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饭碗才有新生活

2011-12-29阎亮钟克均

当代党员 2011年3期

  到印度孟买,飞机降落前会掠过大片贫民窟——这是当年孟买户籍改革种下的恶果。
  重庆大量农民转户进城后,如果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极有可能陷入孟买式困局。
  值得庆幸的是,各区县都很好地消解着就业难题,比如璧山。
  
  入室登记
  
  1月17日,璧山县兴隆机械厂。
  “老张,感觉怎样?”一男子向正在修磨零件的张仲碧打招呼。
  “是左局长呀!”张仲碧惊喜异常。
  来人正是璧山县就业局局长左瑞荣。去年10月,张仲碧一家农转城后,左瑞荣了解到她没工作,就推荐她到这里上了班。
  “要不是您推荐,我现在还是耍起的。”握着左瑞荣的手,张仲碧连连道谢。
  左瑞荣结识张仲碧,源于一份转户市民失业信息登记表。
  去年8月以来,璧山农民争相转户入城。“要把农转城新市民的就业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璧山县委书记范明文对左瑞荣说,“他们有了稳定工作,才能真正融入城市。”
  “农转城新市民中,有的有一技之长,有的毫无工作经验,有的还想自己创业。”左瑞荣说,“解决就业问题,需要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须先摸清情况。
  “我们组织专人,到新市民家中逐一了解情况,建立转户市民失业信息登记表。”左瑞荣说,“谁有何特长,谁想干什么,我们一清二楚。”
  
  送“货”上门
  
  未转户前,陈建是璧城街道双龙村村民。
  1999年,没考上大学的陈建,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选择了外出打工。做零部件,当印刷工……他不停地从一个城市流向另一个城市。
  然而,尝尽酸甜苦辣的他,直到去年回家,仍没找到固定工作。
  “转户,可享受城里人的一切待遇。”去年10月,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的陈建,从邻居那儿听到消息后,立即就转了户。
  “成了城里人,很开心,但我找什么事做啊?”陈建犯起愁来。
  让陈建意想不到的是,没几天,县就业局派出的登记员就上门了:“陈老师,你有没有什么特长?以前干过什么工作?”
  更让陈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钧冠机械厂就来电话了:“你来上班吧!”
  原来,是登记员根据他在机械厂打工的经历,给他推荐了这份工作。
  “现在,我月薪有2000余元。”谈到新工作,陈建一脸兴奋。
  “对有一技之长的新市民,我们就根据其专长送‘货’上门。”左瑞荣说。
  
  培训帮扶
  
  “充分利用岗前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就业政策培训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行‘一对一’帮扶就业。”对登记表中既没经验又没技能的新市民,左瑞荣给出了解题方案。
  “先买些日用品,再添件衣服……”2010年12月30日,拿着物业公司发的1500元工资,陈玲眼圈红了。
  与丈夫离婚后,陈玲和孩子一起生活。年近40岁的她,没任何工作经验,找工作非常困难。
  就业局的登记员摸清情况后,主动找她交谈。当得知她转户前一直生活在农村,没什么技能,但工作愿望非常强烈,而且踏实肯干,就委托璧城街道社保所所长黄山对她进行帮扶。
  对陈玲进行量身培训后,黄山将陈玲推荐到一家物业公司上班。
  “有了稳定工作,我感觉生活又有了奔头。”陈玲说。
  
  雪中送炭
  
  “送你一份小礼品,请走好!”丁家街道金贸城,“美而美”服装店老板王春吆喝着。
  去年10月,转户进城后的王春,想自己做事,便开了这家服装店。由于资金有限,她只得进低档服装卖,挣的钱连房租都不够。
  “你可以代理一个品牌,档次上来了,生意才好做。”左瑞荣摸清王春的情况后说。
  “可我缺钱啊。”王春叹气。
  “你到社区去登记,我帮你申请政府贴息的小额贷款。”左瑞荣委托丁家社保所所长刘玲帮助王春。
  半个月后,王春顺利拿到五万元小额贷款,成功代理了一品牌服装。
  “生意越做越火,收入翻了几番。”王春说,“这笔小额贷款真是雪中送炭啊!”
  “对想自主创业的农转城新市民提供贴息小额贷款,这是我们推出的又一法宝。”左瑞荣说。
  近2000名农转城新市民,就这样在“三管齐下”中找到了工作。
  
  编后:
  
  农民转户进城,其目的不是要“住在城里”,而是要“生活在城里”,生活的关键是就业岗位——有饭碗才有新生活!如何解决转户进城新市民的就业?璧山县“三管齐下”的办法值得大力提倡。
  目前,市委、市政府通过大力发展IT等产业集群,释放了1000万个岗位,为新市民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同时还推出了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等政策,引导和鼓励新市民自主创业。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转户进城的新市民一定会幸福地“生活在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