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

2011-12-29赵国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3期

  “文似看山不喜平。”语文课更是这样,如果将课上得起伏曲折,声情并茂,就会使学生兴趣浓厚,步入胜境,领略无限风光,这样语文课才能上出诗意来。犹如一杯清茶,浓香四溢,令人回味无穷,整节课充满了诗意。语文是诗意的语文,语文课应该充满诗意。
  
  一、语文课应是充满激情的
  
  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包括外表、体态、眼神、笑脸、手势、语言等,都能给以学生心灵的震撼。教师要倾注充沛、真挚的感受,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只有满腔热情,才能打动学生的心。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学会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要做到节奏和谐,抑扬顿挫,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师还要努力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妙语联珠的讲解、别开生面的提问、精辟警策的点拨、机智幽默的旁逸,使语文课具有无穷的魅力。
  如教学《棉鞋里的阳光》一文,在学习了小峰妈妈帮奶奶晒棉被这一部分内容后,我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夸夸小峰妈妈,接着让学生回忆,如果自己的爸爸妈妈也为老人做过类似的事,那么就在班上夸夸自己的爸爸妈妈。学生交流后,我再美美地赞扬小峰妈妈、学生妈妈,在学生的热情被点燃之后,我才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自己激情范读,学生再朗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语文课带来的喜悦,感悟了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二、语文课应品出文章的诗意来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拜访历史,憧憬未来;可以欣赏美景,品味生活;可以叩问心灵,感受真情……语文课堂处处见诗意。教师就是要借助文字本身的这种诗意,充分发掘其内涵,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读语言,让学生切实地走近这份诗意,感受这种诗意,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语文的美妙和博大,从而为之吸引,为之感染。这时的语文课堂,已经成了学生的最爱,品味语言,成了一种享受。这种心境,就是一种诗意。追寻语文课的诗意,语文教师得怀有诗情。富有教学魅力。那么,教师的诗情、教学魅力从哪里来?它源于对理想信念的守望、文化底蕴的厚积和语言功底的修炼。平日有了这些“能”的蓄积,教学时才能激情释放,言语才能包蕴文化和智慧的含量,才能左右逢源、出口成章,才能像磁铁般、深深地吸引学生。徜徉于语文课的诗境中。
  如《柳树醒了》一文中:“小柳树呀,醒了。”柳树是怎样醒来的?通过品读、看图、想象,学生眼前就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雷公公轻轻地、轰隆隆地唱着歌,小雨沙沙地下着,大地湿润了,沉睡了一个冬天的黑褐色的柳树就慢慢地长出了嫩绿的芽眼,星星点点的,有趣极了。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理解。多么富于诗意的课堂!接下来的“柳枝软了,柳梢绿了,柳絮飞了”,也可如此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持之以恒,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深切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
  
  三、语文课应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
  
  每个处在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都是一首最美丽的诗,尊重孩子的天性,呵护孩子的灵性,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便是语文教师最可贵的赤诚诗心。它是在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中进行的,是在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中完成的。我们面对的是天真烂漫、纯真可爱的孩子,是鲜活的生命,语文课不仅要教给孩子们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还要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感。孩子的精神品质从哪里来?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靠教师人格的影响和人性的发挥。教师的崇高在于无私的奉献,在于爱心的流淌,在于对孩子的尊重。文富有关于童趣无穷的叙述,有叫人激动盈眶的描写,也有对真善美的赞扬,还有对假丑恶的批判。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憎分明。诗意的语文课,应该让孩子笑,让孩子哭,让孩子爱,让孩子恨;让孩子学会思考不断进步,也让孩子变得坚强自信。让诗意的语文课,美化孩子的生活,净化孩子的灵魂。
  
  四、语文课应以人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不仅要教给学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感。在教学中,我一是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二是注重倾注教师的人文关怀。如在教学《两只鸟蛋》时,先让学生理解课文,然后引导学生统读全文,并将感悟和体会以名言的形式写下来。语文课浸润着浓浓的人文气息,负载着厚重的文化,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我们强调语文的诗意。旨在强调一种诗意的人生,引导学生善于从寻常生活中感知美、发现美,在充满诗意、富有情感意味的课堂气氛里,探求人生的真谛,感受心灵成长的愉悦,享受生活的无限乐趣。
  语文是一个灵动的,充满激情的世界,教与学的探索永无止境。诗意的语文教师,充满着自信与关爱,语言优美。才华横溢。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诗意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流放;诗意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