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地理复习同步训练题(七)
2011-12-29鲁爱华
地理教育 2011年10期
一、选择题
图1表示“我国某省2009年各类人口数量构成图”,图2表示“该省三大产业的比例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该省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不足B.自然出生率过高
C.外来人口多D.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
2.该省近几年出现肉类品、速冻品、调味品等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逐渐由“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这反映出该省的变化是:
A.科技进步,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B.农业比重下降,粮食严重不足
C.城市化提高,城市人口超过农村
D.经济发展,旅游餐饮成主导产业
图3为某国1950年和2000年人口金字塔图,完成3~5题。
3.依图可知,该国1950年0~14岁的人口发展到2000年,约占总人口的:
A.50%B.40%C. 30%D.20%
4.2005年该国人口总数为128 000 000,2006年的人口出生率为8.3‰,死亡率为8.7‰,若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2006年底该国总人口约为:
A.12 749万B.12 795万
C.12 849万D.12 899万
5.目前,该国突出的人口问题是:
A.男性人口多,男女比例失衡
B.人口基数大,人口压力大
C.人口增长快,劳动力过剩
D.平均寿命长,人口老龄化
图4是我国各省区某项指标统计图(省区图上面积大小表示该指标值的大小),完成6~7题。
6.该指标最可能是:
A.人口数量B.石油储量
C.耕地数量D.年降水量
7.造成图中东部省区面积大于西部省区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B.矿产资源储量的差异
C.劳动力素质的差异 D.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图5示意某国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完成8~9题。
8.有关甲、乙、丙三个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是由农村到城市
C.人口主要乙迁往甲、丙地
D.人口主要由丙迁往甲、乙地
9.关于影响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
B.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C.国家开发政策
D.海平面上涨导致的环境难民迁移
图6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M1B.M2C.N1D.N2
11.依图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
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
D.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读图7完成12~13题。
12.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2级B.3级C.4级D.5级
13.根据中心地理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扬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苏州市是上海都市圈的经济中心
C.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宁波市比德清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辽宁省阜新市原是一个煤炭工业城市,进入新世纪以后,阜新市煤炭产量锐减,已成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4~15题。
14.阜新市目前的市情是:
A.资源充裕,环境良好,城市与工业发展的空间很大
B.市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C.工业发展陷入困境,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D.由制造业中心转变为服务业中心,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15.为促进阜新市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A.加快煤炭开采,发展重化工业
B.停止煤炭开采,促进产业升级
C.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
D.扩大农业生产,保证粮食自给
图8是我国某城市简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铁路穿越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行政因素 D.历史因素
17.图9中能正确表示ab间地租变化情况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读“面积位于世界前列的部分国家的资料表”(表1),完成18~19题。
18.各国人均森林面积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
A.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美国、中国
B.加拿大、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美国、中国
C.巴西、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中国
D.加拿大、巴西、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中国
19.巴西和澳大利亚的人口都集中分布在本国东南部的沿海地区,影响其分布的原因中相同的是:
A.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阔
B.气候温暖湿润,为温带、亚热带气候
C.海上交通便利,是欧洲殖民者最早登陆的地区
D.两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都位于东南沿海
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常造成重大影响,如城市化进程便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专家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图10。读图完成20~21题。
20.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②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③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负相关;④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进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1.依据该模式推论,某都市1970年时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2000年时都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则2000年的径流量约为1970年时的多少倍:
A.1B.2C.3D.4
图11为台湾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从1950年到1989年,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是:
A.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
B.从分散到集中,出现城市群
C.大城市增长快,中小城市增长慢
D.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快
23.图中大河的河口处均没有形成大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A.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B.台风频率高,易形成风暴潮
C.河流短促湍急,航运条件差
D.泥沙淤积严重,不利于建设港口
2011年4月8日,上海迪斯尼项目在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正式开工建设,占地116公顷。读图12完成24~25题。
24.图示信息显示上海迪斯尼乐园建设地点的主要区位优势有:
①濒临海洋,海运便利;②距离浦东国际机场较近,交通便捷;③能提供大片建设预留地;④有丰富廉价劳动力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25.上海迪斯尼乐园建成后,其最突出的功能是:
A.拉动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B.吸引外商进行工业投资
C.促进长三角经济结构转型
D.刺激本土文化产业发展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04年7月10日武汉纪念“世界人口日”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在中西部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等现象。
材料2:上海浦东将在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支持下,探索柔性延长退休年龄改革试点。2008年3月26日,在浦东新区3届人大3次会议上,浦东新区代区长李逸平指出,2008年浦东要为国家探索延长退休年龄、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提供示范效应。
(1)材料中提及到“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________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会带来哪些问题?
(4)浦东在探索柔性延长退休年龄改革中,率先可以试点的人群是:
A.高科技、金融、现代服务业等单位的科技人员
B.宾馆、餐饮等服务行业
C.外来务工人员D.野外工作人员
27.酝酿已久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已于2010年12月获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读图13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四川省2007年农业人口流动数据表(表2)。
(1)兰州市和成都市的城市地域形态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说明影响兰州城市地域形态的主要原因。
(2)试归纳四川省农业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成渝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可能给该地区农业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
28.图14为“长三角”某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用地经济效益的角度判断:图中的行政区布局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2)该城市计划扩建一座过江公路桥,应如何合理处理过江公路(桥)和古城墙之间的关系?
(3)甲为该地区的一个中心镇(其职能和服务范围大于普通集镇),其城乡经济的纽带和桥梁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为更好地发挥中心镇的作用,该地区应优先进行___________建设。
29.图15为欧洲城市人口的增长过程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过程的折线图。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从城市化的起步时间、城市化水平两方面,比较欧洲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2)图中甲、乙、丙三条折线分别代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请将正确的对应关系用直线连接。
甲 亚洲
乙 非洲
丙 拉丁美洲
(3)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趋势上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D 4.B 5.D 6.A 7.A 8.C 9.B 10.B 11.D 12.B 13.B 14.C 15.C 16. D 17.B 18.B 19.C 20.C 21.C 22.B 23.C 24.B 25.A
二、综合题
26.(1)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2)“留守小孩”、“留守家庭”是由于大量民工和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引起的(3)“未富先老”表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 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赡养费用增加,负担加重,引起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精神孤寂等问题出现(4)A
27.(1)条带式集中式原因:兰州市位于黄河谷地中,城市发展被迫沿河流两岸延伸,形成条带式格局 (2)特点:省际流动为主;主要流向沿海发达省份 影响:跨省流动的部分农民工回流;流动人口数量增加。
28.(1)不合理,位于城市中心,地租最高(2)对古城墙分区保护,维持“原址、原状、原物”,根据其历史文化价值进行一定的现代化改造,以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以古城墙的建筑风格为基调,配置过江公路(桥)必需的设施,保持新老建筑的协调(3)是农村集聚的中心,可以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可以承担城市的部分职能,方便居民生活;接受城市部分产业转移 连接中心镇和城市的公路。
29.(1)欧洲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水平低(2)甲为拉丁美洲、乙为亚洲、丙为非洲(3)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出现持续快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