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1-12-29裘友凤陈晓龙
成才之路 2011年14期
摘要: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于高校体育教育,如何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信息化进程,这是每个高校体育教师都应考虑并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探寻在新《纲要》架构内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应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待健全,在人才市场上,身体素质作为合格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被用人单位所忽视或处于次要地位。这造成体育教育的动力和紧迫性不足。体育价值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体育还没有真正成为人们的需求。因此,在学校领导和学生心目中,与专业相比体育健康课程的学习显得不那么重要。
1. 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很难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一位好的老师精于驾驭学生的思维,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速度,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一味地追求形式多样化,追求多媒体的引入,追求表现的新颖、动感等效果。部分体育教师不考虑学生实际,不能根据学生实际,为学生“量身定做”教学内容。要取得好的多媒体教学效果,应根据学生的思维进程,全现控制节奏,循序渐进,防止陷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在课外活动中虽然各校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总体上还没有达到“全校性、长期性、自学性”。而且许多课外活动在组织管理方面还相当薄弱,早操只是流于形式。在课外健身方面缺乏专业人员的系统指导,很难做到课内学习,课外复习。
2. 信息技术运用于体育教学,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受到限制
师生互动交流是取得良好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大部分注重力在电脑屏幕上,学生的注重力在大屏幕上,无法实现传统教学教师的表演功能。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性不强,有时教学效果反而达不到传统教学的水平。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仪表气质、举手投足、音容笑貌、神采情感等身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和教师进行情感交流,但多媒体教学假如处理不当,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往往会受到限制。
3. 体育教师忽视学科自身的特点,偏离教学的主要目标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应以帮助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使本节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为目的。多媒体工具在潜意识里被异化为电JTsErxVFOFshhMkFYQTtcN4YkAvixVqiTsF9bobzzE8=化教育的目的,以多媒体体育课件制作的需要来选择内容,偏离了体育教学的目标。一方面,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由于条件所限,也不管体育教学目标、重难点是什么,找到相关素材即搬上课件;另一方面,制作者为了显示其技术的先进、技能的高超,在一些非重点的地方添加大量的图片、声音、动画或者将界面设计得过于花哨,这样就会喧宾夺主淡化了主题。
4. 不利于学生记课堂笔记
现代信息技术课件虽然较生动、形象,但由于课件内容是事先做好的,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讲,加之有时课件的内容信息量过大,学生跟上教师的讲解,就跟不上记笔记。导致教学内容大多成了过眼云烟,上课就变成了看动画。有时上课感觉气氛较好,但课后不利于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5. 多媒体体育课件的质量有待于提高
由于种种原因,部分体育教师只是把教材的文字内容搬上电脑,并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编制课件内容,致使课件质量不高,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感。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不仅需要授课教师花大力气去搜集、储备相关资料,而且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运用,这样才能制作出内容生动形象、具有较高水平的真正的多媒体课件。
二、建议与对策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许多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技术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符合教育的基本教育目标。但要使多媒体体育教学真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还需尽可能克服多媒体教学在应用中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 学校应积极投入这场改革中来,尽可能排除影响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改革进程的不利因素
认真贯彻新《纲要》精神,加速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减少必修课,扩大选修课程的比重,建立立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实行体育课程模块化设计、增加修学的弹性。课程设置应兼具国际化、民族化和地方化原则,丰富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增加其社会针对性,使其大众化、普及化,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体育教育系统。加快师资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人才;另一方面要加速人才培养改革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在职教师通过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素质。在教学内容上,加强教材建设,增加体育选修项目。选修课的内容,既要广泛,有较大的可选择性,又要有较强的实用性。在教学组织上,应考虑学生的特点,可根据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学习目的进行不同层次分班教学或在同一项目教学班进行分层教学。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系的院校,可采用选项课—俱乐部型教学模式。在考核方面,按《纲要》的精神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综合考核与评价体系。
2. 合理安排多媒体体育课件的信息量和课堂教学进度
多媒体体育教学具有集成性与快捷性,课堂信息量非常大。但假如不科学地分析学生的理解与接受力,过多的信息会使学生信息超载,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所以,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多媒体授课方式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信息量的合理安排。同时,要注重授课节奏和速度。在课堂上应及时观察学生的反馈信息,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思维能够跟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 体育教师应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
体育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在谈道如何推进学校体育观念的转变时强调指出,“一是教学观念从重竞技、重技能,向注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特别是身心健康素质转变;二是体育课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
授课教师应努力提高多媒体体育课件的质量。在多媒体等课件制作时,首先要做好界面的处理,画面处理的原则是美观、活跃、色彩丰富、文字清楚、简洁。其次,应用技巧突出重点和难点,对重要的教学内容可采用颜色、流程图、标注等加以突出,还可选用不同效果的幻灯片放映或幻灯片切换等方式强调重点内容。对难以理解的内容适当地加入动画,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要根据教学目的不同精心设计制作。
4. 坚持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
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优势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既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生动形象的特点,同时又将传统教学板书教学方式适当地穿插进去,以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效果。通过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相得益彰,以提高教学效果。
5.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施,合理处置体育教师与多媒体课件关系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辅助体育教学手段,它只能辅助教师完成部分教学任务而不是代替教师教学,假如单纯追求体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际上就成为了放映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有效控制,削弱了教学效果。尽管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易于理解,但过分追求形象化有时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限制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合理处置教师、学生、多媒体设施之间的关系是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体育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设施才能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教与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起到应有的效果。既不能忽视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也不宜过分依靠多媒体体育课件。
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改善场馆与设施条件。当务之急,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要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充分利用晚上和寒暑假等时间,科学安排和合理利用现有不足的场地与设施,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活动场所,多开辟空闲场地,如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和各种边角地合理安装与设置丰富多样的体育设施,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克服一些学校由于场地小、设施少而导致一部分学生有“体”难“育”的现象;另一方面,要大力增加对运动场地与器材的硬件投入,购置与配备充足齐全的运动器材,建立场地与设施的维修与保养制度。体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高校体育作用的发挥。
总之,为促进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学校应重视对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培训;排除影响高校教学信息化改革进程的不利因素。体育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深刻认识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努力推动教育信息化改革,彻底改变落后的体育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时代的体育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前.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2]刘向永.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思考[J].教育技术通讯,2007(12).
(1.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