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文本生本资源 激活对话张力
2011-12-29许有锋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4期
通过对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激活课堂对话的张力,是语文教育生命力的表现。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文本资源和生本资源是两大主要资源,前者具有明显的预设性,后者则具有较强的生成性。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因文本资源的确定性而探究较深,因后者的不确定性而疏于关注。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应当促进文本资源和生本资源的有机融合,充分激活课堂教学中学生、文本和教师之间对话的张力,积极推动视界的融合和意义的建构。
一、“补白”文本资源的背景元素,激发生本动机资源
文本是一个开放性的“召唤结构”,它以意义空白和意义未定性促使读者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来建构个体的独特意义和独立思想。无论是在阅读教学的起始处还是在阅读教学的中间环节,教师都应当深入了解学生个体的原有经验与文本的关联程度,明确它们之间的落差,找准激发学生阅读动机的基准线和链接点。
一教师执教《鸟语》第十一自然段,考虑到学生的人生阅历尚浅,为了让学生理解“知音”,讲述了战国时期的故事《伯牙与子期——知音的由来》,之后,让学生结合课文说说对知音的理解。有学生说,知音就是朋友,作者和鸟儿是很好的朋友;有学生说,知音就是感情深厚的朋友,可以互相帮助,无话不谈;更有学生说,知音是做什么事情都非常默契的朋友,感情非同一般,与众不同……而后教师鼓励学生成为鸟儿的知音,通过多媒体播放几种鸟的叫声,引导学生猜想“鸟语”,编有趣的故事。学生兴味盎然,纷纷在小组内讲述自己的猜想和故事。教师借故事入手,巧妙地找准了基于学生现有经验基础的起步基准点,引导学生“牵手”文本、对话文本,推动了视界的融合。
《大江保卫战》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这句话往往不容易被大家重视,实际容易吸引教师和学生的是“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于是,教师出示了书中扛沙包场面的一幅插图,配上相应的文字介绍:“这些战士大多只有十八、九岁,有的身体瘦弱,甚至不足50公斤,却要扛起70多公斤的沙包。每个战士一个下午来回穿梭130多趟,沙包总重量超过20吨。”教师从学生经验的空白处入手,找准了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文本之间的关联点,及时补充关键的动力性元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动机,学生们接下来的潜心会文就变得非常投入了。
二、“升温”文本资源的情感元素,激活生本情感资源
阅读文本往往能勾起主体对自己过去和现在生活的回味与情感体验。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个体经验的基础上去触摸文本的思想,激活情感体验的潜能,“升温”文本中的情感元素,在浓烈的情感场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
《大江保卫战》文中有一副生动的对联:“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副经改编而来的对联好好读读确实意味深长。教师配合对联分步出示了三种角色所说的话:
1.经历过这场洪水的老百姓这样说:“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谁最美谁最累,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学生始读这副对联,读得踊跃,读得深情,读得感人。
2.我们的战士这样说:“长江大堤无娇子,上阵都是硬骨头!”学生再读依然踊跃,读得有力,读得坚定。
3.异国他乡,一位看到过这场保卫战的美国军人这样说:“我看到了本世纪最精彩,也是让我最为震撼的一幕,一群人站在水里,分不清哪个是官,哪个是兵……”学生又读激情澎湃,读得自豪,读得骄傲!
教师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多角度的情感体验,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全方位的深度对话,架构了文本资源与生本资源间良好的情感沟通桥梁,促进了学生理解的深入。
三、“盘活”文本资源的创意元素,挖掘生本创造资源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创造性被激发是读者主体性的最高标志。教师要善于盘活文本资源中的创意元素,以实现学生创意性阅读的最高境界。
一位教师在执教《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时,对教材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了一下处理。“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对于这样一个直接点出美德的自然段教师把它删去了,因为不希望学生从这种告诉式的话语中喊口号,语文的学习应当是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感悟的。于是课堂上教师着重于借助语言文字的理解,最后让学生静心写一写自己的感悟。学生们这样写道:“知识不仅在书本中,还在生活中。”有的说:“不能小看这个问题,要三思而后行。”有的说:“任何事情都要实践。”还有的说:“事物是相生相克的。”在学生多元解读后,教师才出示文本的最后一段,学生通过对比得到启迪,思维的火花又一次被点燃。如此,既尊重了文本,又大胆地进行了自主建构。在个性解读之后安排这样一个比较,从开放走向另一个层次的开放,让学生在进行选择中不断反思,最终使学生的多元解读有了一个“求佳”的提升过程,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文本潜在的人文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揭示人的自我存在,探求人生意义,展示对生存世界的理解。教师要善于融合文本资源和生本资源,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构成一种协调的张力平衡,从而完成一次价值引导下的具有深度发展意义的生成和建构。让学生在理解和解释文本的同时,也在实现着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理解,在体验和感悟文本的思想和情感中也丰富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接受文本信息的同时组建着自己的新的信息库,在感叹着作者智慧的同时,营造着自己的智慧之源。此种境界可以说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值得我们持之以恒地追求。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