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
2011-12-29陈玉萍
成才之路 2011年14期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现在,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只能集中在短时间内,因此教师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下面我将这几年从事低年级识字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及体会跟同行们谈谈。
一、激发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主要内容,而识字过程是枯燥的。汉字又有许多形近字,导致学生产生混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想学、乐学。学生一旦对识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如在一次生字教学中,我让学生记忆“渴”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重点也是难点。书写的正确率也不高,还有的学生容易把它和“喝”混淆起来。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自己过去总是用“左边是……右边是……”这样的方法识记。可是总觉得学生在识记的过程中,缺少应有的积极性,往往是昏昏欲睡的状态,所以这次我想在教学上尽量多样化,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识字。可是后来该节所剩时间不多,我想还是别浪费时间了,说来说去还不是缺水了,得补些水,至于右边嘛,就让他们死记硬背算了。正要开口,发现平时很爱发言的胡文杰小手一直举着,不肯放下。我想还是给他机会听听他会怎么说。他很得意比画着说:“‘勺’子就像一座房子。”我肯定地点点头。谁知,经他这样一带头,又有学生举手了,说“‘L’就像一把椅子”。我真佩服他们的想象力,表扬了他们。这下可不得了,举手的同学一下子多了起来。“太阳照在人身上,人热了,水分蒸发了。”“人缺水了,就要补充水分。”课堂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最后,根据他们的发言,我顺便编了这样的儿歌:“太阳当头照,天气很闷热,房子里的人,坐在椅子上,在喝水解渴。”课后检查作业,并进行听写,发现全班54个学生竟然没有一人出现错误。
二、利用多媒体,在直观、愉快的环境中识字
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较为简单,明确和具体。如教学“灭”时我用课件出示一个火盆然后用盖子把火盖住,这个盖子相当于上面的“一”。经过这样教学的生字,学生会记得更牢。又如“亭”和“停”读音相同,字形相似,如何区分呢?我采用多媒体图像出示一座六角亭,打出生字“亭”,在将一小人移至亭旁停住,打出生字“停”,简单的两幅图画将两个字的形、义加以区分。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并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带进课堂,使学生把抽象的词语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字义,又使单调、枯燥的词变成了形象、直观的生活画面。这样,识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且是轻松愉快的,是和儿童的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如第一册《菜园里》这篇课文的生字教学,利用课件出示菜园,引导说:“孩子们,这些来自菜园里的生字真想和大家认识!瞧!他们带来了自己的名片,借助拼音叫叫他们的名字。”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各种蔬菜的图片,并在图片的下面出示注音的词语:茄子、萝卜、黄瓜、南瓜、白菜、辣椒……学生兴趣盎然,认真拼读,同时不用分析,学生也能明白词义。
三、在游戏中识字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因此,可以让学生在“玩”中识字,把活动、游戏、儿歌、动手操作等形式引入识字教学之中。
1. 编一编
把字编成谜语猜一猜,是学生喜爱的识字方法。在班级中开展猜字谜比赛,让学生自己编字谜,然后去猜别人的字谜,评出编和猜的优胜者。如“动动手动动脚(捉),春雨落在树林前(淋),小草长在田中央(苗),太阳落在西山旁(晒)”。这些字谜形象有趣,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高涨。
2. 说一说
儿歌、顺口溜永远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字样式。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创编儿歌、顺口溜教学生识字,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编儿歌、顺口溜识记生字。如“一棵树木上,挂着白毛巾(棉);三人展翅飞,飞到太阳上(春);心字离开,木目相伴(相);国字玉出门,才字进了门(团)”。在朗朗上口的儿歌和顺口溜声中,既认识了字,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演一演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如学习“跳”字,先想一想跳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跳”是用(足)跳,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四、在比赛中识字
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识字时穿插一些比赛能够激发其兴趣。如教了生字后,进行开火车比赛,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评为最佳水平;组词比赛,看谁用生字组的词儿多;说话比赛,让学生用当堂学的字词说话,看谁用的词又多又恰当,这些比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
五、在生活中识字
课堂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对我国学生而言,课堂是学习知识的阵地,但光靠课堂上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课内是关键,课外也不容忽视。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要想在40分钟内牢固掌握本课的生字词那是有难度的,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们主动认识出现在身边的字。如学校的标语、街上的广告牌、店名、食品上的名称等。我们可在班上开展“读故事讲故事”活动,既扩大了识字量,丰富字词积累,又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但有良法”。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让学生既识了字,又感到轻松、快乐。
(乐清市虹桥镇第十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