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2011-12-29常小亮

成才之路 2011年14期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教育对象综合素质的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困扰,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下面就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必要引起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在学校的创新教育中,学科教育是培育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阵地
  历史学科以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功能和教育功能在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品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对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教育认识论和教学方法论的创新。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者,教师要创设相对开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主体对象对于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选择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的教学方式与方法,适时点拨,适度指导,使学科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自主感受历史进程、获得心灵感悟和情感愉悦的创新性学习过程。否则,即使教学设计多么精巧,教学手段多么先进,都无法从根本上克服适应性教学程式下教学主体被动从属的消极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弱化甚至摒弃基本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以观看代替阅读、以图像代替想象、以音响代替倾听、以喧嚷代替思考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时尚。在各级各类优质课、示范课教学中扑朔迷离的光电声影,周密部署的答难问疑盛行不衰,悄然代表着学科教改的发展趋向。教育改革关系着民族盛衰与国运昌盛,以学生本位置换知识本位,目的是更加有利于主体个性的张扬及其综合素质的发展,但如果矫枉过正,以牺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代价,对素质教育理念进行主观主义的理解和形式主义炒作,其后果令人深思和担忧。
  二、历史创新教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改革是一项繁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任何改革实践,必须要有科学理论的支持并能经受社会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纯个人主义式的标新立异。历史学的对象是一种历史真实,尽管我们不可能全面地再现历史,但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是历史学的全部基础,这也是历史创新教育所应信守的思想原则之一。教学改革中要杜绝那种出于教学策略需要,随意割裂历史联系,歪曲历史事实的做法。教学中所选用的史料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要引导学生一切从历史真实出发,全面考察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感受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积极的思维活动,认识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脉络,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在深入了解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与时俱进,自觉融入社会发展潮流中,成为富于人文修养和历史智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三、创新教育关键在于综合素质
  创新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思维方法的反复训练,创新能力关键取决于综合素质,比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包括性格、气质、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个性心理特征在内的非智力因素。所以,创新教育实质上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径,既重视知识基础的巩固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又重视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教育效益的多维度。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获得最基本的知识、能力素质,而且成为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展示、极具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健全个体,为学生的后续性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最优化的综合素质平台。历史教育可以通过追古抚今、鉴往知来、启思益智,使学生受到文化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熏陶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综合素质。
  四、在历史学科的创新教育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是必不可少的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不大受教师的关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及其检测主要由教师或教育主管部门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被动地接受结构性的知识,应对各类考试。但在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通过各种迅速便捷的信息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与源泉,教师应把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其主要职责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促进者,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多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创建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氛围;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能够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另外,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创新能力,社会、学校必须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改革完善考试制度及考试内容,不以分数高低论优劣,而以能力大小评是非,使教师能够放下包袱,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上。
  对初中历史教育来说,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转变教育观念、调整知识结构、优化教学效果、推陈出新、再创辉煌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创新理念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切忌一哄而上、率意而行。必须加强基本理论的学习,深刻认识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按学科规律办事。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点点滴滴中积累经验,检验得失,努力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全面实现创新教育目标。
  (通渭县通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