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任危机折射发展之痛

2011-12-29周昂

中国周刊 2011年11期

  Q=《中国周刊》
  A =杨团
  
  Q:当下中国出现的信任危机,它有别于以往的特点是什么?
  A: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政府、市场、社会三个领域同时遭受信任危机,这是前所未有的。
  从郭美美一条微博引发了一系列慈善公益负面事件,极大地损害了公众对慈善公益组织的信任。几乎同时期,恰逢铁道部刚刚耀武扬威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高铁速度全球第一,世界各国都向中国订购高铁,话音未落,就发生了铁路撞车和人员重大伤亡事故。还有,市场危机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提到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还有居高不下的房价,农民大量失地、城乡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等等。这些问题相互影响,助长了公众的不信任情绪。
  据观察,无论政府、市场还是社会三大领域的问题整体性尖锐化是在最近几年。如果有心人愿意用数据说明问题,我建议选择几份重要的新闻报纸,只看一版两版,或者社会新闻的头条、二条,做一个前三年和这三年的统计对比,可能会发现三大领域的问题出现频率大大地升高了。
  从表面上看,这些事件的出现似乎没有什么相互联系,但本质上是有内在联系的,而且积累时间甚长,不过是集中爆发而已。但是,市场、政府、社会三方面在短时期同时遭受信任危机的现象以往没有出现过。
  这表明社会弥漫着一种普遍的困惑和焦虑的情绪。而在困惑和焦虑的背后,是情绪的升级,有些已经发展成为愤懑和愤怒。社会情绪也会从最薄弱处打开缺口,因为信息不透明,因为大多数公众不知道真相,从而导致更加深重的信念崩溃。
  
  Q:那您觉得,当下中国的信任危机,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A:不信任社会组织,不信任政府,不信任市场,不信任自己的社区,也不信任自己周围的人,不信任陌生人……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缺乏信任的氛围,这对社会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市场缺乏信任,就没有信用可言,健康的市场竞争和创新就被扼杀,经济就会萎缩。政府与公民之间缺乏信任,政府的公信力一旦失去,政府的合法性就会遭遇挑战,从而使社会陷入混乱,运行成本大为增加,甚至出现不稳定局面。
  还有,信任危机会直接影响未来,影响孩子。孩子失去天真、童贞、纯洁、活泼、诚实的天性,学生不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民族的未来也堪忧。
  现在社会上这么大的贫富差距,导致这个社会产生仇富、仇官心理。穷人看着自己和富人、有权人的差距越拉越大,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一展望前途,大家都黯然失色。对生活不满意的人,比过去大大的增加,它会导致什么呢?
  我觉得,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再这么蔓延下去,会出现更深重的政治危机。
  Q:造成当代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A:从根本上说,是发展思路出了大问题。四十多年来,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都被西方引上西方现代化之路,即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以现代化为主要理论基础,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途径,以英美为赶超对象。这是一条为了高收入必须付出高消费和高能耗代价的道路。GDP、国民收入、全球国家排列、中等收入陷阱等等概念,全属于这一套话语体系。
  正是这种追赶西方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一直引领着中国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道路。铁道部修高铁就是一例。拼命地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争世界第一,借了巨额国债,在相当长的时间还不上。实际上有什么必要非要这样去做呢,不争第一有什么了不起呢?
  从社会风气还可以看出发展思路的问题。曾几何时,社会变得中国人都不认识了。一切向钱看,有理没钱莫进来。相当一部分人的获利是依靠权力,权力成为公开的买卖筹码。权钱交易批判了这么多年,越批规模越大,这是怎么造成的呢?
  社会的弱势群体,几亿农民还有两亿多农民工,社会的地位日渐低下。公权力对于他们的社会保护经常缺位,国家的法律不能保护社会公平,甚至一些地方的公权力还会联合资本进行“圈地运动”。平民的被剥夺感从未如此强烈,仇富、仇官的情绪在蔓延。
  现在的问题如果仅仅归结为体制、政策、制度,都嫌小了,窄了,体制、政策、制度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的根子何在?这些不搞清楚,解决任何问题都是奢谈。
  
  Q:有人说,信任危机的原因,是中国从“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这个过程中,旧的、传统的东西被打破,但是新的东西没有建立起来,您怎么看?
  A:打破传统是肯定不对的。传统的东西里头有很多是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应该保留的。比如说儒学,里头有很多东西是好的,不能丢掉的。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比如“言必信,行必果”等等,这是我们民族文化上千年的传统,但是现在被一些人弃之如敝帚。
  有人说,问题在制度规范不够,要制度创新,要制订好的法律。
  可制度是什么?是政策的固化。要有制度你先得有政策方案,有了政策方案,你把它稳定下来,才能形成制度,但是政策方案从哪儿来呢?来自你的执政思路和思想。关于中国发展的思想才是最最重要的。30年来的这种现代化发展,这种被称之为中等收入水平的富裕付出的是怎样的代价?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条路上跑了很远了,到底遇到了哪些问题,受到了哪些损害,至今其实并没有很好地厘清。所以我觉得,并非是简单说说制度出了问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的,现在是基本思路都没理清楚,新出现的意见、政策、口号还互相打架。所以我说根子在于发展的思想。
  
  Q:今天我们如果想重建信任的话,应该怎样做?
  A:重建信任,首先要厘清思想。中国走什么路?要走多元化、自主化、本土化的发展之路。要鼓励和支持社会中间力量,助力中国自己的公民社会成长,这就是鼓励、支持公民和公民团体与政府,以及企业界同舟共济,共同来承担社会责任,共同来探索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以公民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精神为动力,推进社会的稳定成长。
  要克服信任危机,就要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开放和信息透明。不光红十字会、中国字头的非营利组织要这样做,国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我国政府都更要对公众透明。今天已经进入了微博时代,在几分钟之内,信息就会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和迅速传播,这种信息的传播力已经构成了公民的一种新权利,这是前所未有的。它严重制衡着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权力。在今天,你想不透明化,几乎都做不到了。政府只有对这一种新权利有透彻的了解,对于郭美美引起的网络事件有深刻的解读,顺势而为才有可能走出危机。
  我不认为现在需要谈什么特别具体的政策和建议,现在还不是时候。现在群众心里所积攒的不满、焦虑是必须释放的。用什么样的方式,怎么来释放?是目前该讨论的话题。
  30年前,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的大讨论,成为那个时代思想解放的先声和标志。要我看,今天很有必要再来一次大讨论。在思想上明辨大是大非,才能真正有益于下一步的改革。而下一步改革的主题,就是从社会改革启动,渐行渐进地推动行政改革和政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