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答姓“理”
2011-12-29陈子锋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2期
不少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完美”呈现,对学生的回答一律用“好的”、“不错”做简单评价,而缺少对问题价值的有效引导,所以在一些关键处学生还浑浑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者为了营造热热闹闹、皆大欢喜的场面,对学生的回答一律高度赞赏,缺乏客观评价,这容易造成学生飘飘然,滋长其自满情绪。这些都说明,我们的课堂迫切呼唤“理答”。
何谓“理答”?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反应,通常告诉学生所思、所答、所做的结果如何,告诉他们学习的正确、充分、恰当的程度,并给予评价,从而帮助他们调整、控制后续的学习行为。课堂上教师的理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引领学生走出理解的误区,促进学生更深入地对话文本,更好更全面地思考问题。
一、理清则有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施教前应充分熟悉文本,明确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不但要预设问题,还要预设答案,方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堂中倾听学生的发言,针对学生的发言或赞同,或否定,或归纳,或整理,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氛围,引领学生步步走向文本,达成教学目标。对于课堂上的突发状况,又在自己的预设之外的,教师不要焦躁,可以先“冷”处理,比如把这个棘手的问题抛给全班学生,让大家全策全力,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留足教师思考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要迅速理清思路,采撷学生反馈上来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利用。
如王崧舟老师执教《长相思》: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
生: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达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师: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思念家乡、睡不着觉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更加沉重了起来。
师:你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山海关外,声音杂乱,士兵们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没有这种声音,人们睡得很宁静。
师:你们都看到了,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
在本教学片段中,王老师将学生的答案归纳整理,引领学生感受一幅幅长夜思念的画面。通过一次次铿锵有力的重复,循序渐进,层次清晰,最后再总结升华,使学生脑中断断续续、模模糊糊的画面渐渐清晰,让所有学生产生共鸣。
二、理正则高效
“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确实,激励性理答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向上的学习状态,激励学生的后续学习。不过,在激励学生时,教师也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对于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分别给出正确恰当的评价。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即使问题回答正确,也不可褒奖太多,而应该有更进一步的要求,防止他们骄傲自满,可以提出如下的要求:“你回答得不错,语言争取再精练一些。”中等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