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建筑的愿景
2011-12-29李欧梵
读书 2011年12期
电影和音乐是我的嗜好,建筑呢?如果我说这是我的“新欢”,则未免轻薄,所以要说重一点。也许我可以如此概括:小说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古典音乐也在十九世纪达到巅峰;二十世纪最重要也流传最广的艺术形式是电影。那么二十一世纪的文化表征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建筑。原因很简单,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必会走向都市化,而都市生活的“硬体”就是建筑。特别是在亚洲的大都市,楼层盖得愈来愈多,也愈来愈高,整个的都市景观为之彻底改变。
建筑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上海住的一位年轻朋友对我说:他每天驾车奔波于高楼大厦笼罩下的高速公路上,一年之间顿觉老了十年!建筑会影响时间?会催人老化?一点不错!我们生活的外在环境变了,空间愈来愈大,速度愈来愈快,这种时空的压迫,使得人感到老了。上海尤其如此,因为它的都市景观变化太快,在过去十几年,浦东的摩天大楼如金茂大厦和高级住宅,一幢幢的拔地而起,连我这个研究三十年代摩登上海的人也顿觉“异化”了。上海从一个我熟悉的城市,变成了一个我不熟悉的大都会。
香港呢?维多利亚港两岸,两幢新起的近一百层高的IFC和ICC,一在港岛,一在九龙,对港相望,像是两大巨兽,守望着“东方明珠”,成了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两座图腾地标。除此之外,整个九龙和新界已经变成世界上最密集的“垂直”住屋区,幢幢数十层高楼,模式大同小异,从地面遥望上去,楼中的公寓个个像蜂窝,事实上它的面积也小得可怜,但价格昂贵。这些新楼,不见得全是为住家,部分是为“炒家”而盖的。生活在这个人口最密集的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