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而东
2011-12-29余石屹
读书 2011年7期
每次诵读李白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不禁总是想放慢节奏,试想在一般人不会停顿的地方打个歇,尽量让每一个字把被吟诗习惯掐断了的能量释放出来。比如,“故人西辞黄鹤楼”,偏不在辞字后边停顿,反而把西字拉得很长,念得“西”和“辞”两个字像断了线的风筝,分别飘向前后两头,让人听起来有点像是“故人西——辞黄鹤楼”一般。接下来,因为拉得长,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自然就不会来得那么快,节奏的悠缓仿佛意味着行动的延缓,即诗中那故人不是在黄鹤楼前与友人饮别之后,立马上船挥手扬帆而去,而是比如待到第二年三月才下的扬州。这种读法显然脱离了读诗家们熟悉的历史语境,难逃胡吟的谴责,但对我来说文字本身的诱惑,那些长期积累、隐而不显的丰富含义,似乎比传统的诗的规则更重要,它们在声音的变换中,变得物色生动起来。
记得多年前的一天,去拜见分别了十多年的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见面问候之后,就说起国外翻译的唐宋诗词,我知道先生大半生从事英汉对译,尤其在中诗英译上功力深厚,著述甚丰,而且长于对比研究,曾经续编吕叔湘先生的《中诗英译比录》,出版英文专著《中诗英韵探胜——从〈诗经〉到〈西厢记〉》,先生国学基础雄厚,似不在吕先生之下,另外还比吕先生多出一手,凡是评论比较的诗歌,都一一亲手翻译成英文,以求超胜。当时提到柳无忌和罗郁正一九七五年选编的《葵晔集》,这本历代中国诗歌的英译选集,译者荟集了当时美国汉学界大批名家新秀,除二位编者外,比如还有刘若愚,傅汉思,薛爱华(Edward Sch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