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验式教学唱响小学语文课堂主旋律
2011-12-29徐春兰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4期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验式教学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程不仅是知识也是经验、活动,不仅是文本课程也是体验课程,还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语文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探究的机会,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从而顺利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CAI,让学生在视听体验中独立思考
多媒体CAI能够有效整合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素材,语文教师利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 MX等软件能够轻松制作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课件供教学使用。特别是在呈现一些寓言故事、历史典故时,利用多媒体CAI更是能够达到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在讲解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时,我就制作了Flash动画,绘制了农夫、禾苗、锄头、天空等场景。借助配音和文字提示,农民拔苗、家人对话、禾苗枯死等细节被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学生看得目不转睛。当看到田里的禾苗全枯死的情形时,很多学生都替农夫感到惋惜,同时也陷入了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的思考。
多媒体CAI演示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视听体验,引领学生走进教师预先设置的情境,实现学生与课文的间接对话,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了“揠苗助长”的道理。
二、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往往来自教师的讲解与传授。小学生活泼好动,语文学习的材料形象生动。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便能使课堂洋溢浓厚的人文气息,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讲解《颐和园》、《圆明园的毁灭》、《卢沟桥的狮子》等课文时,可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查阅一些教材资料,了解有关知识介绍,让学生亲身感受,获得感性认识。而有的文章中的某些词语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不易解释,这时教师不妨让学生亲自做一做,自己体会一下。如《乌鸦喝水》一课中的“渐渐”一词,学生不易理解,于是我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在课堂上学乌鸦的样子,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进瓶子里。学生不但弄清了“渐渐”的意思,而且还知道了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
三、尊重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建构、自我理解、自我生成、自我提高,从而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例如,在讲解《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听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与学生一起回忆关于周总理的感人故事,并且播放有关“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视频资料,给本课的讲解奠定情感铺垫。最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逝世无限悲痛,对周总理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又如,《月光曲》一文叙述了贝多芬被热爱音乐的穷兄妹俩的真情所感动,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的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配合课文的朗读播放月光曲。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让学生切身感受贝多芬的内心变化,在领悟音乐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有的课文内容本身就是歌词,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在学习这样的文章时,教师不妨让学生一展歌喉,把音乐元素融入语文课堂,在歌声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加强写作训练记录真情实感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很多学生对于写作是一筹莫展,一脸茫然。其实,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在阅读名人故事的情感体验中,在知识竞赛的激烈抢答中,在野外活动的心灵感受中,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师要加强作文点评,鼓励学生多阅读名著,多背诵名著,多摘抄好的段落,从中寻找写作的灵感,逐步引导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针对某一问题和学生进行平行的交流与沟通,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避免写作时记流水账,或是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不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突出了知识的生成过程,促进了“知识——思维——能力水平”的转化与提高。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给学生一方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责编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