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萄酒电影:“另一种感官享受”

2011-12-29

旅游世界 2011年3期

  电影《将爱情进行到底》结束后,褒贬评论先不说,凡是从电影院出来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一定要去波尔多旅行!”大家都被电影中葡萄酒圣地波尔多的迷人风光和葡萄酒的魅力所感染。不知道是葡萄酒成就了电影,还是电影成就了葡萄酒和酒庄旅行,但无论如何,我们的眼睛和嘴巴都得到了一次最美的享受。
  
  《007系列》(007 Series)
  007系列是一部长盛不衰的电影剧集。能像詹姆斯·邦德一样,与香车美人醇酒相伴,游历世界各地去冒险,恐怕是每个男人的梦想。众所周知,在每一部007影片中,詹姆斯·邦德不是握着一把手枪,便是端着一个酒杯。枪是他的工作,酒杯是他的生活。据统计,在过去20部007影片中,邦德大约喝过32次香槟、20次伏特加马丁尼、9次伏特加、9次红葡萄酒、8次威士忌、3次白兰地……平均每部电影喝酒4.8次,差不多每隔25分钟他就要来一杯。正如他在《太空城》对“邦女郎”霍莉说:“你能找出一个我们不喝酒的理由吗?”
  007除了大口地喝自创的鸡尾酒之外,他还是香槟的爱好者。早期的007喜爱的是属于酩悦香槟(Moet Chandon)的顶级品牌Cuvee Dom Perignon(也有人叫他香槟王),后来007则成为Bollinger香槟(博林格,也有叫做法兰西首席香槟)的忠实拥护者和代言人。香槟总是和浪漫温情或者节庆欢乐联系在一起,在浪漫电影里也常见,但是在007这种动作片中出现,可能有几个原因:Bollinger香槟是一款非常男性化的香槟,既代表了007有勇有谋的男性味道,又能靠香槟博得女性好感,兼有些催情的作用;另外,Bollinger香槟也是英国皇室御用香槟,007喜欢这款香槟也隐含着他是皇家大特务的特殊身份,不然怎么能够调动所有国家机器为他泡妞服务呢?
  
  《芭贝特的盛宴》(Babette's Feast)
  《芭贝特的盛宴》,是一部轰动世界影坛的饮食电影,它带起了西方近十几年的饮食电影风潮。时至今日,一些西方的顶尖餐厅还会有人仿效这些菜式与配酒,带领饕客重温芭贝特的盛宴。如同片中将军的一句话:“美食和美酒足以使平凡的一餐变成一场恋爱。”
  葡萄酒作为西方餐桌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部电影中的地位是十分突出的。电影中,流落于丹麦渔村的巴黎著名餐厅Café Anglai主厨芭贝特被当地清教徒教区神甫的两个善良的女儿收留,为报答十几年收留之恩,芭贝特用买彩票获得的一万法郎为当地的清教徒做了一顿丰盛的法国大餐,不论是菜色还是配酒都堪称经典。从Amontillado雪莉酒配海龟汤,1860年Veuve Cliquote香槟配Blinis Demidoff(配有鱼籽酱和酸奶油的燕麦烤饼),到主菜的Cailles en Sarcophage(用黑松露与鹅肝酱做馅儿的烤鹌鹑)配1845年份的Clos de Vougeot勃艮第顶级红葡萄酒,餐后的水果,甜点及餐后的上好Cognac干邑白兰地Vieluxe Marc Fine Champagne,这些都为人称道。
  
  《杯酒人生》(Sideways)
  光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部与葡萄酒有关的电影,是一部讲述两个男人葡萄酒之旅的轻喜剧。影片以酒喻人生,无论是中学教师迈尔斯对长期努力的小说无法付印的沮丧和离婚的失落,还是杰克在结婚前的恣意,都以喜剧冲突的方式表现,令人忍俊不已。电影不仅通过主人公迈尔斯传播了极为丰富的葡萄酒知识,也传达了欣赏葡萄酒的哲学——葡萄酒是生活中的快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感受,而不必人人成为精通葡萄酒的酒迷。最好的酒、最贵的酒是为最亲爱的人和最重要的时刻开启的,可以在家中欣赏,可以在高档餐馆中品尝,也可以在风景优美之地野餐时细细品味。
  
