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价值链”四大机会
2011-12-29程凯
股市动态分析 2011年5期
随着各种“灾害”被网络快速传播、放大,一条“灾害价值链”悄然形成。我们认为,传导链的发端,是极端气候、流感爆发、粮食安全与资源控制。其末端则指向原油、生物疫苗、钾肥与稀土。灾害不断地验证过程,就是传导链末端价值评估不断调升的过程。
尽管过去三年A股走势疲弱,但上述板块的估值却高高在上。原因在于,每到特定时间,特定事件发生,它们总会出现一波振奋人心的上涨,而从长期来看,它们虽然缺乏“现实”业绩支持,但从未脱离“牛市”的轨道。按照传统的估值理论无法合理解释这一现象。所以有人说,它们是成长股,也有人说,它们是泡沫。支持高估值的原因是“对于未来的恐惧”——来自对于“常识性认知”的不信任,这一不信任正在逐步扩大。
极端气候、流感爆发、粮食安全与资源控制,这四个主题会不会阶段性主宰2011年的金融市场?看看过去三年,答案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是,2011年的“灾难”系数不会低于2010年、2009年、2008年。无论认同与否,该发生的迟早发生。
生物疫苗篇
2011年1月13日北京市卫生局公布,发现一例甲流危重病例。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市场反应,在指数大跌的状况下,生物疫苗板块逆势走强。而此前不久,英国、日本都表明开始进入流感流行期。由2009年甲型H1N1蔓延过程来看,2011年2-3月前后需重点关注生物疫苗板块。
极端气候与流感疾病流行存在密切关联。请注意,2010年12月英国正在经历了三百年以来最严酷的寒冬。2010年年末日本西部海沿岸遭遇了狂风暴雪持续肆虐。极寒后伴生流感爆发存在一定必然性。考虑到今冬出现极端气候已是大概率,继2009年后,2011年流感再次爆发概率不低。特别是,若海外部分国家出现疫情失控的情况下。后续需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发展。
北京市当前接种的流感疫苗主要来自北京科兴,于200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此外,目前国内共有11家生产流感疫苗的公司,其中A股上市公司包括华兰生物和天坛生物。华兰生物的流感疫苗产能占全国总量的40%,销售占30%的市场份额。天坛生物的产能和销售市占率均为5%。
钾肥篇
过去四个月,中国九省区遭遇持续的严重干旱,山东、河南出现特旱。旱情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将影响今年最终粮食产量,目前还无法评估。但可以确定的是,2011年春耕随之而来的化肥需求将会被市场所预期。近期多只化肥股走势已脱离大盘,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市场预期正在形成。
钾肥的“故事”已经讲了很久,许多卖方机构都做过深入研究。这里我只讲几个关键点。
第一,全球钾肥行业已经形成与国际原油类似的垄断格局。这个组织由两家联盟机构构成,一家叫做BPC,另一家是Canpotex。组织形式上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相似。前者由莫斯科的UralKali和白俄罗斯的Belaruskali组成,主要客户是中国、印度、巴西等,后者由加拿大的PotashCorp和Agrium,以及美国的Mosaic组成,主要销往北美以外地区。
钾肥价格从2006年每吨不到150美元,到2008年年中飙升至每吨近1000美元,造成此行业迅速出现整合,形成了以上述两家联盟机构为核心的垄断阵营。上游整合力度越大,话语权越大,提价空间越大。
重要的是,中国是钾肥的最大进口国,其次是巴西和印度,这三个发展中国家作为钾肥需求的“最大力量”摆在一起,而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则是钾肥供给的“最大力量”。
这是一个“狼吃羊”的世界,有些事情不需要预测。2011年2月4日,俄罗斯两大钾肥巨头Urlkali和Silvinit将召开股东大会,讨论合并方案。若获通过,合并过程将于明年二季度末完成。进而将形成一家拥有1150万吨钾肥产能的生产商,组建的钾肥公司将占到全球钾肥市场的20%,仅次于加拿大Potash钾肥公司。在Urlkali完成现有产能扩张后,合并后的公司产能将增至1300万吨,从而取代加拿大钾肥公司PotashCorp一跃成为全球最大钾肥生产企业。
第二,中国钾肥行业已经形成与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类似的垄断格局。“盐湖系”整合已经接近收官。作为国内主要的氯化钾生产商,盐湖钾肥的行业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中化化肥是中国最大的化肥分销商和钾肥进口商。2010年10月21日,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已经与加拿大钾肥公司PotashCorp及另外两家钾肥生产商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