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的策略

2011-12-29龚梅花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4期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中,朗读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大纲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确,朗读可以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获得美感、体味乐趣。但是,小学高年级由于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可能让大量的习题训练挤占了朗读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朗读教学。其实,朗读教学与习题训练并不矛盾,有效的朗读教学反而能提高习题训练的效果。
  1.引导理性朗读。高年级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教师就不必要求太多,比如读准、读通、读得有感情等,而应该在深层次的理解上作些引导。朗读是“口诵心惟,眼观手动”的综合行为,是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朗读不能是随意的,只追求量的覆盖,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有一定的朗读任务、目标,或者是识记与思考的内容等。比如,朗读一篇文章后,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哪些精彩的语段和词语给你留下了印象。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朗读,学生就可能慢慢养成划一划、查一查的习惯,就能培养一种有层次的思维习惯,提高自己的习题解答能力。
  学生读懂了文章,理解了三方面的内容后,逐渐掌握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同时也增加了对文章写作规律的把握,提高写作能力。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后,又能促进理解朗读的进行。
  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三亚落日》时,我先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然后带着两个问题去朗读第二段:①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下做上记号。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就不会泛泛而读,就会边读边思考,再经过讨论,基本能正确作答:①“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状美,“挺拔俊秀”突出了椰树的姿态美,“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②“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蘸”、“搔”拟人化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都表达了作者对三亚的喜爱之情。
  2.变换朗读形式。小学生喜欢新奇,爱参与各种活动。朗读既要注重数量,又要注重质量,但如果注意变换朗读的形式、方法,学生会更乐于参与。教师在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时,如果能适当变换朗读的形式,很容易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在活动中强化朗读能力。
  如模仿电视散文的方式配乐或配画朗读,激发情绪,酝酿情感,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他们会在情境中逼真地模仿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就算模仿不像,也至少加深了印象,在准备时对文章反复比较、揣摩,提高了认识,促进了理解。或者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进行朗读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朗读的好习惯。有时也可利用早读课,放手让学生结合个人对课文的理解,选用自己习惯的方式,高声、拟态、尽情地诵读,让学生对朗读保持极大的兴趣。
  《三亚落日》一文辞藻华丽、语境优美,对落日的美丽景象描写很细腻。在指导朗读时,我先出示在网上搜集到的三亚落日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画面、音乐中感受三亚的魅力与诗意,然后听名家朗读录音,接着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开展小组朗读竞赛,让他们领略大自然的美、祖国河山的美。
  3.转换角色,侧重评价。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活动能力和评价能力后,如果他们只是作为参与者,可能还难以理解朗读的能力要求。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做自己的评价者和同学的评价者,在对自己、他人的评价中,理性了解朗读,把握朗读规律。
  我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评价朗读。一是从“正读”上评价,要求读正确,不出错,用普通话,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唱读,不重字。二是从“情读”上评价,看语音、语调、语速是否能准确反映文中人物的感情。学生朗读完后,先由朗读者自己谈朗读感想、得失,然后请同学评价、提建议,教师注意以积极的态度多做肯定,以免其他学生的建议打击朗读者的积极性。对《三亚落日》的三、四段,我先让学生同桌间彼此试读试评,然后鼓励胆大的学生上讲台朗读,其他学生遵循“多看优点,委婉提缺点”的原则自主点评。
  朗读是书面语转为口语的过程,是发声阅读,是小学生的主要阅读形式。语文教学强调“语文味”,而朗读就是品味语文之“味”的良好途径。朗读既能提高小学高年级的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小学高年级讲解文章、习题固然有必要,但扎实的朗读引导更能让学生有整体感,在教师的灌输之外,有自己的感受、发现。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