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章之文采

2011-12-29王玉川

出版参考 2011年18期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的是文采问题。
  刘勰说:“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说的是文采问题。
  何谓文采?文采是指文章的文辞风采,是构成文章风格和质量的要素之一,属于表现形式的范畴。它是作者的才情禀赋、精神气质、思想品格、语言藻饰、表现技艺、光泽色彩在文章中的有机统一和综合反映。文采飞扬的文章,往往给人以色、香、味、声的感觉。读文如读人,人人皆爱美。人之美分为内在与外在,文章也如此。内在美讲的是思想、内涵、意境,外在美讲的是剪裁、表达、文采。文章缺乏深度,中不惠;文章失之精彩,外不秀。一般来说,人们大都喜欢读那些轻松的、优美的、有意义的文章,这就是说,那些好读的、好看的,使人受启发、得教益的文章,都应当算作美文。
  文采之于文章,绝不是可有可无。令人遗憾的是,操持笔墨生涯的文字记者,并非人人衷情文字之美,并非人人意识到美文的重要。
  其实,人的天性崇尚美,不应该也不能忽视文章的美质。报纸、杂志要想征服读者,最终还是要通过文字。优美、隽永的文字,就像人穿上了一件美丽的彩衣,不仅令读者爱看,而且耐看,报刊有过时作废的可能,美感却历久弥新。
  在中国,自古及今,写东西都重文采。虎豹无纹,形同凡兽;草木无花,光顾者稀;下笔无文采,面目黧黑,形容枯槁,有谁爱看?
  有文采的文章是人类的精神之花、智慧之果,能使人眼睛一亮,豁然开朗,天地一宽,境界升华!能使人解放思想,破除牢笼,确立信念、增强意志,激发无穷创造力,特别重要的创新文章、论著或作品,甚至能影响一个时期的追求,形成一股思潮,引发一场变革,促成某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她们如太阳北斗,引领着人类的前进方向;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人类的心田。正如曹丕所赞叹:“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有思想有文采的著作、文章是生产力、战斗力,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武器。
  古今中外,总有一些名家写出理性与文采齐飞的著作文章。一部《论语》,不仅是儒家思想和学问所在,其语言之精炼、优美和含蓄,也是古代文章的典范。老子、庄子留下的是哲学著作,但文学价值不低,其思辨的精深、语言的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司马迁、班固、司马光的史学巨著,更是流光溢彩;再到后来如《滕王阁序》《陋室铭》《岳阳楼记》等,都是千古传唱的文章典范。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好有文采的著作文章,是大事,也是难事,既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又需要渊博的学识;既需要较高的政策水平,也需要娴熟的文字驾驭能力;还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孜孜以求,矻矻以学,努力提高思想文化素质。
  文无秘诀,但有规律;文无定法,但要得法。坚持“三个贴近”,是做好新闻宣传的重要方针,也是写好有文采的著作文章的重要规律和基本原则。
  要思想深刻,追求思想境界。我们经常讲:“文如其人”“文以载道”。郭沫若、胡乔木两位老先生都很看重这个问题。郭老认为,文章要写得准确、鲜明、生动,首先要看写文章的人的思想、立场、作风怎样。你的思想正确、态度鲜明、作风正派,那么,你写的文章也就有一定的准确性和鲜明性。胡乔木先生说:“搞文件,首先要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如果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不对,即使有个别的判断推理是正确的,也不能挽救这一篇文章。”
  追求文章的深刻思想性和崇高的思想境界,首要的是看重理想、信念、精神、责任。试想,如果没有高尚的人生追求,怎会有血性的文章?如果生活庸碌空虚,文论哪来气象万千?如果不关心民众的痛痒、民族的进步,怎能撞响时代的大吕黄钟!
  要文气磅礴,浩歌唱大风。作者心里有话要说,笔下自然流淌,或激越,或悲愤,或高亢,或幽咽,心随手应,一气呵成。这样的文章如九天瀑布,似黄河奔流,有贯通之势,具天然本色,是无须再增增减减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样的诗句,难道雕琢镂刻就能得到?!
  要有创造心,力求创新出彩。作家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艺术家追求技压群芳,运动员追求破纪录。他们都把自己的专业生命定位在创造出新上,不新不如不做。自古文贵创新。著文者力争写出新思想,达到新效果,不新就没有必要去写。当写作没有新意时,文章著作就没有生气。韩愈力主文章必须创新,“惟陈言之务去”。戴复古主张:“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郑板桥主张创新出彩:“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创新出新,可表现在各个方面,如词句、观点、表述、结构、体裁、风格、学派、理论体系,等等。“动人春色不须多”。一篇文章创新出彩、形成亮点之处,可能就一两个警句,几十个字;一部著作,做出贡献、被人称道引用的,可能就一两个独到的观点。有了它,就能使文章鲜艳起来,让人开卷获益,爱不释手。《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滕王阁序》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