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身有彩翼 更借东风
2011-12-29孙钦林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12期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文章体裁。为了使说明对象更清楚、明白,让读者更好懂,并对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写说明文时常常要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作引用、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笔者下面简单加以说明。
一、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就是举例法。如《百慕大三角》为了说明“在这么一个每边长为2000公里的三角海域中曾经发生过无数次神秘莫测的船只和飞机遇难事件”,作者连续举例子:
1952年4月8日,日本远洋货轮“来福丸”号满载着小麦等货物,在百慕大群岛附近平静的海面上航行时突然失踪了。
1963年2月3日,装备有自动导航和先进通讯系统的美国油轮“凯思”号驶进这个三角海域时,突然发现与陆地联系的电波中断。这艘设备先进的油轮连呼救信号也来不及发出,就从海面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1973年3月某日,天气晴朗,轻波荡漾,一艘载有32人的摩托快艇驶入三角海区,突然旋转下沉,不知去向……
这些事例,既注意了例子的代表性,又注意了例子的适量性,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让读者更明白,也增强了说服力。
二、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作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如《食盐》一文中,“我们拿它和明矾、冰糖比较一下就会明白了。如果我们用小锤子砸盐粒,不管砸成多么小的颗粒,它仍旧是白色的立方体。而明矾却不一样,在它没有受到潮解时,虽是晶体,却不是白色的,而是半透明的;不是立方体,而是成八面体。由于它吸水性强,即使不用小锤子敲击,在空气中也会自然潮解,变成粉末状。食盐和冰糖都是固体,这是它们的相同之处。但是它们也有不同的地方,我们只要用舌头尝一下就能分辨出冰糖是甜的,而食盐都是苦咸的”,这段文字把食盐和明矾、冰糖作比较,具体形象地说明了食盐的特征,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三、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如《蜜蜂》一文中,“蜜是很难酿的,我们要酿一公斤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如果我们的蜂巢同采蜜的花丛距离一公里半,那么我们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45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11圈”,这就精确科学地说明了“我们蜜蜂是自然界里最勤劳的”,令人信服。
四、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从单方面往往不易说清楚,那么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鲸的自述》一文中,“我家族庞大,有很多种类,总的分为两个家族,一个家族都是须鲸,另一个家族都是齿鲸”,然后分别介绍这两个家族,把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清楚楚。
五、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如《雨景》一文,“雨点从屋檐落下来,就像断了线的珍珠,真美啊。我透过雨珠织成的‘窗帘’,看见远处的山朦朦胧胧的,就像披上了白纱巾。窗前的树被大雨冲洗得一尘不染,雨点就像一个个调皮的精灵在树叶上跳舞”。这里就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表现出雨后的美景,给人以美的感受。
六、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个特点作出解释。如《鲸的自述》一文,“我家族庞大……它们有各自的进食方法:须鲸把小鱼小虾连同海水吸进嘴里,再用须把海水滤出去,最后把小鱼小虾一起吞下去;齿鲸则用牙齿把大的海洋生物咬死、撕开,最后才吞食”。这段文字运用了作比较、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把两种鲸鱼的进食方法说得清楚明白。
七、作引用,也叫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来增强说服力。
八、摹状貌。为了使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对其进行状貌摹写。如《百兽之王——虎》一文中的“东北虎的毛色非常美丽,额前有一个‘王’字形的斑纹,一身淡黄色的长毛上夹杂着黑色条纹,显得十分漂亮。它那强健、粗壮的四肢和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使它显得威风凛凛”, 该语段就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东北虎的特征。
因篇幅有限,其他说明方法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
□李 椷张卫国
在一些山区的沟谷中,由于地表径流对山坡和沟床不断地冲蚀掏挖,山体常常崩塌滑坡。塌滑下来的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被水流挟带搅拌,变成黏稠的浆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急速奔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泥石流。
