试验项目。“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是协和建昊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的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协和建昊成为在GLP条件下开展吸入染毒试验方面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据悉,协和建昊是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出生缺陷防治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王爱平任出生缺陷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还担任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生殖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小鼠三段生殖毒性试验方法,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王爱平还参加了SFDA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生殖毒性试验等国家标准的制定审定工作。

协和建昊每年开展生殖毒性评价试验高达20~30项,评价的物质涉及新药、医疗器械、新化学物质、化妆品和农药等。评价的客户涉及企业、科研院所和加拿大、印度等国外客户。2006年以来,协和建昊参与和承担了各类课题7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3项,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课题1项,宣武区科委课题2项,医科院协和药物所青年基金课题1项。同时,协和建昊在生殖毒性安全性评价领域中引进斑马鱼试验方法,建立了我国生殖毒性试验动物的背景数据库。在对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进行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协和建昊在生殖毒性安全评价方面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我国生殖毒性安全评价领域名副其实的排头兵。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长久生命力、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也是协和建昊追求的主旋律。除了依靠公司力量,建立起生殖毒性试验基地、光毒性安全评价试验基地和生殖毒性试验基地这“三大试验基地”之外,协和建昊还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进行特殊毒代动力学试验研究工作;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建立转基因动物和基因敲除动物试验基地、毒性病理学实验技术和诊断技术等背景资料数据库;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生物技术研究所建立抗感染药物安全评价试验基地、机体和细菌药物代谢酶及其基因多态性研究等毒性数据库。这种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管理模式,为其能够顺利完成承担课题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协和建昊的全面发展。

不断变革创新是避免僵化、保持企业青春活力的有效举措,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是协和建昊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标杆。王爱平说:“现在取得的这些成绩只是协和建昊腾飞的起点,未来协和建昊还将继续在我国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征程上,为国家冲锋陷阵、出谋划策。”

猜你喜欢

协和新药毒性
是否可以说新药一定比老药更安全有效?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邱小龙:致力研发国家原创新药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协和学子“爱星”献爱心
我在协和学了什么
我在协和学了什么
2014年全球新药研发报告
——第一部分:新药和生物制品(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