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
2011-12-29孙家峰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0期
郭思乐教授认为,教师应该做一个“牧者”,把“羊群”带到那辽阔的水草丰盛之处,让他们自由快乐地吃草。那么,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优秀“牧者”,在课堂里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一、激起自主学习的动机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里的《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所描写的庐山云雾神奇、瞬息万变的美景是学生在生活中较少见到的。教师如果只是依照书本生搬硬套,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不能真切地感受到庐山云雾的神奇之美。我在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句时,出示了四幅庐山云雾图和重点句的课件,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判断这些画面与重点句的对应之处。此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十分高涨,我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让他们通过欣赏不同的庐山云雾图,很快找到重点句中所描写的对应画面。这样的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想学、要学。我再依据文本资源,从不同角度展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奇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领略到了庐山云雾的奇丽风光,学生就能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
二、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还需要有参与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班级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拓展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全面动起来,积极为学生展示才华搭设舞台。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应有不同的“动”法,使课堂“活”起来。
如我在教学《东方之珠》时,紧紧围绕“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读、思、议、找,让学生在自读课文后,找出描写沙滩、公园、街市的段落,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劲头上来了,也提出了不少问题:香港在祖国的南大门,为什么称香港为“东方之珠”,而不是“南方之珠”呢?作者除了写景外,还写了什么?……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观察中国在世界的地理方位。学生通过看地图,了解了祖国在世界的东方,接着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共同解决疑难。与此同时,我又用《龙的传人》这首歌来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真正动起来了,也激发了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和谐而充满活力。
三、指导自主学习的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既离不开自身的体验积累,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显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重视学法研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学会”过渡到“会学”。
如《菩萨兵》这篇课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经历,它写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而是写红军与反动军队的民心之争,故事十分生动感人。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时费时费力,他们只能从表面上理解这是一般情况下的麦种成长过程,而不能联想到朱德及红军的爱民之心在藏民心中生根这一个深度。面对全班冥思苦想的眼神,我教给他们在头脑中提问的方法:
1.“你觉得红军对藏民怎样?藏民知道后会怎样?把朱德及红军的关爱比作种子,把它种在藏民心中。”让学生这样一点点地理解,再通过朗读来体会,把朱德总司令对藏族同胞的关爱读出来。
2.“为什么红军不帮助藏族同胞打扫房间、客厅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是因为红军队伍有着铁的纪律,不经主人同意不能进别人的家门,他们为了尊重藏族同胞而只为他们打扫了院子。再让学生联系最后一句“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联想到朱总司令的高大形象。
这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明白了藏族同胞称红军为“菩萨兵”的原因。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要领,就会动脑筋思考问题,使学习变得轻松,使课堂效率也得到提高。
对教师和学生来说,课堂是人生中的一个美好记忆,也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教师如果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牧者”,在自主学习的课堂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敏锐捕捉课堂里的思维灵感和教育契机,不留痕迹地加以引导和放大,必将使课堂活泼而精彩。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