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您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2011-12-29严熙枣

当代党员 2011年3期

  2010年12月26日,重庆市地方税务局江北区分局五里店税务所。
  副所长王璐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石柱女孩沈小凤寄来自家种的栗子。
  “您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我的心。”沈小凤在信中写道。
  
  冬天里的草鞋娃
  
  2005年11月的一个下午,石柱县黄水镇寒风阵阵。
  王璐正在这里办事。
  三个月前,王璐来到石柱县南宾镇地税所报到。这位在主城长大的“80后”公务员,很快体会到石柱与主城的不同。
  一群小学生沿着盘山公路放学回家。天很冷,孩子却还穿着草鞋。
  王璐站在路边,心被骤然揪紧。
  “他们可能还要走上几个小时才能回到家。”身旁的同事说。
  黄水归来,那些冻得红扑扑的小脚,在王璐脑中挥之不去。
  在石柱工作两年间,随着走访调研的深入,王璐见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孩子。
  善良的女税务干部决定: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
  那个月底,王璐捏着刚发的1300元工资来到石柱县教委,要求资助贫困孩子。没想到县教委工作人员抱来的贫困孩子档案,有两尺高。
  “沈小凤,父亲残疾,母亲长期患病;陈灿,父母双亡……”翻看着档案,泪水模糊了王璐的眼睛。
  一个孩子,每年需要学杂费300元。王璐的工资,只够资助两个。
  她选择了黎玉棋和沈小凤两个山村女孩。
  走出县教委,王璐心绪难平。
  “困难孩子有那么多……”王璐对自己说,“光靠我自己,力量太弱了。”
  “为什么不建个网站,发动网友的力量?”一位朋友给王璐支招。
  一语点醒梦中人。
  
  “爱心网”
  
  “王璐:我想资助贫困学生,希望先看看受助学生的情况。”
  2010年末,王璐收到一条署名“郭九都”的短信。
  “好的,没问题。”王璐回复,接着便通过电子邮件把受资助学生的情况发给郭九都。
  几个星期后,王璐的手机再次响了——“王璐:你好!我实地调查了你给我提供的贫困学生情况,他们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恼火,我要资助他们!郭九都。”
  这样的爱心短信,王璐已经数不清收到过多少。
  2006年,王璐建立了“石柱爱心网”,专门为当地贫困孩子募集学杂费。
  为了保证网站信誉,她邀请地税所领导监督——进入“石柱爱心网”捐款账户的每一分钱,都受到地税所领导的监管,并在“石柱爱心网”上公示去向。
  “300元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一瓶酒、一条烟,一件漂亮衣服?”王璐大声疾呼,“对石柱山区的贫困孩子来说,300元钱就能让他们上一年学!”
  她的呼声,引来石柱当地媒体的关注。随后,“石柱爱心网”的故事被传播出去。
  很快,300元、500元、1000元……来自各地的爱心,如涓涓细流般汇集到“爱心网”。
  
  暖流
  
  一天晚上,王璐下班回家,一头倒在床上。
  她觉得骨头要散架了,什么都不想干。
  2006年,王璐结婚了。次年8月,她被调入江北区五里店地税所工作。家庭一下子挤占了王璐工作以外的全部时间——买菜、做饭、孝敬公婆……
  白天忙工作,晚上操持家务,夜深人静时,她还要坐下来料理“爱心网”。“时间不够用,人又很累。”王璐坦言,“我想过放弃!”
  正躺在床上,手机响,短信来。
  “王璐:看了你的‘石柱爱心网’,很感动。我往你账户打了一笔钱,希望能帮助几个娃儿。”短信署名是“梁容”。
  “可不能辜负人家。”王璐起身,打开电脑,继续在“爱心网”上做登记。
  得知王璐的郁闷,王璐母亲鼓励女儿:“不要放弃,既然做了,就要做好!”
  王璐坚持了下来。
  2010年的一天,江北区北滨路某餐馆,王璐和同事就餐完毕,前去结账。
  “免费!”30多岁的老板娘挥挥手,说,“我们早认识了。我是梁容!”
  一股暖流涌入王璐心房。
  两人相视一笑。
  今天,像梁容一样的爱心人士,正在不断加入“石柱爱心网”的网友行列。他们已经募集爱心捐款五万多元,惠及200多个贫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