  《美酒家族》(Mondovino)
  从巴西的丛林地带到布鲁克林的大街小巷,从比利牛斯山地区的山民到佛罗伦萨的皇宫贵族,魔术般从葡萄转化成的葡萄酒,将穷人与富人,本地人与外来者的梦想联系起来,《美酒家族》讲述的是从加利福尼亚强大的纳帕家族到法国勃艮第地区的蒙蒂家族三代接连不断的内争外斗的冲突,为的就是保卫祖上留下的几公顷土地,这部电影在三个大陆、三个不同的国家拍摄而成,作为一部葡萄酒文化的纪录片,注定其不可能像其他葡萄酒题材的电影那样带给人们轻松和愉悦,相反,而是影片导演以酒文化管窥全球化所表现出了充满忧患的思索贯穿影片始终。
  
  《沉默的羔羊续集——汉尼贝尔》(Hannibal)
  这部电影并非一部饮食电影,但是,通过对饮食的挑剔,也从侧面反映了主人公——食人魔王汉尼贝尔博士的性格。他残忍无情,但是知识渊博,品位高尚,杀人不眨眼表面上是对生命的无视,但从他对美食的态度,也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他杀人不是没有理由,只是在常人眼中,他的理由显然还没到致人于死地的地步。依照他对于宗教和自己人生观的理解,他杀的人或是犯了宗教界条中的死罪——如被他杀死的那个意大利警长,或是他认为那个人的生命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被他毁容的富家子弟。他对于酒的挑剔程度无所不用其极,为小提琴手选了价值700美金一瓶的Montrachet顶级白葡萄酒;在街头露天咖啡厅小憩时,喝的是Castello Banfi酒厂的Chianti Classico Riserva红葡萄酒,生煎Paul的脑前叶的时候,旁边放的是阿尔萨斯著名酒厂Trimbach稀有的Clos St. Hune,就算是在飞机上,也自己带上自己的美餐和一瓶1995年份波尔多St. Estephe地区中级酒庄Chateau Phelan Segur的红葡萄酒,其质量堪与列级酒庄媲美。
  
  《秋天的故事》(Conte D’Automne)
  说起这部影片,不得不先介绍该片的导演法国人侯麦。相信世界上没有多少个导演会像他那样二十年如一日拍摄同一个主题的电影,而能始终保持极高的水准。在他的影片里,一连串极其自然的生活情景成为主要的情节,而主角永远都有一个感情脆弱而从不迷失自我的女性。
  作为侯麦76岁之时诞生的巨著,《秋天的故事》被誉为其“春”、“夏”、“秋”、“冬”四部曲里面最感人的一部。女主人公马格丽独立经营着一片小葡萄园,为保持酒的质量,她始终不肯使用除草剂,以致于葡萄园杂乱不堪,招致邻里的批评,而为了证明罗纳河的酒具有与勃艮第的酒同样的久藏能力,她宁愿减产一半。
  
  《失乐园》
  渡边淳一原作的小说《失乐园》曾经也引起了不小的风潮,他小说中对于道德观念的反叛与反思值得很多人去讨论与考虑,后来这部小说被搬上了大银幕。电影中只在末尾出现一款酒,这就是波尔多Margaux地区的顶级酒庄Chateau Margaux的1984年份红葡萄酒。我没有认真考证过为什么作者会选择这款酒,并把它安排到两人要殉情自杀的时候出现,是事出有因,还是仅仅是偶然的选择?1984年份并非是一个好年份,但是这一年的Chateau Margaux易饮,富于果香,也有绚烂的一刻,只是不同于那些好年份,能够持续一个世纪以上。或许作者是想通过这瓶酒告诉大家,两个人的感情关系,尽管短暂但依然绚烂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