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材 谋篇 表达

2011-12-29李秀纺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9期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好课三味》中有一段话: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了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阅读教学要上出“语文味”,就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向文本学表达上。因为“学语言的终极目的是表达”。表达是获得语言能力最直接、最现实的训练形式。以学习语文形式取向为本位的训练,紧扣“写的能力的培养”这一核心目标,侧重于对文本形式秘妙的探究与运用。
  一、抓文题,学选材
  三年级的学生从二年级的写话过渡到习作,一接触到话题作文,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即使有了写作的素材,如何取个精练又切合主题的题目,还是会令很多学生束手无策。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打开习作的思路?如何指导学生取舍习作的材料呢?我觉得可从教材中课文的题目入手。一篇课文的题目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浓缩和提炼,语言凝练,文辞优美。如果说文章的内容是一颗美丽丰富的心灵,那么文题就是这颗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可以猜想作者的写作内容,抓住文章的主旨,提炼文章的题眼。
  1.从单元主题入手,学会多角度选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以主题单元组合,每个单元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但是每一篇主体课文又力求以不同的文体,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主题的内涵。进入每一个主题单元学习前,我总先让学生总体浏览整个单元将接触到的学习内容,感受同一主题的不同文体。如学习“读书”这一主题单元,学生通过翻阅,初步了解本单元将从现代诗歌《小小的书橱》、叙事散文《山沟里的孩子》、记叙文《珍贵的教科书》、古诗《观书有感》、童话《书本里的蚂蚁》等各种文体中体会读书的意义,感受读书的快乐。初步感知后,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猜《小小的书橱》可能会写作者的书橱里藏着哪些书。”“我不明白《山沟里的孩子》跟读书有什么联系?”“我知道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我喜欢《书本里的蚂蚁》,真想了解为什么书里会有蚂蚁!”……其实,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不仅能产生一种新鲜感,激发学习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在经历据题构文的心路,潜移默化地渗透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多方面选择写作素材的方法。
  2.从据题猜文入手,学会换角度掘题
  习作不仅要从面上拓展学生的习作思路,还要通过纵向引导,挖掘习作的深度。同一个题目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文章的立意也就不一样。当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学生总是满怀期待,充满好奇与憧憬。这时,我经常让学生揣摩作者的思路“你们根据课题猜一猜,课文会写什么”,或者让学生换个角度来思维“如果这个题目让你来写,你会写些什么”。如学习《春天的雨点》一课时,学生有的说:“如果我写《春天的雨点》,我会描写春雨是什么样的,雨中的景色是如何的。”有的说:“我会写春天雨点的脚步。”还有的说:“我会写春雨的颜色。春雨是红色的,它落在(哪里)(什么)变红了;春雨是黄色的,它落在(哪里)(什么)变黄了;春雨是紫色的,它落在(哪里)(什么)变紫了……”让学生带着问题,怀揣猜测去学文,学生都想从文中找到作者与自己的共鸣之处,寻求自我满足的成就感,注意力高度集中,不仅提高阅读教学课堂效率,同时也在学文的过程中,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不断提高据题选材的能力。
  这样,学生在读题、猜题、解题的过程中,开拓了写作思路,学会了内容的选择与剪裁、立意的提炼与升华。如以“春天”为话题的习作,我班大部分学生的习作选材视角独特,表达形式灵活多样,语言生动、活泼、有趣。下面摘取部分学生片段与大家共享。
  《春姑娘的魔杖》:春姑娘的魔杖一挥,小河上的玻璃被拆下来了,小鱼们高兴地蹦出水面。
  《春妈妈的三个淘气娃娃》:阳春三月,春妈妈带来了三个淘气的娃娃。雷娃娃打着鼓儿玩,叫醒了大地;雨姑娘洒着水儿玩,洗绿了大树;风姑姑吹着气儿玩,吹柔了细长的柳条。春妈妈带来三个能干的娃娃,他们让沉睡一冬的大地焕发生机。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题目揣摩、分析,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同样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中心。选择的角度不同,文章的立意也就不同。要想立意深刻,就应从多个角度对材料进行思考,然后选一个最佳角度,深入挖掘,提炼主题。
   二、抓结构,学谋篇
  有了写的内容,接下来就是该“怎样写”。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大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构文的能力,可他们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我从篇着眼,从段入手,充分借助文本的构篇方式,指导学生学习、积累、练好构段的一些方法。
