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世平:中国无须大规模援助欧洲
2011-12-29
股市动态分析 2011年44期
(嘉宾介绍: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
欧洲央行3日宣布,将欧元区主导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25%,这是欧洲央行在新任行长马里奥·德拉吉上任后的首次货币政策决策。根据西方媒体解读,虽然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但此次降息略显意外,可能意味着欧洲央行已决定扭转今年4月启动的加息势头。此次降息会产生何种影响?深圳电台先锋898(FM89.8)上午9点至10点播出的《创富赢家》节目主持人孙小美与特约评论员国世平就此展开了讨论。国世平表示,欧洲央行宣布降息之前面临着两难选择,降息会导致欧洲的通胀水平进一步恶化,但不降息又会影响欧洲的经济。此外,由于欧洲并未满足中国的合理要求,因此,中国在欧债问题上采取了保留态度。
孙小美:欧洲中央银行3日召开了月度货币政策会议,此前分析人士认为,该会议将讨论欧债问题,但未曾料到会宣布降息,您怎么认为?
国世平:欧洲央行宣布降息确实出乎意料,因为目前条件还不太成熟。欧洲要求将通货膨胀控制在2%以内,但现在通胀率已超过3%,降息无疑会进一步恶化通胀水平,在这种背景之下,降息势必会引发争论,这也就是业界评述此次降息为“意外”降息的原因。
不过深入探究,就会发现,欧洲央行意外降息纯属无奈。降息会加大通胀,不降息又会导致资金成本高居不下,最终影响欧洲的经济,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此外,欧洲选择在这个时候降息也是有考虑的,此举会牵制美国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可能基于欧洲央行降息举措而慎用加息。毕竟亚太诸国都在采取加息政策,这会给美国带来一定的压力。
孙小美:欧洲曾高调宣称,他们有能力在一年的时间内将通胀控制在2%以内,您认为此番表态是否有夸大嫌疑?
国世平:这种表态的确有夸大嫌疑,可能只是想展现某种姿态。欧洲几十年几乎都保持恒定的物价水平,不像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物价有时上升,有时下降,通胀水平也就处于起伏状态。欧洲今年因为各种原因,其通胀水平达到3%,如果欧洲局势继续恶化,不排除升至4%的可能性。在我们看来,4%的通胀水平或许不算高,因为我们的通胀率高达6%。但是中国民众不会因为通胀水平达到6%而普遍要求加薪,而欧洲会这么做。欧洲的薪酬体系与通胀率挂钩,如果通胀率升至4%,欧洲工薪阶层也会要求薪酬同比上涨4%,由此带来劳动成本的普遍提高,本来欧洲的劳动成本在世界范围内就算比较高的。因此,欧洲是不会容忍过高的通胀率的,但是说在短时间内将通胀调节下来也非易事。
孙小美:胡锦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戛纳峰会上表示,解决欧洲债务问题主要还是要靠欧洲。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对援欧问题有所保留甚至是拒绝?
国世平:目前各国对中国都有一个非常大的误解,认为中国很有钱,并且急需寻找投资渠道,其实欧洲比中国有钱多了。我们非但不是超级富豪,反而极度缺钱。国内到处都是资金短缺问题,温州需要600亿元的融资,但是钱从何处来?鄂尔多斯、河南以及海南三亚等将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一旦全国范围内普遍出现问题,那么我们根本就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来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人特别爱面子,好像对欧投资就是援助欧洲,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中国和欧洲的关系应该是互惠互利的关系,不存在援助一说。现在欧元依然比美元要贵一些,如果我们抛掉低位的美元而买入高价的欧元,那么必然产生巨大的汇兑损失。事实上,中国自去年买入欧元以来就一直亏损,现在若继续买入无疑是加大亏损。更为重要的是,欧洲对中国并不厚道,我们要求欧洲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且要求欧洲取消对华高科技产品和武器的禁运,但欧洲一直没有正面表态,换言之,中国并没有因为购买欧债而获得实惠。因此,中国有必要在欧债问题上有所保留。
(本专栏由深圳电台先锋898《创富赢家》节目与《股市动态分析》杂志社联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