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佛告诉你

2011-12-29陈祖芬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34期

  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新英格兰的红砖墙。即使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校园里也不过有一个不起眼的停车位。毕竟哈佛最起眼的是那100座图书馆以及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
  有人称史华慈类似东方的大儒。他在动过癌症手术的82岁高龄的时候,依然天天早上按时去办公室工作,即使随时会倒下。而他办公室里挂大衣的两个衣架,竟是用铁丝胡乱缠绕而成的。
  某教授对学生说,你学我这门课,你就一天只能睡两小时。学生想,那么,我学四门课,我就没有睡眠时间了,甚至得倒贴睡眠时间了。
  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哈佛过桥便是波士顿,前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没有去过波士顿。
  哈佛学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荣誉,而是一种证明。
  人到底可以有怎样的意志力?人到底可能有怎样的发挥潜力?
  哈佛告诉你:
  哈佛是一种象征,最高智慧的象征,最高学府的象征。
  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实现?
  哈佛告诉你:
  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和可乐坐下后,往往顺手把大衣扔在地上,然后边吃边看书或是做笔记。我就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感觉里,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的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
  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安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实在也只是图书馆的延伸。
  于是——
  哈佛产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
  哈佛产的美国总统有7位。
  (选自《杂文月刊》2010年第5期,有删改)
  
  叙议结合、夹叙夹议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对哈佛有关情况的介绍——哈佛的外观、史华慈的事例、某教授的言论和哈佛博士生的读书生活,使我们终于明白了哈佛精神:读书是快乐的,追求知识永远是人类文明向上的动力和源泉;工作是快乐的,废寝忘食的工作让人类精神领域的跋涉者获得更多的尊敬和膜拜;人的潜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它来自于对意志力的坚定固守;智慧没有最高境界,永远不能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高思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