大型泥石流常常淤埋农田,冲毁桥梁、涵洞、渠道,阻隔交通,甚至堵塞河道,使河水泛滥成灾,破坏力极大。云南省的蒋家沟就多次爆发过这种大型的泥石流。
1977年7月27日,蒋家沟就爆发过一次大型的泥石流。
26日夜间,蒋家沟一带乌云密布。次日凌晨3时,狂风呼啸,大雨倾盆。到天亮,大雨逐渐转为细雨。6时25分的时候,雨还在下,从山沟里传出火车轰鸣似的巨响,震撼着山谷。这种怪声就是泥石流爆发的响声。在巨响传出之前,往常流水不大的沟槽中,流量很快增大到3~4立方米每秒。稍过片刻,突然出现断流状态。又过了几分钟,随着响声增大,泥石流就滚滚而出。
起先出现的泥石流是阵性流,一阵接一阵地往前涌。初发的龙头翻卷滚动,在凹凸不平的沟床上缓慢前进。黏稠的泥浆把沟床铺成了比较平滑的淤积面。后一阵涌来,阻力减小了,速度加快了。但越过初发的龙头,又在下一段粗糙的沟床上缓慢下来,渐渐停止。龙头的前进和停留都呈现出明显的舌形。第三阵过去以后,沟床中淤积的泥浆厚达1米左右。6时40分,第四阵涌来,流速大大加快,浪头滚滚,泥沫四溅。这道巨流,中间流速大,两侧流速小;表层流速大,底层流速小。在沟道较直的地方,好像火车奔驰;在沟道弯曲的地方,又宛如巨龙游动。向泥石流涌来的方向望去,龙身逐渐变窄,龙尾匍匐而行,尾梢几乎只剩一条线。而眼前,泥石上下翻滚,泥浪不断拍击两岸。前进的龙头到沟槽转弯的地方直扑沟岸,可蹿起一二十米高。遇到低矮的沟岸,就洗掠而过;遇到高耸的沟岸,就在扑撞以后又跌进沟槽。泥浪的拍激,龙头的扑撞,使两岸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在阵流接连涌来的时候,有一块直径3米多、体积近20立方米的巨石,随巨浪一阵阵滚动。这种阵性流,阵与阵之间相隔几秒钟、几分钟不等。间隔短的,后阵赶前阵,阵阵相催,往往合成一股,奔流而下;间隔长的,往往是龙头过去,响声顿消,暂时泥平浪静。不过间隔长的阵流,流速快,流量大,龙头也比较高。有一次,龙头高达5米,几乎充满了沟道,最大流速达10.9米每秒,流量达500立方米每秒。人站在离岸边三四米的地方,竟溅得满身泥浆,并且感到地面在颤抖。
上午8时20分,突然又大雨滂沱。不久泥石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连续流。这种连续流仍然十分黏稠,但呼啸吼震,来势更加迅猛,流速高达12到15米每秒,流量增至500到800立方米每秒。它不断掏挖冲蚀,使沟壁不断坍塌,沟床迅速下切。时间不长,两壁斜坡变得陡直,泥浪起伏的地方形成了七八处徒坎。又过了一分多钟,徒坎变成了一个长30米、宽20米、深3米多的大坑。坑里的大石块在滚滚倾泻的急流中互相撞击,发出砰啪的声响,冒出丝丝的白汽。眼前的景象犹如一大锅黏粥翻腾。巨大的连续流历时40分钟,以后又转成了起初那样的阵性流。
巨大的猛烈多变的泥石流一直持续了5个多小时,然后才减缓了势头,从黏稠的阵性流逐渐转为稀性的阵性流,又从稀性的阵性流转为稀性的连续流。中午12时30分,稀性的连续流变成了水流,泥石流才完全结束。
时隔不到一昼夜,这里又发生一次泥石流。不过这次规模不大,只淤平了前一次形成的大坑和陡坎。
蒋家沟频繁地爆发大规模的泥石流,长期遭受泥石流的灾害,是和这一带的地质构造、水文、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分不开的。这一带岩石较为破碎,地震较多,致使河(沟)床坡降加大,山坡陡峭,而且夏季暴雨很多,这就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另外,反动统治阶级破坏这一带的自然环境也是泥石流频繁爆发成灾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长期在这里掠夺矿产资源,伐木毁林,使山岭变成穷山秃岭,岩石大量裸露风化,山体到处崩塌滑坡,泥土石块不断随水流往沟床聚集,造成极其严重的恶果。据可查考的资料记载,解放前蒋家沟的泥石流曾经十多次隔断小江,堵塞河道,以致洪水四处泛滥,淹没许多农田、房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国家设立了专门研究机构,采取了许多防治措施。蒋家沟泥石流的研究、治理工作已经进行了十多年。这一带不仅大量植树造林,而且修建了导流堤、拦挡坝和停淤场。这些防治措施已使蒋家沟泥石流灾害明显减弱,十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堵江的灾害。
(选自《地理知识》1978年第5期,有删改)
点评
本文是作者经过实地调查和精确研究写成的,作者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是泥石流。例如第九自然段介绍反动统治阶级破坏蒋家沟地区的自然环境的情况,与第十自然段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进行了比较,说明新旧政府治理灾害与制造灾害的巨大反差,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赞美之情。本文在说明“连续流”把陡坎冲成大坑之后,坑里泥石翻滚倾泻的状态时,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不同地形条件下,泥石流的不同运动状态描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为了说明泥石流爆发的情况,作者把泥石流分成阵性流、连续流,分类别说明,把泥石流的不同流动状态、不同构成准确地反映了出来。
■
中国的端午节
□徐月明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被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那么,端午节由何而来呢?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故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女儿节等。
说起风俗,有人不禁会问,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呢?
