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还有救吗
2011-12-29迈克尔.斯宾塞
财经 2011年29期
经济学家马里奥·蒙蒂的新政府入主意大利。不管对意大利、欧洲,还是全球经济来说,都是一个生死存亡之秋。如果改革不力、公共财政崩溃而增长萎靡持续,意大利人将会感到维持欧元区成员国资格成本大于收益,从而可能退出欧元区。和希腊这样的小国不同,意大利如果退出,将动摇欧元区的核心。
意大利是一个大国,年GDP超过2万亿美元,但公共债务约2.4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20%。利率的升高加重了意大利的债务负担,不仅如此,意大利必须在未来六个月内获得2750亿欧元的债务再融资,而投资者正试图减少对意大利的风险暴露,这使得意大利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超过7%。
再融资现有债务的需要并非唯一挑战。国内外债权人,特别是银行,已出现资本损失,资产负债表、资本充足率和信息都受到了损坏。意大利贸易和经常项目赤字巨大,且在不断攀升,这也许反映了意大利相对其两大贸易伙伴——德国和法国——竞争力下降的事实。此外,过去十年意大利的经济增长一直很慢,且看不到加速迹象,使其即使实施了财政整合也很难降低公共债务负担。
意大利的低增长是诸多因素的反映,包括劳动力市场僵化、经济的科学技术基础的公共部门投资不足、某些部门竞争力受限、加入欧元区以来的长期结构性调整。
但意大利也有不少优势。2009年其总债务略高于GDP的315%,与德、美等国相比差别不大。其家庭债务水平也较低,不到GDP的50%。
不仅如此,长期存在的家庭高储蓄模式还意味着,意大利个人和家庭的净财富水平高于大部分发达国家。另外,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商业和工业效率高、创新性好,且深度融入了全球经济。
意大利危机爆发于关键国家风险高企的当口,在评估这些风险时,关注三个变量大有裨益:资源、能力和意愿。一个国家是否有解决其所面临问题的资源?政客是否有经验和专业知识实施有效改革?当局是否认识到采取果断有力的反应的需要?
资源是最重要的。如果资源不足,不论能力和意愿如何,结果都不会好,除非能获得外援。类似地,政治意愿如果没有能力转化为高效政策,也将一无是处。
对意大利来说,其整合之后的资产负债表可以与养老体系的改革和参数变化共同起作用,重建财政平衡,并在长期提振经济增长。这需满足三大要求:应对当前调整挑战的全面改革计划;实施这一改革计划的政治支持力;实施充分改革以建立降低意大利债务风险溢价所必须的信誉的时机。
前两大要求依赖于意大利一团糟的国内政治,因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不愿下注于出现有利情景,而这意味着意大利来日无多。
收益率的上升可能破坏财政稳定性和经济增长计划,使其尚未完全实施便告夭折。此外,随着收益率上升,意大利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将日益成疑。
意大利需要一个金融断路开关,其形式可以是过渡性最后贷款人,这可以让改革计划将风险平衡拉回有利情景。
不过,还存在一个终极风险因素。防止国债收益率升高的坚决干预可能无法实施,因为以德国为首的欧元区核心国家担心无条件的激进最后贷款人的行为,会削弱采取必须改革激励,从而影响政治意愿。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显然的:以改革为条件的承诺不会立刻将私人投资者吸引回来。唯有欧盟和意大利同时做出重大且无条件的承诺,才能打破这一危险的僵局。缺少任何一方,欧元区公共财政分崩离析和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都不会有所减少。
作者为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