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双雄差距渐小
2011-12-29谢小亮
财经 2011年20期
A股已经披露半年报的两家保险公司,各有喜忧。
8月18日率先公布半年报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318.SH/02318.HK,下称中国平安),受益于保费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银行和投资业务利润增长,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7.57亿元,同比增长32.7%。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1628.SH/02628.HK,下称国寿)的半年报则相形失色。8月23日晚间公布的中国人寿2011年中期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实现净利润129.64亿元,同比下滑28.1%。
一增一减之间,去年中报净利润相差近1倍的保险双雄,今年同期净利润只差两亿元。
市场亦作出相应反应。8月24日,国寿A股股价报收15.63元,下跌3.34%;其H股股价更是大跌11.55%,报收20.30港元。
与大盘1664点时的股价相比,国寿A股股价基本持平,而平安目前股价则为当时的2倍以上,二者差距已经拉大。
保费收入方面,平安增速依旧快于国寿。中报数据显示,中国人寿今年上半年已赚保费1948.49亿元,同比增长6.1%;平安寿险业务今年上半年已赚保费739.57亿元,同比增长37.41%,增速大幅快于中国人寿。
一心想要赶超国寿、坐上国内寿险业头把交椅的平安,显然又在超越的路上更近了一步。据悉,平安内部曾制定“超人计划”,欲在2014年实现寿险业务超越国寿。
从产品结构到渠道调整,从投资策略变化到综合金融整体布局,国寿与平安的竞争日趋激烈。
基层变革
面对业绩下滑,今年6月才上任的中国人寿董事长袁力表示,除了宏观经济层面的原因外,还应从自身找原因。袁力表示,今后关键是要完善制度建设,调动基层的积极性,提高产能,加大对基层的政策倾斜。
中国人寿总裁万峰进一步解释,组织管理体系要进行重大改革,基层公司要实行专业化的经营,即通过改革把基层公司变成纯销售单位。一些后台系统,比如核保出单、客户服务、保全等全部从基层公司剥离,由省公司直接管理。
此外,要在基层公司实行与销售业绩直接挂钩的激励机制,刺激基层公司积极销售保单,为公司创造价值。
一家证券公司的保险行业分析师表示,这或许意味着国寿要重拾农村战略。曾经靠“农村包围城市”而稳坐第一的国寿,决定继续扩大农村优势。
而在去年国寿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万峰曾表示,“注重城区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在城区市场竞争能力”是国寿2010年下半年的重要业务发展策略。
一家保险公司战略规划部人士告诉记者,在这个问题上,国寿与平安历来风格迥异。平安是明显的城市战略,35个重点城市为平安贡献的保费在三分之二以上;国寿则是明显的农村战略,35个重点城市保险贡献不足三分之一,非重点城市保费贡献度超过三分之二。
除了在基层进行组织管理体系的变革,今年上半年取消县域保险部门也再度提上议程。数年前国寿内部就已经动议取消县域保险部门,但最终无果。
中国人寿内部人士透露,取消县域保险部门并不意味着取消县域保险业务,可以看做是将非销售单位剥离基层公司的工作之一。因为,县域保险部门所做的大多是小额保险推广的工作。
代理人渠道微调
在迄今仍为各保险公司最为看重的代理人渠道上,中国人寿的政策近年来有一些变化。2011年中报显示,截至6月30日,中国人寿个险代理人总数66.2万人,与去年底相比减少4.4万人,同比则大幅减少9.35万人。
中国人寿副总裁苏恒轩介绍,之所以出现代理人数量持续减少,是因为去年以来中国人寿推行新的代理人管理办法,严格考核,对一部分低绩效、低产能的人员进行了淘汰。“这就使我们的队伍从表面来看人力出现了下降,但队伍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万峰在8月24日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在裁减9万多低绩效人员后,中国人寿上半年代理人人均产能大幅提高了36.1%。
国寿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个险渠道总保费同比增长10%。
平安个险渠道保费增速更快,今年上半年平安个险业务规模保费大幅增长29.3%,达948.6亿元。平安代理人数量稳步增长,至6月30日,平安代理人总数47.46万人,同比增长15.3%。
在人均产能方面,在同业中最早开展交叉销售的平安更具优势。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47.46万代理人贡献了948.6亿元的规模保费,与国寿66.2万代理人实现的920亿元左右的保费不相上下。截至6月30日,平安代理人人均首年规模保费超过万元,较去年底增长32.25%。
