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湘教版)
2011-12-29李斌
地理教育 2011年9期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在前三个课时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大气运动的直接表现,在简单天气图中,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判断天气状况,既是本节的概括和总结,又是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重点内容,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实际,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教材中安排了活动内容,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活动,既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读图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学会识读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能听懂天气形势预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天气变化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态度;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冷锋、暖锋对天气影响及其原理;低压系统、高压系统对天气影响及其原理;锋面气旋的分析。
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四、教学方法
本节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本节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深刻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节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而课本有许多的插图,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有关天气预报的素材。
六、教学过程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