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五:叩问道德底线
2011-12-29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37期
道德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孝道、宽容、诚实、善良等诸多内容;从类型上分又可分为职业道德、生态伦理道德等。道德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因为有道德约束,有道德底线的限制,每个人才会自觉地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使我们处于一种相对和谐、稳定、温馨的社会环境中。
近年来,关于“道德”“道德底线”的主题,在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仅2010年便有多个省市的高考试题涉及到了“道德”的内容。如2010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第二大题考查的便是生态伦理道德,文章对生态伦理道德的概念及其内涵都作了详细表述,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山东卷第二大题《人生的四种境界》一文,对“道德境界”作了详细阐释。2009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作文题也是对有关伦理道德的考查。文题给出了一则材料,几个人面对一乞讨女孩,展开争论。争论的内容就是伦理道德,然后要求考生围绕材料的内涵作文。由此观之,道德这一主题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重视。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季羡林
“学术良心”,好像以前还没有人用过这样一个词,我就算是“始作俑者”吧。但是,如果“良心”就是儒家孟子一派所讲的“人之初,性本善”中的“性”的话,我是不信这样的“良心”的。人和其他生物一样,其“性”就是“食、色,性也”的“性”;其本质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人的一生就是同这种本能作斗争的一生。有的人胜利了,也就是说,既要自己活,也要让别人活,他就是一个合格的人。让别人活的程度越高,也就是为别人着想的程度越高,他的“好”或“善”也就越高。“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地道的坏人。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在古今中外并不少见。有人要问:既然你不承认人性本善,你这种想法是从哪里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没有十分满意的解释。《三字经》中的两句话“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字似乎能回答这个问题。一个人过了幼稚阶段,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会感到,人类必须互相依存,才都能活下去。如果一个人只想到自己,或都是绝对地想到自己,那么,社会就难以存在,结果谁也活不下去。
这话说得太远了,还是回头来谈学术良心或者学术道德。学术涵盖面极大,文、理、工、农、医,都是学术。人类社会不能无学术,无学术则人类社会就不能前进,人类福利就不能提高;每个人都是想日子越过越好的,学术的作用就在于能帮助人达到这个目的。大家常说,学术是老老实实的东西,不能掺半点假。通过个人努力或者集体努力,老老实实地做学问,得出的结果必然是实事求是的。这样做,就算是有学术良心。剽窃别人的成果,或者为了沽名钓誉创造新学说或新学派而篡改研究真相,伪造研究数据,这是地地道道的学术骗子。在国际上和我们国内,这样的骗子亦非少见。这样的骗局决不会隐瞒很久的,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的。许多国家都有这样的先例。真相一旦暴露,不齿于士林,因而自杀者也是有过的。这种学术骗子,自古已有,可怕的是于今尤烈。我们学坛和文坛上的剽窃大案,时有所闻,我们千万要引为鉴戒。
这样明目张胆的大骗当然是决不允许的。还有些偷偷摸摸的小骗,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戒心。小骗局花样颇为繁多,举其荦荦大者,有以下诸种: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在公开学术报告中听报告人讲演,平常阅读书刊杂志时读到别人的见解,认为有用或有趣,于是就自己写成文章,不提老师的或者讲演者的以及作者的名字,仿佛他自己就是首创者,用以欺世盗名,这种例子也不是稀见的。还有,有人在谈话中告诉了他一个观点,他也据为己有。这都是没有学术良心或者学术道德的行为。
我可以无愧于心地说,上面这些大骗或者小骗,我都从来没有干过,以后也永远不会干。我在这里补充几点,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清代学术概论》中谈到的清代正统派的学风的几个特色:“隐匿证据或曲解证据,皆认为不德。”“凡采用旧说,必明引之,剿说认为大不德。”这同我在上面谈的学术道德(梁启超的“德”)完全一致。可见清代学者对学术道德之重视程度。此外,梁启超上书中还举了一点特色:“孤证不为定说。其无反证者姑存之,得有续证则渐信之,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
