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1-12-29黄俊
成才之路 2011年14期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教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不管是从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需要,教育改革的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倡导来看,还是从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来看,创新教育是为了使素质教育能够真正得到贯彻实施。现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创新教育需要积极创设自由、愉快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应该一视同仁,关心和喜欢每一名学生,尤其要爱后进生。提供更多充分发挥学生才能的机会,让学生拥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空间。使学生减少焦虑,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不够科学,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增强学生的创新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放下“架子”,亲近、尊重学生,真正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使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互激励,共同增强。
二、创设情境,多视角分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新情景,进行视角的转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学生被束缚在教师的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造质疑JM9dlWG6vHdho+rZXq3Alw==情景,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是渗透创新教育的根本
如果教师一味严格要求和限制,使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做法去做,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慢慢扼杀了。看起来学生像是成熟了,沉默了,却失去了极其宝贵的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应该不断表扬或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并常常告诫学生不要失去好奇心和童真,使学生在好奇心和童真的牵引中自由发展,创新则可能会自然而然地伴随学生的一生。
勤奋不仅是造就天才的要素,也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之一,而勤奋的精神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密切相关。所以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活动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创新活动的成功与否,又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的多寡。一个不懂学习技能的人,不会发现有价值的学习成果。知识的掌握很讲究学习的方法,而科学的方法就是点金术,在教学中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知识,对学习的兴趣更浓,更能感受学习的成功感。
四、勇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将来进一步学习都有重要的作用。中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对于这种好问的积极性,一定要很好地保护和发展。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已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发现过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了。正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于言别人所未曾言,敢于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去创造品格。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进而发现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经过长期培养,可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不断创新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爱因斯坦曾表达这样的观点:一个人如果忘记了他在学校中所学的一切,那么剩下的就是教育,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课堂教学是教师思想的充分体现,实施创新教育,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创新教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能得到极大的尊重,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有关。因此,教师应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的思维进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首先改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授课时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启迪学生的心智,使其主动去思考、去领悟、去体验,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给予学生足够空间和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才会增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活动中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发现所学东西的意义。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师生间的距离在无形中消失,更对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方面的工作有待于我们教师在总结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潢川县黄岗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