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五章 创新文体

2011-12-29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13期

  综 述
  □沈友林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关于作文“发展等级”的第4点要求是“有创新”,其中就包括作文形式上的文体创新。
  近年高考作文强调文体特征鲜明,讲究文体规范,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文体创新;相反,如果考生在规范的前提下进行文体创新,“万绿丛中一点红”,就会更讨阅卷者喜欢。因为阅卷者看多了“规范”的同类文体作文,难免会产生倦怠感。一篇常规文体的文章(议论文、记叙文、散文)若无特别之处,发展等级分常常只能给到6分左右,但如果见到一篇新颖独特、充满个性特征的创新文体的作文,阅卷者往往会精神为之一振。这样的文章只要不偏题,在发展等级分上常常可以得到满分。
  高考作文创新文体大致分为两大类:应用文和文艺文。
  一、应用文
  创新型的应用文就是改变原有应用文体裁的用途,赋予其新的表达功能,在体裁所表达的内容上进行创新。要使用创新型应用文体必须先熟知所借用的应用文体裁的格式,严格遵守所借文体的规范。其中有些是考生平时作文时很少用的形式,被称为另类文体。这类文体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而定,不能盲目选用,一般适用于讽刺性的文章。
  1.书信
  考生平时给朋友或亲人写的信就是书信。以书信的形式写作文,因其自由灵活,亲切真实(因为是“我”直接面向“你”或“你们”说话),因此,高考作文中经常出现这类文体。写书信要注意格式:第一行顶格写收信人的称谓,第一自然段写有针对性的问候语,第二自然段开始写正文;正文写完后写致敬或祝愿、祝贺的话,一般分两行写,如“此致”为一行,前空两格,“敬礼”为一行,顶格写;姓名写在信的右下方;日期写在姓名的正下方。如2010年高考广东一考生的《与你为邻》,北京一考生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浙江一考生的《角色转换之间》,四川一考生的《给我后世的一封信》,格式都非常规范。
  2.日记
  日记是考生从小学就开始写的,也是考生最熟悉、最常用的作文形式。它具有层次分明、感情真挚(因用第一人称)、表达方式自由等优点,因此在高考作文中也经常出现。日记要在第一行写清日期(年月日、星期)和天气情况,还要在材料的选择和详略的处理上下工夫,避免记成流水账。如2010年高考山东一考生的《领略幸福滋味》,辽宁一考生的《日记——人生》,都写得非常好。
  3.BBS(电子论坛公告)和网络帖子
  这类文体,尤其是网络帖子,因其具有时尚性,所以近两年在高考中出现得较多。如2010年高考四川一考生的《点的疑惑——一篇关于能力的帖子》,其发展等级分就获得了18分的高分。
  4.访谈录
  访谈录具有自由灵活、亲切可感的特点,但要设计好采访时的问题——通过问题达到采访的目的,还须注意必要的寒暄或过渡——突出访谈文体的特征。如2010年高考辽宁一考生的《人生经济课——对股王巴菲特的专访》,就得了高分。
  5.辩论词
  辩论词要求话题集中,论点鲜明;逻辑严密,论证力强;含有三方——正方、反方和主持人。如2010年高考辽宁一考生的《非明智的选择——中学生辩论赛辩词节选》就深受阅卷老师的青睐。
  6.书序
  书序又称序文、序言,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的内容。考场作文时,考生要心中有书——这本“书”可以是虚拟的,但其内容要与作文话题相同或相关。如2010年高考北京一考生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视线的最远端——仰望星空>序》,就是一篇典型的书序。
  7.说明书
  说明书是关于物品的用途、规格、性能和使用方法以及戏剧、电影情节等的文字说明,考生一般多写前者。物品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虚拟的对读者的吸引力往往更大。考生要明确为什么要写物品说明书,写说明书的目的是什么。如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宁夏一考生的《成长钙片》。
  此外,创新文体还有QQ聊天记录(如2009年高考天津一考生的《“90后”QQ实录》)、演讲词(如2009年高考上海一考生的《树起一面旗帜》)、广告、合同、广播稿、启事、招标书、会议纪要、诊断报告、成果报告、申请报告、实验报告等,因篇幅有限,笔者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
  二、文艺文
  1.适合于编故事的小小说、寓言、童话、故事新编等。
  (1)小小说。其特点一是立意奇特,二是情节完整,三是结局出人意料。但其最主要的特点还是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文短意长。在选材上,往往截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一个镜头,一幅剪影;在布局上,不必求全,力求单纯;在表现手法上,大都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能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同时,讲究含蓄,使人读后回味无穷。如2010年高考辽宁一考生的《刀客的选择》,浙江一考生的《角色转换之间》,江西一考生的《找回童年》,安徽一考生的《灿烂千阳》。
  (2)寓言。它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但更多的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中的其他事物和现象。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其主旨在于表现对于某种生活现象、心理或行为的批评,或提供某种经验教训。如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中的全国卷Ⅰ《猫的轶事》《猫猫历险记》,全国新课标卷宁夏一考生的《鱼的梦》,北京一考生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上海一考生的《漏网之鱼说》。
  (3)童话。它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以此反映生活。如2010年高考四川一考生的《或许我什么也没有》《我曾经是一滴水珠》。
  (4)故事新编。即借用大家熟悉的神话、寓言、童话、名著中的情节等,对之进行创造改编,注入新的内容,以讽喻折射现实生活,即所谓的“旧瓶装新酒”。这样的文章言在此而意在彼,针对性很强。如2010年高考辽宁一考生的《猪八戒贪而未得,沙悟净舍而有得——<西游记>第一百二十回》。
  2.适合于抒情的诗歌、散文诗。
  (1)诗歌。它通过高度浓缩、跳跃的结构形式,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诗歌需要有新颖独特的构思和丰富奇特的想象、联想,需要营造意象、意境使诗歌含蓄蕴藉,需要运用比喻或象征手法使诗歌具体生动,需要运用诗歌的内在韵律(节奏、音韵)来强化感情的表达。
  (2)散文诗。它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是散文的结构,诗歌的语言,注重用诗情画意去打动读者。
  3.适合于设置矛盾冲突的剧本。
  剧本因其时空、情节集中,矛盾冲突尖锐,台词简练生动等优点而引人入胜。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是剧本的两个重要内容。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叙述语言)。人物语言是主要的,它必须富有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它必须富有个性和表现力;它必须精练,有潜台词;它必须动听上口,浅显易懂。如2010年高考安徽一考生的《种菱两幕剧》。
  文体创新需要考生有扎实的相关文体知识作基础,然后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进行文体创新,切忌为形式而形式。从近年高考作文的情况来看,文体创新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自不量力,弄巧成拙。一些考生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而是眼高手低,使用自己不熟悉的创新文体,结果弄巧成拙。如有的考生选用诗歌,在形式上也按诗歌的要求分了行和节,但只是把记叙文的内容分行排列而已,既无节奏,也无韵律,更寻不到意象,探不到意境,纯粹是游戏之作。
  二、认识片面,盲目跟风。一些考生片面地认为,选用了创新文体就可以得高分,于是盲目跟风,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忽视内容,从而出现形式不能为内容服务,或内容单薄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