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1-12-29王东军

成才之路 2011年14期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加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那么,在政治课中怎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师生互动、心心交流,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本身也隐藏着这样的问题。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主动走进学生,深入学生,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让微笑永驻课堂的45分钟,真诚而自然的微笑能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发表意见的勇气,感化学生的情绪,使自己的讲课内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所以我们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发言,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正确对待和参与竞争”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面对竞争,同学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等几张漫画,请学生分组讨论自己面对竞争时的态度和做法。学生的热情爆发了,观点也充分展示了,教师帮助学生简单归纳就可得出结论。
  三、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教学,进行品德教育
  教师要注意教学案例的新颖性,针对教材的滞后性,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针对典型案例,适时对学生进行真善美、假恶丑的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辨明方向,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例如,在讲授“感受责任”时,我运用了三聚氰胺毒奶粉的案例,展示了很多受害婴儿和受害家长的图片,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这时我引出责任问题:责任包括哪些?有的学生说:等我们长大了,我们有责任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有的说: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有责任保护祖国。有的说:当在街上遇到有困难的人们时,我们有责任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有的说:当好朋友犯了错误时,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和宽容他们……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了解什么是责任。对话式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的对话地位,使学生愿意主动地认识和接受事情的本质。同时,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社会生活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
  初中政治课是德育的园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和影响每一名学生,使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在德育中,如果单纯地用道理向学生灌输,学生可能会排斥,而案例比理论更直观和明确,易于被学生接受。
  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配合教学任务,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大胆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用书本中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感受、思考发现、探索锻炼,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学生学习九年级“笑对生活”后,我组织他们开展“当一回心理咨询员”活动。要求对同学中存在的有关挫折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为了解决问题,同学们广泛收集资料,积极走访有关老师。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比老师说教更深刻的道理,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的能力。这样的活动设计,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为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就会自觉地思考身边的事情和问题,就会把政治课学习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途径,政治课学习就会成为自发和主动的行为。假期里,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课题,让学生自由分组、自主选择,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课题。例如,我为初一的学生设计了“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初中生人际关系对生活学习的影响”“网络游戏对初中生学习的影响”等课题。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提高了学生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调查的设计、分析和总结,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外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锻炼了学生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等综合能力。
  五、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爱国情操,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产生于需要”“需要是激励人们积极行为的原因,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但它是低层次的,只有把兴趣上升为一种高层次的理想和目标,成为一种基于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基础之上的志向和追求,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内在需要,才能形成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中,可以进行理想教育的材料随处可见,教师必须善于挖掘,充分利用。如讲授教材中关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等内容,都可以进行理想教育。教育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改革进取意识和危机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相结合,为追求理想去努力拼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引导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挖掘自身潜能,热爱学习,拼搏进取。
  (通渭县陇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