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观点

2011-12-29

财经 2011年24期


  焦点
  国家发展战略的利弊
  世界银行 布莱恩·莱维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福山
  “发展战略:治理与增长的综合”
  《比较》2011年第4期
  发展是涉及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一个多维现象,且发展的不同方面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彼此关联。这意味着政策制定者在处理国家发展事务时需综合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方法战略性地思考实现目标的途径。
  战略性思考意味着优先与排序,优先实施有利于之后目标实现的政策。然而,发展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很少以这种方式思考。不同的政策制定者都倾向于把自己所专长的领域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本文提出的发展战略有五个维度:经济增长、公民社会的发展、国家构建、法治和自由民主。这五个维度就其本身来说又是发展的目标,且大多可以独立存在。也就是说,在没有社会发展的时候依然可以实现增长;没有国家能力或民主,也可能出现社会发展。还有第六种对增长十分重要的无形要素,即国家的公信力和合法性。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发现不同的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先后取向。注重国家能力建设的韩国和中国台湾;变革型治理的拉美及非洲部分国家;“刚刚足够的治理”,以增长作为切入点的孟加拉国、肯尼亚、泰国等;自下而上的发展,公民社会作为切入点的乌克兰,它们在发展的道路上都各有利弊。但依旧有一些普遍的原则可供其他转型国家参考,除了重视战略思考,对发展目标的厘定也十分重要,这些战略性的考虑要优先于具体的政策选择。
  不同的发展路径被一国独特的历史环境所影响。由于这些因素的复杂性,故很难通过直接的实证进行验证。但阐明多个动态性顺序,以及政策制定者对它们的选择可能会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以及对渐进式和非渐进式变革的不同偏好而不同,是未来对治理与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制度制度的演化
  斯坦福大学 阿夫纳·格雷夫
  博科尼大学 圭多·塔贝里尼
  “文化和制度分化:中国与欧洲的比较”
  《比较》2011年第4期
  在历史过程的逐渐演变中,不同的社会组织会依靠外部(正式和非正式的)执行制度和内在动机的不同组合以应对这个挑战。区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非常重要。一些社会更多地依靠非正式的执行及其所构成的群体内部的道德义务,而其他社会则更多依赖正式的执行和面向全社会的普适的道德义务。
  通过比较中国的宗族与欧洲的城市可以发现,中国传统的宗族形式削弱了对正式制度的需求,而这种传统的宗族形式就有一种强有力的非正式制度;而在欧洲,普适道德加上10世纪以前血缘团体的缺乏,导致其社会组织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于中国的社会组织,增加了对正式制度的需求。
  之后西方的崛起带来了对中国传统的强烈冲击。然而,尽管制度改变了,文化特性却继续存在,影响了现代中国制度变革的程度。也就是说,尽管中国正式制度的建立受到外来冲击,但非正式制度在某些条件下也影响了中国的制度变迁。
  观点
  加拿大置身危机之外
  罗格斯大学经济系Michael D. Bordo等
  “为什么加拿大没有在2008年遭遇银行业危机”
  NBER工作论文 17312号
  2008年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对包括欧洲等多个欧美国家的金融系统都产生了巨大冲击。然而,加拿大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外。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加拿大躲过了多次世界级的经济危机。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加拿大没有遭遇2008年的金融危机呢?
  实际上,加拿大在19世纪起就对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高度重视,政府对信贷系统和投资系统的监管非常严格。相比之下,美国的银行业监管更宽松一些。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影子银行”在美国快速壮大,投资信贷泛滥,但此现象并没有在加拿大出现,这些危机的祸根在19世纪的美国就已种下。
  文中暗示,美国宽松的金融监管政策对影子银行缺乏有力打击,对银行系统泛滥流动性的纵容,是金融危机的原因。而加拿大相对独立的银行制度,以及政府百年多来自始至终的监管,避免了多次全球性经济危机重创本国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