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大元帅长征途中斗法张国焘

2011-12-29路卫兵

党员文摘 2011年11期

  1935年6月,红军第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后,为了统一指挥两大方面军作战,中共中央召开了著名的两河口会议,会议决定由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中革军委副主席。但张国焘反对中央关于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决定,并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此时,朱德等七位在建国后被授予元帅的红军领导人站了出来,在粉碎张国焘阴谋的斗争中起了关键作用。
  朱德:不计荣辱巧妙周旋
  在阿坝会议上,张国焘等人要求朱德发表反对中央北上的声明,朱德义正辞严地说:“我再声明一下,我是拥护党中央北上决定的。”见对朱德无计可施,张国焘便想赶走朱德,说:“你既然主张北上,那你就离开部队北上好了。”朱德看穿他们的阴谋,果断地回答:“我是党中央派来的,我不能离开部队!”因为朱德知道,只有留在部队,才能及时掌握张国焘的动态。
  刘伯承:智勇双全欲行“兵谏”
  张国焘擅自成立第二“中央”后,经常将红一方面军的将领抓去开批判会,还派人在红一方面军中大力宣传南下的正确性与北上的错误性。在这种情况下,时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的刘伯承决定实行“兵谏”,逼张国焘北上。为加重同张国焘斗争的砝码,刘伯承说服了张国焘,同贺龙率领的红二、六军团成功会合。
  贺龙:侠肝义胆釜底抽薪
  贺龙率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随即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张国焘当时之所以同意红二、六军团前来会合,就是想把红二、六军团拉向自己,借以加强对抗中央的力量。但在欢迎会上,贺龙却给张国焘来了个下马威。贺龙后来在回忆录中说:“在主席台上,我坐在张国焘身旁,他刚刚站起来要讲话,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给他说了一句悄悄话。我说,国焘啊,只讲团结,莫讲分裂,不然,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张国焘就没敢讲不利于团结的话。”
  贺龙还声称红二、六军团损失不小,要张国焘从红四方面军的建制中抽出两个师的兵力补充到红二、六军团中去,从而削弱和分散了张国焘的实力。
  聂荣臻:不为所动稳坐钓鱼台
  两河口会议结束后,张国焘在其住处请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吃饭,企图拉拢聂荣臻。席间,张国焘诱之以利,说中央红军很疲劳,减员很大,决定拨两个团给红一、三军团。然而,聂荣臻不为所动。
  由于聂荣臻等人立场坚定,使张国焘离间不成,最后他只好公开向中央要权了。
  叶剑英:顺手牵羊金蝉脱壳
  张国焘在左路军行至阿坝时便命令部队按兵不动,并以红军总政委的名义,电令在右路军任前敌政委、对张国焘言听计从的陈昌浩,带领右路军中的红四方面军南下,准备铤而走险与中央彻底决裂。
  当时陈昌浩正在会上讲话,时任前委参谋长的叶剑英先看到了这份电报,之后他让陈昌浩看了一眼,便将其揣进口袋,假装如厕,然后快马加鞭,赶到中央驻地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当此危急时刻,毛泽东果断决定率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以脱离险境。
  彭德怀:不离左右拼死“护驾”
  红军分路北进后,红三军团走在右翼纵队的最后面,最前面的是一军团,中间是红四方面军之四军、三十军、九军和前敌总指挥部。当时彭德怀已经发觉张国焘有野心,但中央似乎没有察觉。毛主席随前敌总指挥部在一起,彭德怀每天都去前总,秘密派第十一团隐蔽在毛主席住处不远,以备不测。彭德怀在回忆录中说:“向毛主席报告后不到两小时,叶剑英秘密报告:张国焘来电要求南进。”于是,彭德怀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次“护驾”任务,从而赢得了时间,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徐向前:深明大义力挽狂澜
  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总司令,但他始终拥护中央北上的方针。
  他与陈昌浩率右路军随中央北进。张国焘孤注一掷,电令陈昌浩采取行动,甚至要加害中央领导。由于叶剑英的及时汇报,毛泽东果断率红一、三军团连夜悄悄北上。但还是有人发现此行动并报告徐向前,说:“中央红军走了,还对我们设置了警戒,打不打?”徐向前斩钉截铁地说:“岂有此理,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正是徐向前一声令下,才稳住了军心,避免了一场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悲剧。
  (王炜荐自《新传奇》2011年第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