  如《理想的翅膀》这一课从结构上看,开头第二自然段与结尾照应,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互照应”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把这两个自然段抽出来,让学生对比着读,找出表达意思相似的句子,在对比中初步感知相互照应的写作方法。在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文时,再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如何对应,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结构上的相互照应的认识。此外,学习《理想的翅膀》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三至六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这也是中年级学生重点要掌握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时,先让学生找出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再逐段仔细地读,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每个小朋友的风筝和理想的,体会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在理解分析的过程中明白:写具体应该有条理,这四个自然段先概括地说再具体地描述,表达很有条理性。描述风筝时抓住形状、动态,再写出自己的想法,课文语言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全文背诵积累。如此这般地研读课文之后,趁热打铁,进行全文仿写。
  《春天的雨点》一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篇幅较长,段落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构篇方式,我以课后第二个问题为线索,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读文填写。
  这样,学生在文本学习中基本掌握中年级的四个构段方式:连续、并列、总分、概括—具体,并在仿写的过程中逐渐内化,在独立写作的过程中自然地运用。
  学完“智慧”这一主题单元后,我让学生课余时间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家里的废弃物做一件手工品,然后在班上举行一场“小制作展示推广会”。我先让学生四人小组交流、介绍制作手工品所准备的材料,是怎么制作的,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并给自己的作品取个名字。然后推荐作品优秀的学生在全班面前介绍,最后根据这场活动,自选角度,写一篇短文。没想到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多数学生的习作自然运用《理想的翅膀》一课的构段方式(“最有趣的要数××做的药战车了”“做得最有意思的是××的污水处理厂”“最抢眼的作品要数××的子弹壳坦克了”),学生从纷繁的作品中选取写作素材,文章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领悟课文的构篇方式,在阅读中领悟写法,在模仿中运用写法;仿中练功,仿中求异,从仿到作,及时迁移,使之转化为能力。
  三、 抓细节,学表达
  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能按一定的顺序写作,但有些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词汇贫乏、语句单调。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从文本中积累词句,还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恰当安排运用语言形式的训练,指导学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规范的表达。
  1.学习运用表示顺序的词,进行有序表达
  《小虾》第三自然段描写小虾捕食的情景,突出了小虾的有趣,前半部分写小虾吃食“非常小心”,用“先、然后、接着、再、直到……才”等词语描写小虾很警觉,要反复试探。《松鼠》第三自然段介绍松鼠的窝,用“先……再……然后……还……”把松鼠搭窝的步骤写得一清二楚。
  教学时,我让学生熟读例句,抽出这些连词读,体会这些连词的作用,再把这些连词还原到例句中,最后为学生创设情境拓展练习。除了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句段练习外,我还引导学生纠正口语表达的“然后病”(很多学生上课发言喜欢用“然后”连接句子),鼓励学生运用到习作表达中。一旦发现学生能灵活运用书上所学的词句,就加以圈点,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学生不管在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上条理更加清晰。
  2.学习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进行准确表达
  《小虾》第四自然段抓住“蹦、舞动、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打”等动词,把小虾受干扰时的神态写得栩栩如生,并由此忖度小虾的心情。《松鼠》第四自然段用“直着、坐、捧着、送”等动词描写松鼠吃东西的样子,形象生动。
  教学这些段落时,我紧紧围绕“准确地使用动词,进行生动地描绘形象”这一教学重点,让学生抓住中心句,找出表示动作的词,结合生活经验或视频播放模拟演示动作,在感情朗读中突出动词想象画面。让学生从读中明白:写人或动物的活动,应该准确地运用词语,把人或动物的神态、动作、心情写出来。学生在读中悟法,读中学法,在写作中及时迁移写法,逐渐转化为能力。
  总之,阅读教材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里面有很多描述方法值得学习、模仿。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教材特点和训练要求,精心选择结合点、训练点,小到标点符号、句子结构,大到表现手法、谋篇布局,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语言,借助文本表达范式运用语言。
  (责编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