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基础音乐教学有效性探析

2011-12-29刘玉莲

成才之路 2011年14期

  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靠提高课堂教学利用率。
   一、创造情境教学,学生融入音乐
  一堂课要上得让学生热爱并且感兴趣,教师就要创造一种吸引力,来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聪明和才智,从中获得认识的成功和喜悦。其实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就是一个吸引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情感的体验,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建立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学生也会信赖教师,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感情的交融中,愉快地完成音乐学习任务。
   二、优化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实施素质教育这一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设计,间接的认知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教与学、讲与练、教学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众所周知,音乐教学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它是集唱歌、舞蹈、器乐、欣赏、表演以及音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教育。
   三、注重不同层次,关注有效性学习
  余文森教授曾说过:“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涌现出的新感受、新观点都是丰富音乐学习共同体的宝贵资源,音乐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并及时将学生的创见转化为其他同学共享的音乐学习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有效地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进行。
  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所有的小学音乐教师去研究和发掘,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拙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摸索出更多的对音乐课堂教学有用的东西,争取为我们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有所贡献。
  总之,音乐教学应更多地基于音乐学科特点或音乐技能层面去强化审美情感教育。换句话说,我们在提出“音乐审美教学为核心”的同时,当前的音乐教学实践也应该提出:“以音乐本体为基础”“以音乐聆听为基础”“以音乐元素为基础”等原则。当然,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将这些“音乐性”特点渗透在学生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去感知、去感悟。事实上,倡导音乐技能学习于无痕只能是我们的远景目标,我们要做的只有——尽可能。
  (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