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
2011-12-29
财经 2011年26期
编辑推荐
希腊公投波及欧洲发债求生计划
尼尔·安马克:路透Breakingviews专栏作家
11月1日希腊出其意料地宣布就纾困方案进行全民公投是EFSF(欧洲金融稳定维护基金)延期发行30亿欧元债券的主要原因。若EFSF执意推进,就有可能传达出危险的信号,让投资者蒙受损失,同时为未来发债设下较高指标。
在所有的噩梦中,投资者拒绝支持EFSF恐怕最令欧元区领导人不安。虽然这一天尚未到来,但EFSF延期发行30亿欧元债券的决定已经足够让这些人寝食难安。
30亿元的发债计划是用来纾困爱尔兰,而11月1日希腊出其意料地宣布就纾困方案进行全民公投是该计划被迫推迟的主因。自周一以来,10年期EFSF债券和10年期德国债券的利差已扩大30点到155点。这对于一个近乎零风险的投资工具来说是极大的波动。
EFSF期望是在G20 峰会缓解市场紧张情绪后,与未来两个星期发行债券。就算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EFSF也能多些观望时间。
今年,EFSF不需要为纾困葡萄牙发行更多债券;爱尔兰则用大约116亿欧元的储备金,足以代替预期从EFSF获得的30亿欧元资金。
但债券推迟发行所造成的市场的波动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EFSF所存在的问题更值得重视——该基金有足够的资源来救助小国家,但是却被迅速地卷入欧元区应对持续扩大的危机的漩涡中。
现在,各国政府甚至希望EFSF能够帮助像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新债发行,并帮助开发有特殊用途的杠杆投资工具以购买债券或对银行进行资本重组。
投资者不再知道EFSF还会发行多少债务,也不清楚其杠杆程度有多高。
即便在希腊宣布公民投票前EFSF就已经感受到了压力的存在:今年7月时,EFSF债券和德国债券的利差还只有60个点,短短几个月内,已经扩大到了155点。EFSF只有真正的拿出切实的办法来,才能解除投资者的担忧。
《财经网》博客
政策微调将催生资金面宽松
陈和午: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
尽管当前货币政策的总体基调不会改变,但毫无疑问的是,政策微调已经开始启幕,国务院近期一周之内连续两次提出了“预调微调”这一政策走向。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29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敏锐、准确地把握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此前,温家宝天津调研期间也对预调微调释放了信号。
政策微调的背后,一是欧美债务危机依然迷雾重重;二是国内经济的减速和通胀压力的趋缓。在此基调下,四季度的资金面有望保持结构性宽松。具体来看,资金面的宽松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观察:
首先是信贷资金的松动。截至10月27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10月新增贷款规模约为1400多亿元。从10月下旬四大行信贷投放情况看,10月21日至27日五个工作日,新增信贷猛增600多亿元,信贷闸门突现松动迹象,全年新增贷款目标落在7.5万亿元左右将是大概率事件。
在此背后,商业银行存贷比越过监管红线正对政策微调形成倒逼。中行、交行、招行、民生、兴业五家银行的存贷比超越了监管层要求的75%的红线,华夏银行、中信银行、深发展、浦发银行、光大银行等其余五家银行的存贷比也已经超过70%。
二是公开市场适度“放水”。数据显示,尽管上周央行连续第三周实现净回笼操作,但在10月份全月,公开市场仍实现了890亿元的净投放。种种迹象表明,央行在公开市场的缩量操作将给市场适度“放水”。
三是财政突击花钱。在财政收入高涨的同时,今年前三季度的财政支出却相对滞后,支出比例仅占全年预算的七成。根据预算支出和已完成支出间的差额,第四季度全国财政部门还有3万亿元左右的财政预算需要花完。
四是热钱流入。美联储推出国债扭曲操作和QE3的悬而未决,以及中国经济高达9%以上的GDP增速和人民币升值的小步快进,海外热钱流入国内的动力依然不减。长期跟踪热钱的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表示,预计国内还有超过1万亿元的热钱,未来我们面临着热钱流入的巨大压力。
总的来看,政策微调之下,四季度市场资金面紧张的局面将会得到明显缓解,银行资金结构性宽松之势在年终也将成为一种常态,这将给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一定的利好。
《财经网》消息
农产品供给紧张形势将加剧
【《财经》记者 焦建】 农业部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10月31日在成都举办的第三届农业投融资洽谈会上表示,在四重不可逆转的形势影响之下,“十二五”期间农产品的供给紧张形势将加剧,为进行缓解,相关的农业投融资体系需进行调整。
美煤炭代表团访华 聚焦能源技术合作
【《财经》记者 左璇】美国商务部贸易促进助理部长苏雷什·库马尔(Suresh Kumar) 率美国煤炭代表团于10月25日-28日访问中国,库马尔说中国对美国的技术总体来说有很大的需求,此次率领煤炭代表团正是响应这种需求。
库马尔表示,美中在煤炭领域的合作将主要着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矿安全和清洁能源领域。
南北车业绩尚佳财务堪忧
【财经网专稿】中国南车(601766.SH)和中国北车(601299.SH)10月29日同时公布三季报,受益于国家交通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两家公司取得了良好业绩,但令人担忧的是,两家公司的财务状况较差。
其中,中国南车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6.6亿元,净利润28.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和55%。中国北车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41.8亿元,净利润21.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和65%。
两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均超过了去年全年总额。
上期本刊高关注度报道
2011年10月24日-2011年11月4日
1拯救中小企
2鄂尔多斯震荡
3本刊荐书
4罗伯特·格尔文
5君宪主义落幕
6储备机制有益于稳定经济
7深圳中学教改争议
8重庆移动利益链
9中美博弈“汇率不匹配”
10 减负宏调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