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从课堂练笔起步
2011-12-29赵秀云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2期
小学生作文,大致要经历“说话写话,片段练习,谋篇布局”三个阶段,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启蒙阶段。学生刚刚由写几句简单通顺的话,一下子就要写一篇较完整的习作了,难度还真不小。如何让学生学会写作?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让他们爱上写作呢?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让学生从课堂练笔起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模仿式练笔
教育学指出:个体的学习总是由模仿学习逐渐过渡到创造性学习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儿童具有模仿的天性,他们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技能的过程中,常常借助于模仿,发展自己感知、理解、表达事物的能力。我们的课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其清晰的段落、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语,以及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都是学生较好的语言学习的媒介,文字表达的范本。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文本,抓住契机,适时、适量地进行经典句、段、篇等方面的品悟、仿写,引导学生掌握习作之法。
如《盘古开天地》中,描写“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巨大变化”这一小节,以中心句为开头,运用了“____的____”词组和“他的____,变成了____的____。”的排比句式,并以省略号结尾,给人以无限遐想。
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①自由朗读,浮现画面。②品析词句,探究写法。③教师引读,尝试背诵。④展开想象,进行练笔。想象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仿写一段话,小组合作完成。
通过练笔,学生既深刻感受到了盘古的无私奉献,又学会了连句成段,于潜移默化中习得方法。
二、补白式练笔
为了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课文中有些内容在描述时仅用简短、精炼的词句带过,具体情节必须由读者在读中想象。在教学这样的文章、段落时,可以引导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完整。
例如《爬天都峰》有这样一段话:“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这一段话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我”爬天都峰的样子,“手脚并用”“像小猴子一样”等词句,写出了“我”的灵活、可爱,但是老爷爷怎样爬天都峰,文中只是一笔带过。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登山活动中,老人爬山绝不会雷同于小孩。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可以先播放一段老人爬山的情景,然后出示:我奋力____,一会儿____,一会儿____,终于爬上了天都峰。老爷爷他____,我微笑着对老爷爷说:“____。”老爷爷也点点头说:“____。”终于,我们都爬上了天都峰。
可以说在文章的空白点补充文本,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心、人物品质、作者感情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利用文中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实际上,文本中人物的对话、插图、省略号、神态等等都可以进行补白。只要我们细细挖掘,空白点就在那灯火阑珊处。
三、积累运用式练笔
可从教材中丰富的词汇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词语归类,然后运用其中的某一组词语进行创造性地写句、写段练习。还可以借用学习文本时所感悟到的具体东西(如内心的情感、想法,或头脑中的印象、情景等等),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把一个场景、一句话写具体。如教学《孔子拜师》一文时,就可安排这样一个练笔:
选用课文中“远近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随时请教”等词语写一段话。
孔子多么勤奋好学。(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个练笔,学生不但理解运用了这些词语,而且对孔子勤奋好学的品质也有了进一步了解。这一过程其实又是学生学习从文本中提取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重组运用的写作过程,融多种能力的培养为一体。
四、续写性练笔
续写是一种常见的练笔形式,“言虽尽,意未穷”,有些文章写至高潮时,便急锋收笔,看似结尾,却隽永无穷。我们如果能顺势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推测,并编编后续故事,进行课堂练笔,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使他们放飞思绪,释放灵性,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在写作的王国中。
如用《燕子专列》课文最后一句“燕子在车厢里叽叽喳喳,好像在向人类致谢。”就可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燕子,会对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说些什么?又如学完《给予树》后,可以让学生想象小女孩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请学生随堂练笔,续编故事。
五、改写式练笔
改写式练笔,就是引导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练笔形式。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使学生练笔的兴趣顿生。改写要针对课文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古诗教学中,可以在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意后,适当地指导他们体会诗句的意境,启发他们发挥丰富合理的想象,将古诗改写成简短的记叙文。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意及诗人情感的理解,同时又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
而在教学说明文时一般可以采用改变人称,通过转换角色的方式进行练笔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教学《果园机器人》时,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后,可以请学生为果园机器人写一份简历。通过写简历,可以梳理浓缩文章的内容,使学生对果园机器人有更深入的了解,接着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开展想象:“未来的机器人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当小科学家,发明创造更为新颖、可爱、有趣、能造福人类的机器人。”然后,让学生来给自己设计的机器人写一写自我介绍。这样的练笔一定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六、总结式练笔
通常学完一篇课文,我们都要通过课堂小结或全文总结来梳理知识,以进行巩固。这些小结一般都是由教师进行的。这样做,课堂就显得比较呆板,学生也无兴趣。其实,我们可以把这种课堂小结改成学生随课而进行的小练笔,这样,既可满足学生个性表达的需要,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完《玩出了名堂》一文后,就可这样设计:英国皇家学会想聘请列文·虎克为皇家学会会员,你能代表英国皇家学会向大家陈述理由吗?
这个小练笔是站在英国皇家学会的角度向全世界人民陈述聘请列文·虎克为皇家学会会员的理由的,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写的。根据习作生活化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求职、竞聘时都需要写自荐材料,所以还可作如下安排:
想想,你现在就是“列文·虎克”,你能写一份简单材料向皇家学会说明你的发现吗?
这样的练笔一定让学生兴趣盎然,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
七、批注式练笔
在课文中做批注也是课堂练笔的一种最随意的形式。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疑惑之处、思考之处做上批注,便于读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能力。批注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详细的。例如:《掌声》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就在英子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读到这里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批注:这时,英子在想____,同学们在想____,老师也在想____。
这时的学生在做批注时已进行了角色转变,此时学生成了“英子”,成了“同学们”,也成了“老师”,必须细细地想象人物此时的内心情感。批注式练笔既可以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更是一种可随时进行的练笔。
通过形式多样的练笔训练,充分调动三年级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帮助他们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使之具有写作的基本能力,就会为高段年级写整篇作文打好坚实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开始,还愁他们今后写不出好文章吗?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