首先是赛龙舟、吃粽子。传说沿江百姓知道屈原投江殉国后,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身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有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而这个思想一直流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具体有佩戴佩饰(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赠)、豆娘(头饰)、艾虎(驱邪之物,也作装饰品)、画额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到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每逢端午,江浙一带的老百姓喜欢晚上划龙船,张灯结彩,来往穿梭,别具情趣;而贵州的苗族人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日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清朝乾隆年间,台湾也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人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会举行龙舟竞赛。而在香港、澳门等地,端午节也有龙舟竞渡的风俗。
端午节也是人们心中的诗人节。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日子里,诗人们不禁会提起手中的笔,挥毫泼墨,尽情地吟咏抒怀。如苏轼的《浣溪沙》:“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陆游的《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老舍的七律《端午》:“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在千年的传承积累中,端午节风俗众多,内涵丰富。我们在欢度节日的时候,应不忘关爱生命、激扬精神、眷念家国,让屈原的气节常在。
点评
这篇习作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中国的端午节。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作引用等方法说明了端午节的别名;从第三到第五自然段,运用了举例子、作引用等方法说明了端午节的风俗;第六自然段则引用诗歌来说明人们对端午节的热爱。本文条理清楚,说明恰当,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
1.下面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标志,请说说这一标志的含意。(不少于60字)
■
[备注]标志的主体由汉字“心”、英文字母“V”、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构成。
【参考答案】(示例)汉字“心”、飞翔的和平鸽象征着和平友爱;“V”是英文“Volunteer”的首字母,代表着志愿者群体;橄榄枝则寓意可持续发展和希望,传承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迎风飘舞的丝带,是上海热情的召唤。标志在整体呈现中国文化个性的同时,还表达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
第二节
因材制宜言而有序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汤 鹏
■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它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事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文主要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或事理的介绍说明,来达到以知识教人的目的。与记叙文、议论文相比,说明文更强调科学性、客观性。
合理安排说明文的顺序是写好一篇说明文的重要一环。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一、时间顺序
所谓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都需要时间的检验。所以,在说明这些事物的时候,适宜采用时间顺序。如2010年高考语文四川卷中的《书画装裱》一文就使用了这一顺序。首先,作者在行文的整体思路上采用了时间顺序,在说明书画装裱的历史时,作者主要从三个时间段来写:两晋到五代时期是书画装裱的初创到初发展的时期,宋代是“书画名家层出不穷,书画装裱飞跃发展”的时期,明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再者,仅从书画装裱的初创到初发展的时期看,作者依然选用了时间顺序,从两晋写到南北朝,再写到唐代,然后写到五代。这样写,避免了内容上的相互交叉,使得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同样,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中对有关“书法”历史演进的说明也是从晋代王羲之入手,然后写到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最后一直写到现代的各族书法家。作者以时间为脉,娓娓道来,使得行文流畅自然,事物介绍言简意赅。
二、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也是说明文写作中常见的一种顺序。它是指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时,用这种顺序。
三、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说明的一种顺序。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概括到具体;2.由主要到次要;3.从原因到结果;4.从整体到部分;5.从特点到用途;6.由个别到一般;7.由具体到抽象等。