(选自《阅世心语》,有删改)
近年来,关于学术道德的议论文章可谓多矣。一些无德之人喜欢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这样的人很多。名人有之,凡人更甚,只是有的明目张胆,有的偷偷摸摸。明抢也好,暗偷也罢,总而言之,这是一种有违良心的行为,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季羡林先生认为,学术是老老实实的东西,不能掺半点假。老老实实地做学问,得出的结果必然是实事求是的。这样做,就算是有学术良心。其实,这是一个学者应坚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诚实的原则
□冰岛牧场
有时候讨论起孩子的教育,我会和同事们鼓吹自己的观点。于是同事就会问我:什么是原则。
我可怎么回答呢?我不知道什么是原则的定义,不过我心里认为原则不是统一的,有些小事是原则,有些大事反而不是原则。所以,原则就是你个人认为重要的、不可放弃的、必须要维护的、不愿承担损失的一些观念和事件。比如说坦白和诚实就是原则。
但坦白和诚实的原则有时也需要灵活。
有一次,我回家后和女儿讲了一件我上课遇到的事情。
有天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的手机响了。
“你不用响铃,还不到下课时间呢!”我通常不会直接批评学生,他们都大了,知道该怎么做。
遗憾的是他的手机又响了,这一次我的脸上有不悦的神色了:“请关掉。”
更遗憾的是,他的手机又响了。
于是,我有一大堆恶毒的语言出口:“告诉你,别以为本老师没办法。我会在你的期末试卷上写道:因为你的手机,所以你得零分。别找我讨什么公道,你连续三次不公道了。我会让你在三十二岁的时候,领着你六岁的儿子来领毕业证,以便于你能很好地告诉儿子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之后,我虎起脸道:“是谁呀,站出来领赏吧。”
最遗憾的是,这位同学居然真的站出来了——因为他很诚实。
我继续上课,铃响之后,一般我都会大声地喊:“下课。”通常我的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跟一声:“老师再见。”
但是今天我喊:“不下课!”同学们茫然。
“我还有话说。”
“今天这个同学很诚实,所以我不打算见他儿子。但是,我要告诉大家——”我故意停下来,我知道他们想知道我说什么。
“今后遇到此类事情发生,请同学们千万不要站出来。不然,我就必须实现自己的诺言,否则我就是言而无信。这不是不诚实,这是合理规避风险。但是,课后你勇敢地站出来,这是秉承诚实原则。”
“明白了吗?”我非常大声地问。
“明白了!”同学们非常热烈地回应。
“现在,请连续三次催我下课的同学起立。”
那位同学非常的忐忑,不知我要把他如何。
“你三次急着宣布下课,现在满足你的愿望,请大声地宣布下课。”我笑了。
“下课!”那位同学非常大声地喊。同学们这次没喊再见,而是很大声地道:“万岁!”说完,便哄哄地赶下节课了。
那个同学没有走,他要完成“诚实原则”。
“谢谢您,老师。我们私下里都很爱戴您。”
女儿从我的故事里一定懂得了些什么。
我鼓励女儿必须要诚实,至少对自己要诚实。为什么是至少要对自己诚实呢?因为有的时候,如果我们诚实地表达观点,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产生非常不利的后果。这个时候,我教给女儿保持沉默。
保持沉默就是对自己诚实,违背意愿地附和就是出卖自己,这有很大区别。
(选自《走向清华——冷智妈妈育儿拙记》,有删改)
作者通过处理一件上课手机铃声的事件,很智慧地给同学们上了一节有关“诚实”的课,寓教诲于无形,不但令学生受益,也令读者颇受震动。其实,诚实是一个人应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与别人交往的道德底线。唯有诚实,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信赖,获得真挚的友谊;唯有诚实,我们才能走好人生路,成就灿烂的未来。本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大量运用对话描写,刻画出了“我”教学有方,向学生传递诚实品质的形象,使读者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诚实原则”。
伯夷列传
□司马迁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伯夷、叔齐可谓仁人矣。面对王位的诱惑,他们不是兵戈相见,而是互相谦让;他们认为武王“父死不葬,爰及干戈”是不孝,“以臣弑君”是不仁,于是叩马而谏。他们坚守谦让、孝道和仁义,实际上坚守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操守。正因为在他们心中有一条道德底线,他们才在“天下宗周”之后,坚守道义,摒弃诱惑,不食周粟,“及饿且死”。他们虽身死,精神却不灭,留下了这段千古佳话,成为后世仁人志士学习的楷模。坚守道德底线,如伯夷、叔齐那样,应成为每个人的精神追求,成为社会的共同信仰!
