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化”教
2011-12-29王东
成才之路 2011年14期
现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必修一经济生活、必修二政治生活、必修三生活与哲学、必修四文化生活,显然要求我们把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可理解为:在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社会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政治理论,体会到政治课堂就在我们生活中,感受到政治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政治的魅力。
以往,很多教师都认为,政治课堂教学效果不如人意,现在反思看,主要是课堂教学没有把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课堂设计没有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课堂操作未能营造出足够的生活氛围,未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感悟。因此,课堂难以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难以激起学生的有效思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必然的和迫切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们在探索“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特征应体现:教学目标社会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把课堂塑造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获得发展的过程,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青春的活力;就是要创造条件去让学生体验某种事实,体验某种问题,体验某一个过程,体验某一结论;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在评价中升华。
一、走进生活——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走进生活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书本知识十分重要。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用以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政治学科知识的联系,寻找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以此来诱发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其情、感悟其理。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创设生活化情境带领学生入境:
(1)创设体验性情境。日常生活中蕴涵了大量的政治学科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政治课堂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政治学科产生亲切感。
(2)模拟生活化情境。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小品饰演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等方法和手段来模拟生活情境,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学科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3)展现生活原型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合作感悟——参与生活,探究理解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合作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合作学习的形式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校外合作等。
多种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多种学习渠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与各种人物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会慢慢体会到:人生活在社会中是需要与他人合作的,没有合作就不会有真正的成功。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参与生活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这种知识在运用中加以巩固并在实际上转化为一种能力。参与生活,还原生活本意,还原理论的生活意义,也是用生活去感悟理论观点,实现从生活到理论提升。
探究过程包含有思考、体验、经历和感受,这些因素都有助于生活逻辑的演进,达到与理论逻辑的自然耦合。在“影响价格的因素”中认识商品价值量时,先陈述两个基本事实:价值量是以劳动时间衡量的;同样的商品在同一市场卖同样的价钱。然后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份同样造形的手工插花,并计时。因为工具有好有坏、熟练程度有差异导致所耗费的时间有长有短,不尽相同。此时,将学生比作商品生产者,将小组插花的时间比作个别劳动时间。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参与中加深理论观点的理解。加深理解理论点需要应用理论观点。在学习“个性包含共性”后,抛出奥运精神与北京奥运谁包含谁的图示让学生分析,趁机渗透“共性不等于整体、多数,个性不等于部分、少数,两者不是多数与少数的关系”的比较,以加深理解。可见合作感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三、迁移反思——知识活化,技能锻炼
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来丰富思想政治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迁移,以课本中深刻的人文涵养为营养,更科学更健康地设想和规划自己的生活、学习、娱乐等。生活素材的养分,时时都渗透着政治的学科知识,处处都激励着学生去探究知识。例如,人们看到市场上商品销售旺季时,价格会上涨?反季节销售,为什么是经营商营销的一种技巧?在市场交易的主体双方,为什么会出现违背市场交易的不道德行为?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将来自己如成为企业家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事业?由此将学活用活知识,将知识迁移生活、反思指导生活。
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找到了生活和学习的结合点、感悟点,把它内化到观念中,外化到行动中,获得各种能力。在课堂生活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展开主题活动中离不开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围绕探究问题通过书籍、上网搜寻、及咨询专家,去博物馆、实验室等各种渠道获取信息。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及在角色体验、情境模拟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如“辩论”“小品表演”“模拟法庭”,感受“节能减排”等,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活动中学生参与角色模拟,增加了学生的体验学习和学以致用能力训练。
四、觉悟升华——情景体验,评价感悟
课堂教学中应该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书本所描写的情境,用心感悟,用心体验,在情景中体验。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以丰富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针对不同的情况用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最有成效的就是真情体验。让学生走进真实生活,强化真情体验,就是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真正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和知识技能的内在统一。比如,在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之前,首先在班上建立了若干个活动小组,并轮流到附近的工厂、商店、工地等采访调查就业情况,亲历具体的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其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积极的行为感悟和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更富有实效性。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将认知活动与学生的实际行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
要使课堂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心灵中“导”起来,就要让学生进入文我交融的情境之中,从而体己察人,感同身受,真切感受自己的心理脉搏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将社会生活中的素材带到课堂上,使课堂成为生动的生活磁场,让学生在感受时代脉搏,更好地学习政治学科的知识。关注校园生活中的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资源、采撷家庭生活中的资源,如将“法制在线”案例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家庭的投资理财、家庭的消费行为等引入政治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添课堂激情和自豪感,感知到课堂能教会我们的生活。
评价是品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方法,具有反馈、导向和激励功能。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运用“多元化激励评价”策略——其一是过程性评价;其二是发展性评价;第三,师评、组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体现评价的自主性和互动性。第四是丰富教学评价的形式和手段,使其更富新鲜感和激励性,以充分张显评价的功能。这些都是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学习活动表现进行以激励为主的综合评价,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励他们追求新目标的愿望。要通过激励性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其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追求新的成功。
该“模式”体现了“回归生活、感知生活、享用生活、发展生活”的理念,符合高中生的身心特点:“感悟生活、提升思维。”在探索中主要采用实践法、行动分析法、个人访谈法、经验总结法、调查反馈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问卷法、测验法、比较法等。
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教学模式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教材内容及相关的社会实际,在课堂上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等生活式的活动形式,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能力、提高觉悟。
从课堂教学改革导向看,生活化课堂教学,必将伴随着高中新课程的进一步推广。当然,探索的道路还相当漫长,愿与各位同仁一起继续努力,使我们的教研、教改活动结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