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的,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说明顺序很多时候不是孤立运用的,而是综合运用。如李峰的《人类最完美的战利品》中有关对“狗”的说明就综合采用了多种说明顺序。首先,从文章的整体布局来看,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先写狗的丰富历史,再写狗的种类繁多,接着写狗的特征鲜明,最后写狗与人类的亲密相处,使得说明对象的特点清楚明了,便于读者接受。再者,从文章的局部来看,作者在追溯狗的丰富历史时,又运用了时间顺序,从四千万年前的史新世写到一千多万年前的托马克,从一万五千年前的中世纪时代写到七千年前的我国的家狗化石,最后写到现代狗,使读者找到一条清晰的阅读脉络,易于阅读理解。
总之,说明文写作对文章的顺序有很高的要求,它要求考生不能只停留在一种模式上,要多角度多层面地认真思考。既要考虑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考虑所说明的事物的结构特点和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又要考虑说明的中心与材料的关系,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说明对象与说明内容选取合适的说明顺序,使得文章条理清晰,言之有序。
■
爱听“高雅音乐”的跳舞草
□塑 人
跳舞草又叫情人草、多情草、风流草,是一种非常神奇的植物。只要听到优美的音乐,或者有人对着它唱一首抒情的歌曲,它的叶片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舞动。跳舞草的舞姿美妙而不单一,而且还是高雅的华尔兹。两个同枝相生的叶子为一对舞伴,两片绿色的嫩叶时而合抱,时而交叉,时而各自向后旋转180度又深情相拥,然后再分开翩翩而舞。音乐响起,整株跳舞草就像开了一场高级的交谊舞会,霓裳鬓影,一枝一叶总关情。
跳舞草绝对是一位洁身自好的舞女,因为这种小草有个怪癖:如果放的是怪腔滥调,即使是时下流行的DISCO舞曲,它也会娥眉紧蹙,停步罢舞。而晚间的跳舞草是没有夜生活的,它会剪羽而归,所有叶片竖贴于枝干,像个规规矩矩的淑女,安静而眠。
草何以起舞,植物学家普遍认为与阳光有关,有光则舞,无光则息,就像向日葵冲着太阳转动头茎一样。那么为何跳舞草对音乐又偏偏情有独钟呢?有人认为是由植物体内微弱电流的强度与方向的变化引起的;有人认为是植物细胞的生长速度变化所致;中科院研究专家则认为跳舞草小叶片叶柄处的细胞里有一种海绵体,这种海绵体对中低频率,也就是35至65分贝的声音有共振作用。当然,此类研究仍存在着很多疑问,要解开这个谜还需植物学家们继续深入探索。
跳舞草长得就很像少女一般灵秀,每一根纤细的枝干上嵌着一大两小三片叶子,像美女的眉,形状有点像竹子,但质地要柔弱得多。跳舞草最高能长到半米左右,疏朗的枝叶之间仿佛蕴藏着一种灵气,让人不禁想到古人的一句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而让人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跳舞草不只会跳舞,还有其他功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过记载,说跳舞草的根、茎、叶均可入药,用其泡酒,早晚各服一杯,对治疗骨病、风湿病、关节炎、腰膝腿痛有特别的疗效。而用其嫩叶泡水洗脸,则能令皮肤光滑白嫩。据说云南的少数民族家里一般都会摆上几盆,城里的女孩子也喜欢在阳台上种几盆,每天摘取几片叶子泡水洗脸,以此美容养颜。
跳舞草的种植和养护并不难,但有些事情一定要注意。跳舞草每年的阴历9月份开花,花是紫红色,每一朵都像一个小小的向日葵,很多朵组合成一串,也非常漂亮。花落后结籽,种子外壳坚硬,且有蜡质。播种前需要把蜡质磨掉,再用温水泡上24个小时,否则就那样埋在土里,要四五年才能发芽。土壤一定要肥沃、疏松,便于根部呼吸氧气。跳舞草原属于热带植物,喜欢阳光、高温、空气湿润,这一点北方人要想种好的话一定要注意。
不管跳舞草遵循的是什么物理或化学原理,小草的翩翩舞姿都使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只要想象一下,每天下班回到家,打开音响,躺在沙发上看一场小草的舞蹈,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选自《科学24小时》2007年第4期,有删改)
点评
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科普说明文。作者在写作顺序的安排上遵循了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文章第一自然段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写跳舞草闻乐而舞的习性。第二自然段写跳舞草虽然能够翩翩起舞,但它对音乐、对时间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和第一自然段形成互补,构思严密。第三自然段追本溯源,探求跳舞草之所以能够跳舞的多方面原因,同时解决了读者在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时留下的悬念。第四、五自然段由特征到用途,揭示了跳舞草的又一神奇之处——治病美容。文章后面的部分则顺理成章地谈了跳舞草的种植和养护,符合读者认识事物的正常逻辑。整篇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体现了作者出色的构思技巧。同时,本文还综合使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既有利于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理解,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与美感。
■
低碳生活,走近你我他
□李 瑶
随着人类对碳的需求日益加剧,人类也把大量的二氧化碳留给了地球,并促使自己过上了高碳生活。
据统计,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的二氧化碳……
