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12-29刘翠霞

旅游世界 2011年3期

  金门与厦门隔水相望,坐船只需半个小时的时间,近得几乎可以“鸡犬之声相闻”。金门有“三宝”:高粱酒、贡糖和菜刀,每一件宝贝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而其中金门菜刀的故事,最具有传奇性。
  
  最意想不到的原材料
  
  金门没有大型的炼钢厂,也几乎不会从外地采进钢铁等原料,你一定会疑惑,金门又是凭什么盛产菜刀的呢?锻造菜刀所需的钢铁从何而来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金门菜刀久负盛名的秘密。
  揭开金门菜刀的神秘面纱之前,需要先了解金门的一段历史。上世纪50年代,大陆和台湾还是炮火不断的时候,“万炮轰金门”那是时常发生的事情。从开始时的实枪实弹遍地开花,到“一三五七开炮,二四六休息”到“单打双不打,节假日休息”,再到后来的炮发宣传单页,直到炮火停息,这中间持续了整整20年。20年间,大陆共向金门发射了多少炮弹,至今无人统计得出,但这些遍地遗落的炮弹壳,在今天却成了金门人创造财富的资源,成了几乎可以称之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这下你明白了吧?金门菜刀的原料,正是当年废弃遗落的炮弹壳。
  
  从战场走到厨房,很远也很近
  
  到金门旅游,你可以亲眼参观大炮变菜刀的全部过程。“金合利”和“金永利”两家制刀厂都是以炮弹制刀而闻名的老店,会有专人带你参观制刀过程。
  师傅们先把炮弹头切割成小块,放在炭火炉子里烧,烧红了拿出来,放在电锤下打压成钢片。这在过去全是人工的,是个技术活,更是个力气活。反复捶打之后,就可以切割成各种刀型了,最后经过淬火,慢慢打磨之后,一把把铮亮锋利的菜刀就这样产生了。制造炮弹的钢铁质量极佳,用它打制出来的菜刀自然没得说,也特别锋利、耐用,刚中带韧,即使切割硬物也不易变形。如果你看上了,可以让师傅在上面为你刻个名字,把刀买走。
  金门菜刀的原料来源虽然容易,但是价格却相当不菲,一把在300元人民币左右,但还是有很多大陆游客愿意千里迢迢地带回去,不为使用,只为收藏,因为,它的故事和纪念意义实在太特殊了。
  古人有“化干戈为玉帛”、“铸剑为犁”的佳话,而今有“煅炮壳为菜刀”的故事,无论怎样,和平和和谐总是人们更愿意津津乐道的话题。在金门与当地人聊天,说起菜刀的故事,每个人都显得很平和,过去的硝烟已经远去了,他们更为自己现在变废为宝的事实而由衷地自豪,更何况金门菜刀的名气已经远播海外,成为金门的一个标志性纪念品。
  
  现存量足够装备6000万家庭主妇
  
  是谁第一个用炮弹锻造了菜刀,我们无从考证也不必考证,他一定是一个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的人,他带着最单纯最朴实的想法,把那些质地优良、质量过硬的钢材,经过重新锻造之后,变成了一把把亮光闪闪的菜刀,同时也将曾经充满硝烟的堪称恐怖的武器,变成了厨房里的生活工具。而曾经的那些不好的记忆,却因此重被赋予了生活的色彩,变得如此和平、温馨。
  据说,早年到金门当兵的台湾青年,返乡时一定带上几把作为纪念,金门炮弹菜刀因此名闻全台,只要挂上“金门”二字,几乎就是菜刀质量的保证。
  一枚炮弹约有30公斤,一把菜刀不到1公斤,一枚炮弹可以锻造至少30把菜刀,而金门的地下,还不知有多少万枚这样的炮弹。这是怎样的一笔数字,相信你慢慢算的话也许能算得清楚。据估计,金门现存的炮弹大概能生产至少6000万把菜刀,装备全省的主妇不成问题。如今很多人就靠着挖炮弹生活,他们把炮弹卖给制刀的工厂,多的时候,一个人一天能挖到几十公斤,可以卖不少的钱。这是个无本万利的活儿,田间地头到处都可以挖到炮弹,而挖炮弹的速度,要比从海里捞鱼的速度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