一家券商的保险行业分析师表示,国寿目前所做工作——清理低效代理人、提高人均产能,事实上平安早已完成。平安目前为代理人做了更高端的工作,比如,提供更丰富产品线,提供更先进的展业平台,等等。
展业平台方面,平安首创的移动展业模式(MIT)已经在平安内部广泛应用,通过MIT购买保险的客户已经超过140万。通过移动展业模式,代理人可以凭借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3G网卡和一个手机大小的E-pos机,在客户面前一次性完成产品介绍、建议书制作、投保书上传、自动核保、刷卡收费、承保出单(电子保单)等全部展业环节。移动展业模式可以将保单承保时间从五天缩短至半个小时。
据悉,今年上半年新保单中MIT件数占比接近50%,6月当月占比更高达60.7%。
平安还为代理人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线,除了可以代理寿险产品,平安代理人还可以代理财险业务、信托业务、企业年金业务和银行业务等。
中国人寿亦曾考虑“综合开拓”,让代理人代理销售集团旗下财险公司和养老险公司的产品,但是几年来效果并不明显。
尽管如此,清理低绩效代理人的政策仍值得肯定。苏恒轩表示,实施新的代理人管理办法后,上半年留存率和去年相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他表示,中国人寿将继续强化精英制度,提高代理人队伍的建设。预计明年代理人队伍就会有一定的增长。
融资压力相同
处于进攻端的平安和防守端的国寿,所面临的问题绝大多数不同,唯有融资压力一样。
中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国寿偿付能力充足率从去年末的212%快速下降至164%,尽管仍在保监会规定的充足II类要求的150%以上,但离下线已经不远。
与中报同时,国寿抛出了一项300亿元的次级债募集计划。根据公告,中国人寿将发行不超过300亿元的次级定期债务,期限不少于五年。
一直没有再融资压力的国寿,终于按捺不住。据悉,自2003年以来的八年时间里,国寿仅有过纽约、香港H股和上海A股三次融资动作,此外再无任何增发或者发债的动作。
中国人寿副总裁刘家德表示,偿付能力充足率之所以下降如此之快,原因有三:一是二季度以来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资本市场环境和利率环境快速变化,导致仅今年二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就下降30多个百分点;二是派发了113亿元的股息;三是正常的业务发展。
刘家德表示,截至6月30日偿付能力充足率164%,仍在充足II类的线上,但公司未雨绸缪,仍决定及时补充附属资本。考虑到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股权融资方式并不现实,而发行次级债的方式所需审批部门少、时间短,可以更快速地补充资本。
平安的再融资压力则持续存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深发展(000001.SZ)的控股之后,其融资压力或进一步增大。
今年7月,中国平安控股深发展交易完成,中国平安以所持平安银行约78.25亿股以及现金26.92亿元,以每股17.75元的价格认购深发展非公开发行的16.38亿股股份。交易完成后,平安持有深发展52.38%的股份。
8月18日,与平安中报同时公布的还有一则深发展非公开发行预案。深发展拟向中国平安非公开发行股票8.9亿-11.9亿股,发行价格16.81元/股,募集资金金额接近200亿元。
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平安在香港定向增发募集到的164亿元将消耗殆尽,平安的再融资压力将变得更大。
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平安寿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严重下滑。数据显示,平安寿险截至6月30日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8.1%,较去年底180.2%下降20多个百分点。
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兼总精算师姚波在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平安寿险偿付能力下降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派息分红,二是因为上半年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姚波表示,各子公司也可以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充足率,提高偿付能力水平。
据悉,平安寿险早就希望发行次级债,但一直未能获得保监会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