高碳生活令地球不堪重负,并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美国媒体于2009年12月5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地球高碳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第一,过敏人数增加。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加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人数增加。第二,物种正在变得越来越“袖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生物形体在变小,这在苏格兰羊身上已现端倪。第三,肾结石增加。随着气温升高,脱水现象也逐渐增多。研究人员预测,到2050年约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第四,外来传染病暴发。水环境温度升高会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时有暴发。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第六,藻类泛滥引发疾病。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速繁衍,从市政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皮肤疾病。
在这种前提下,低碳生活成为了人类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种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参与。2009年12月7日—18日,超过85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了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议:中国政府宣布截止到2020年,我国的碳排放量下降40%~45%;美国则决定到2020年为止,其温室气体比2005年减排17%;日本决定截止到2020年,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这些约定充分体现了各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低碳的意义,并力图寻找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努力达成本国的预期目标。
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衣食住行的点滴做起。比如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自然滋润;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等。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低碳生活方式。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进行低碳。低碳生活无处不在。
总之,低碳生活是一种全新、文明的生活方式,它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行为。请从现在开始我们的低碳生活吧!只需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改变未来。
点评
本文是一篇有关低碳生活的优秀说明文。文章按照说明对象内部的逻辑顺序来展开阐释,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文章前三自然段从高碳起笔,通过摆事实、举例子,具体说明高碳生活给地球及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接着自然引出第四自然段中的低碳生活,并阐明低碳生活的概念及具体内涵;第六自然段至文章结尾则分别从政府及普通人的角度说明怎样进行有效的低碳生活。这样安排结构,使得说明对象清晰、自然,顺利解决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问题,有利于读者接受和理解。
■
1.下列语段选自一篇说明文,从中抽出了七句话,根据有关说明文顺序的相关知识,下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西亚是亚洲西部的简称,。在近代史上,西亚是西方和东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①西亚处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界地区
②它联结着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和里海五个重要水域,被称为“五海之地”
③西亚是欧洲同广大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间的纽带
④古代有名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西亚,把我国的锦缎运到古罗马
⑤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是通过西亚往返于北京和威尼斯之间
⑥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亚、非、欧三洲之间交往的必经之途
⑦人们也把这一地区和埃及一起称为中东
A.①⑦②③⑥④⑤B.①②③⑦④⑤⑥
C.①⑦③②④⑤⑥D.⑦①②③⑥④⑤
【解析】这里的七个语句在内容上属于两大部分:一是地理位置(空间),二是历史文化交流(时间)。在叙述时,应先空间,后时间,这样才能和原语段语意相衔接。
【参考答案】D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一切始于世博会”,从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机床,到混凝土、滚珠轴承、电话、电报、留声机和感光胶片,从电的发明到电动机、电视机、录音机和摄影机,从尼龙、塑料到磁悬浮和航天飞机,历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均是通过世博会推向全球市场。始于1851年大英万国工业博览会(伦敦三次举办世博会)的世博会,历来关注全球问题,探求解决之道。从历届世博会的情况看,好的主题、好的创意是成功的一半。
