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2011-12-29任武平
党员文摘 2011年11期
前不久,章含之的女儿洪晃在微博里写“终于把史家胡同51号还给外交部了,彻底退出中国的特权阶层,值得庆祝一下”,顿时引来数千人的转发和评论。有记者追问,“退出特权阶层”是在调侃,还是那房子与特权有关联?洪晃答道:“51号当然是我家曾经享受过的特权。我没有调侃……不应该对这种特权恋恋不舍。”
1960年,国家把史家胡同51号分给洪晃外祖父章士钊居住。2008年,洪晃母亲章含之过世后,院子应归还国家。现在,洪晃一句“当然”,或多或少流露出一丝“被迫退出”的复杂心情;一句“恋恋不舍”,也说出了普遍存在于人们心中的特权情结。其实,像洪晃这样被迫放弃特权的人是少而又少。更多的人,或是站在特权的队伍里怡然自得,或是站在特权的门外想方设法往里挤。自愿放弃特权的,几乎找不到。
人们为什么对特权“心向往之”?答案显而易见,因为它能带来太多实惠。“特权车”意味着一路绿灯;“特权飞”意味着“免费升头等舱,让领导先上”;“特权房”意味着“低价团购豪宅”;“特权医疗”意味着住高级病房、全额报销;“特权上学”意味着孩子能轻松入名校,还能顶替别人上大学……这只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就更多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定向招聘”越来越巧妙,上岗的都是“上面有人”的人;官员提拔时,“拼爹”胜过“拼能力”……而且,过去只有权力带来特权,如今,财富也能带来特权。银行有“VIP金卡”、证券交易场所有“VIP交易室”……多花钱就能加入特权游戏,极大地满足了所谓的“社会新贵”们。
然而,特权给现代社会带来的致命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它破坏了一个社会健康运转所要遵循的公平原则,让权贵阶层的人肆无忌惮地侵占有限的社会资源,挤压其他阶层的生存空间。久而久之,“仇官”、“仇富”情绪悄然产生,社会不安定也随之而来。
同时,特权也带来道德的沦丧。一些人为了它不择手段,权钱交易有了温床,争权夺利有了理由,腐败堕落有了借口。在许多人不顾一切地追逐名利的背后,特权的存在,往往起到的是反面刺激作用。
世界上已经有不少国家在消灭特权、实现公平上,走在了前面,享有特权的不再是行政部门、垄断行业,而是相对弱势群体。
今天,我们致力于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一切特权都与和谐的宗旨相背离。只有所有人都不再对特权恋恋不舍或者充满向往,都能自觉遵从人人平等的法则,我们才能成为“比别的国家更平等的国家”。
(王景义荐自《环球人物》2011年第22期图: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