自1933年芝加哥世博5ab45b3a4888ad7d18cd641be116f555会(芝加哥两次举办世博会)确立主题以来,世博会大多数主题与科技有关,其他的则与自然、和平等理念有关。二战后,基于对战争的反思,世博会特别关注和平与发展。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布鲁塞尔两次举办世博会)的主题是“科学、文明和人性”,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主题为“人类的进步与和谐”。1970年以来,可持续发展的命题受到推崇。1974年美国斯波坎世博会提出“无污染的进步”,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提出“水乃生命之源”,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的主题是“海洋──未来的财富”,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则倡导“人类、自然、科技──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
世博会既是展览会,更是狂欢会。在炫奇的工业产品之外,大众也享受到世博会的欢乐生活。麦片和爆米花诞生于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冰淇淋甜筒则是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的意外发明。1900年,世博会与奥运会邂逅于巴黎(巴黎七次举办世博会)。1926年费城世博会(费城两次举办世博会)举行了多项体育比赛,仅马拉松比赛就吸引了100多万观众。电视摄影机使美国观众在屏幕上观看了1939年纽约世博会开幕式(纽约两次举办世博会)。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世博会的产品展示功能在减弱,为了收支平衡和保持人气,观光娱乐功能更加突出。参展国的美食盛会、民间工艺制作表演与民族文艺表演成了世博会的保留节目。“生命中的一次体验”是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的广告词,游客可以观赏到国际著名艺术家的表演:百老汇剧团、芭蕾舞团、古典乐团、摇滚乐团和乡村乐团等。1986年温哥华世博园里,展馆62个,餐馆却有70多个,各种食品摊应有尽有。当地一对姓史密斯的中年夫妇购买了博览会整个展期的通票。他们说,机会难得,打算每周来吃两顿,把各国餐馆轮流光顾一次。温哥华世博会印制的“Ex-po86护照”甚至脱销。游客每参观完一个展馆,就在“护照”上盖这个展馆的印章。收集各具特色的各国印章,让男女老幼乐此不疲。在2005年爱知世博会上,各色美食和特色文化展览占据了整个会场的2/3,风头压过新技术和新产品这些世博会的传统项目,使这届世博会更像一场国际嘉年华。
(选自《青年文摘》2009年12月下)
(1)这篇文章最突出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这篇选文是有关世博会的文章,采用的是时间顺序,而不是空间顺序,这对我们的说明文写作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时间顺序。无论是从世博会的主题来看,还是从世博会所展览的内容来看,都是从时间上加以说明,从历史上加以阐释的。(2)选文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去写有关世博会的相关知识,重在体现世博会的历史内涵,所以运用的是时间顺序,而不是空间顺序。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在写作说明文时,有关说明顺序的选择不能只停留在一种僵化的模式上,要多角度多层面认真思考。尤其是要先考虑所说明事物的结构特点和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等,然后再思考到底采用哪种说明顺序比较合适。
第三节
洗尽铅华 尽显本色
——说明文的说明语言
■文建华
■
在日常生活中,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它主要借助于语言表达让人们了解事物的情状。如果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说明文的写作除了精选材料,巧妙安排结构之外,还要准确地运用语言,有效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等。如何恰当把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呢?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准确性
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要介绍客观事物,介绍科技知识,准确是至关重要的。
1.表示时间、空间、程度范围的词要准确无误,对事物进行的说明要客观。“基本上”“大约”“左右”“在当时”“比较”“大多数”“几乎”“许多”“可能”等词的准确运用,能帮助我们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准确,就是恰如其分地说明事物的面貌、状态、性质、特点、变化、规律等,不夸大,不缩小,不走样,不遗漏。考生对待事物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绪论》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虽然许多情形至今还不清楚,并且将会在长期内也还弄不清楚,但是经过我能做到的精细研究和冷静判断,我毫不怀疑地主张……每一物种都是被独立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一方面说明自己否定创造论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又承认还有许多未知事物,这种表述是实事求是的,也是准确明白的。
2.要准确地说明事物,就要正确地运用和解说概念。无论是下定义,还是作诠释,都要表达得严密无误。如“图书目录简称书目,是一种记录书名著者出版情况和收藏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供人们查找的工具书”。这个定义对书目的性质、内容、编排、用途等本质特征进行了准确的概括,这几项去掉任何一项都不行。如只说书目是一种工具书,它就与《辞源》等工具书没有区别;不说“供人们查找”,就无法与供人们阅读的一般书籍相区分。
3.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考生还要特别注意词句的锤炼和修饰语的恰当运用。修饰语对说明的对象进行限制,能使事物的特征鲜明地表现出来,使作者的解说更有分寸,合乎实际。
二、条理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考生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说明文的条理性主要体现在说明的顺序上。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都应以时间为序。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时,用这种顺序。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由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宜用逻辑顺序来说明。
这几种说明顺序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在考虑运用何种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写好一篇说明文。
三、趣味性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
1.首先插入趣闻。一般来讲,说明文是比较枯燥的,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若插入神话、传说和故事等,不但可以增强说明语言的生动性,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引用诗文。即在说明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用诗文、谜语、歇后语、成语、俗语或者歌词等,以增强说明语言的趣味性。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的题目就是出自明代陈辉的《荔枝》一诗,作者引此诗句作题目,可以让读者见题而知荔枝的产地、成熟期和颜色,更给文章增加了诗意,具有文学色彩。
说明文的语言还包括简洁性、科学性、严密性等。考生在写作时,要灵活把握,恰当运用,积极思考,选取与文章相适合的特点,这样就能写出优秀的考场作文。
■
高明的大自然
□江北雪
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
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
别以为这没什么了不起。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就多达1亿个。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就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到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
提起海藻、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最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了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在高倍数显微镜透视下,鲍鱼的外壳由一层一层的层状组织黏合而成,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mm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来,使用的“水泥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在有机糖蛋白胶黏合下,软体动物的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在昆虫世界里,蝴蝶显得分外妖娆。它们翩翩起舞,能够飞越万水千山。科学家研究发现,蝴蝶翅膀上下扇动时,形成了一个漏斗形状的喷气通道。喷气通道的长度、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大小形状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蝴蝶飞行时,空气会沿着喷气通道从前向后喷出。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行的。
光纤的发明,导致了通信传媒领域的革命,特别是在互联网上。让人惊叹的是,在深邃的海洋底部生活的低等动物——海绵身上,早已武装了这项被人类视为高新科学技术的产品。在海绵身体的四周,生长着许多半透明薄膜构成的骨针。这些骨针具有良好的导光性能,与现代光纤材料有异曲同工之妙。海绵利用骨针提供的亮点,来吸引更多的绿海藻来自己身边安营扎寨,从而争取到更多的藻类食物。在骨针的牵线搭桥下,深海海绵与绿海藻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就形成了。
由此可见,大自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值得人类敬畏的。
(选自《科学之友》2006年第5期,有删改)
点评
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是篇典范之作。如“差不多就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mm的‘碳酸钙砖块’”这些语句中“差不多”“约”等表示约数词语的运用,使对事物情状的介绍留有一定的余地,没有绝对化,使得文章语言具有良好的严密性。
同时,文章没有呆板的空洞说教,没有枯燥的数字,处处体现出语言的简洁性和通俗性。尤其是在介绍蝴蝶的情况时,作者说它“分外妖娆”“翩翩起舞”“能够飞越万水千山”,使得语言优美自然,妙趣横生。这些都值得考生借鉴。
■
丰富多彩的中国扇
□吴桂敏
中国扇品种繁多,绚烂多姿。有羽毛扇、绢宫扇、折扇、檀香扇、象牙扇、藤编扇、麦秆扇、龚扇、玉版扇等。
从制作程序上看,中国扇综合了造型、编织、染色、刺绣、书法、装裱、雕刻、镶嵌、油漆等多种技艺。
从扇子的演变过程来看,供扇风取凉用的羽毛扇出现得比较早。据历史记载,三国时孔明、周瑜等儒将指挥三军作战时用的便是羽毛扇。1951年,制扇艺人精心制作了一把象牙柄雕翎扇献给毛主席,其雕翎粗壮宽阔,颜色庄重高雅。这把扇现在保存在南京博物院,堪称羽扇中的精品。质软风柔是羽毛扇的一大特点。我国生产羽毛扇的地区很多,以浙江湖州市最为有名。湖州羽扇具有四大特点:花纹天然、形象雅致、光滑明亮、质软风柔。三伏天,产妇、婴儿、重病人最宜用羽扇,因为空气从有弹性的羽绒羽毛中透出,方向多变,质软风柔,会让人觉得很舒服,也不会招致风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诗中的“轻罗小扇”就是秀美雅致的绢宫扇。绢宫扇又叫纨扇、团扇、罗扇,它出现于羽扇之后、折扇之前。就绢宫扇的造型而言,以圆似明月的居多,也有其他形状的,如六角形、八角形、瓦楞形、梧桐叶形等。如慈禧太后用过的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松、石、灵芝图》纨扇,白色绢面,工笔彩绘,红木框柄,框架用古锦缎包边,上面有光绪皇帝题写的“瑶林瑞气”四字。这是纨扇中的瑰宝。
北宋时,折扇流行起来。折扇主要由扇骨、扇面两部分组成,扇骨一般用毛竹、木料制作,高档的扇骨用湘妃竹、红木、牛骨、象牙等制作。这种扇子便于携带,在扇面上以书画装饰,可以增加艺术情趣。从明清到现在,许多艺术大师的扇面书画成为传世的佳作。如清代的《松鹤图》折扇,扇面是工笔松鹤图,黑漆木扇骨,两侧用薄螺甸镶嵌商周青铜器博物图案,制作精致,色泽鲜明,体现了晚清较高的制扇工艺水平。
女士们喜欢有香味的扇子,工匠们便制作了檀香扇。檀香扇由折扇演化而来,扇骨采用檀香木制成。一扇在手,香溢四座,盛夏可以祛暑清心,入秋藏之匣中,有香袭衣衫、防虫防蛀之功效。形式上小巧玲珑,华美精致,富有装饰趣味,深为广大妇女所喜爱。例如苏州檀香厂制作的《乐伎图》檀香扇,扇篾以细拉花作底,画面是脚踏祥云,一面翩翩起舞一面吹拉弹唱的六位乐伎;檀香木扇骨上镶嵌细拉花象牙图案,上篆刻“乐伎图”三字,小巧而精美。
象牙质地细密坚韧,便于雕刻,并可染色,是名贵的制扇用料。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把以象牙篾丝编缀的雕花图案扇。全扇突出了象牙丝细腻润泽的质感,庄重典雅,古色古香。但如今,象牙已被列入禁止出口物品的行列,精雕细刻的象牙扇将成为难得的人间珍宝。
我国制扇工艺有数千年的历史,经过各代劳动人民、制扇艺人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已经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特色扇,如藤编扇、麦秆扇、牛骨折扇、芭蕉扇、绸舞扇、帽扇、挂屏扇、多功能光导工艺扇等,可谓琳琅满目,千姿百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风扇、空调已日益普及,人们似乎慢慢淡忘了扇子的作用。但扇子作为精美的工艺品,将永远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同时,中国扇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品之一,值得我们引以为豪。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说明文。文章首先介绍了扇子的种类,接着详细地介绍扇子发展的过程,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语言简洁,不拖泥带水;既突出了主题,又展示了其功用。
在介绍扇子发展的过程时,作者引经据典,从三国时期诸葛亮、周瑜的羽毛扇到慈禧太后用过的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松、石、灵芝图》纨扇,从清代《松鹤图》折扇到苏州檀香厂制作的《乐伎图》檀香扇,条理分明。本文说明透彻,要言不烦,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
1.根据下面提示的情境,补写一段合适的话。
最近,在安徽枞阳县汤沟镇出了一桩新鲜事,全镇有九成农民在建造新房时,还建了专用的书房,添置了书柜、写字台等,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该镇农民深深懂得:医治贫穷先要医治愚昧,医治愚昧必须重视文化。过去,许多农民种庄稼、养鱼虾,吃尽了缺少文化、不懂科学的苦头。他们读不懂书报,掌握不了新技术和市场信息,无法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 。
【解析】补写的要求是为前文下结论,汤沟镇农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从句子“他们读不懂书报,掌握不了新技术和市场信息,无法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可知,农民们渴望让他们的孩子成为怎样的新人。
【参考答案】他们注重智力投资,决心把子女培育成有文化、有道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代新人。
2.用一句话简要、准确地概括下面漫画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解析】从漫画的标题、画面和参考文字可知,发放录取通知书时都夹带了特定的手机卡,加上标题“手机卡绑架通知书”,可知这幅漫画讽刺的是当前的学校录取通知书带有商业性质。
【参考答案】讽刺了当前的学校录取通知书带有商业性质。
3.看图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消费者对2009年经济状况的预期(单位:百分比)
调查结果显示:
由此可见:
【解析】此类题型将数据以柱形图直观地显示出来,并用坐标表示多个关系,调查结果很明显,直接按数据表达就可以。回答第二个问题,则要看各个因素的比例,其中认为“经济形势平稳”的人占大多数,可知多数人对2009年的经济形势还是很乐观的。
【参考答案】调查结果显示:42.4%的消费者认为2009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16.7%的消费者认为经济将逐渐繁荣,33.1%的消费者认为经济将放缓或下行,7.8%的消费者回答“不清楚”。
由此可见:虽然消费者对我国2009年经济形势的判断存在一定的分歧,但多数人仍持相对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