【苏殿奇/供稿】
宽容是一种挽救
□陈亦权
麦德卢是17世纪中叶意大利的著名画家。他年轻时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只是在威尼斯的一家画廊里做着仿造世界名画的画师。
麦德卢虽然从小爱好作画,但是他努力了很久都没有取得什么进步,渐渐地就失去了在艺术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耐心和勇气,于是做了一位仿造甚至是假冒各种世界名画的行当。相对来说,仿造显然来得更轻松一些。尽管,那可能随时会被各地的著名画家们告上法庭。
一天,麦德卢正在自己的画廊里仿造着一幅名叫《提水的妇女》的世界名画,这幅画是西班牙画家迭戈•委拉兹开斯在三年前画的。麦德卢得知这一消息后便立即想到应该及早仿造。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更多的收入。
麦德卢对着印刷品仔细地画着。正在这时,从门外进来一位外国游客,站在麦德卢的身后静静地看着他作画。威尼斯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许多外国商人或游客会来这里,也有许多人从街上走进来观看他画画,麦德卢对此早已司空见惯。
“您需要买一幅画吗?”麦德卢问他。
“不!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够看着你作画!”那位外国游客说。
当麦德卢把画中那位提水的妇女画出来以后,外国游客带着一丝失望的神色说:“那一桶水是很重的,妇女的身体应该要更倾斜一些才对!如果想卖出更高的价钱,你必须要撕掉重新画!”
麦德卢觉得那位外国游客说得有些道理,于是就撕了那张画纸,重新画了起来。这一次,他把画中那位妇女的身体画弯了一些,但那外国游客似乎依旧觉得不满意,皱着眉头说:“这位妇女站在房子里面,水的颜色应该更深一些才对!为了能卖更好的价钱,你必须要重新画!”
麦德卢惊叹于这位外国游客观察和欣赏的能力,于是决定重新画。三个小时后,麦德卢完全按照这位外国游客的提议把这幅世界名画仿造了出来,简直是到达了几乎可以乱真的效果。
“非常感谢你的意见。现在看起来,这画果然很不错,它一定可以卖一个好价钱!”麦德卢说。
“是的,我也非常开心!这样子既不会太糟蹋我的声誉,又能为你带来高的收益!”那位外国游客说。
“你的声誉?”麦德卢不解地说,“很冒昧,但我不得不问一声,你的名字是?”
“迭戈•委拉兹开斯!”那位外国游客说。
麦德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眼前这位对画画异常挑剔的游客竟然是《提水的妇女》的作者本人——迭戈•委拉兹开斯,让他更意想不到的是迭戈•委拉兹开斯在说完后就要转身离开画廊。麦德卢有些诧异地问:“你不打算让法院制裁我吗?”
迭戈•委拉兹开斯笑笑说:“生活是艺术的土壤。虽然你只是在仿造艺术,但我依旧不希望因为艺术而威胁到你的生活!”
迭戈对艺术的严谨入微和对他人的宽容大度让麦德卢羞愧不已。从此以后,他再也不仿造别人的画作,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真正的艺术创作上,最终成为了西班牙一位有名的画家。
“是迭戈的宽容挽救了我!如果他选择让我受到法律的制裁,那我在艺术上永远也不会有什么成就。”多年后,麦德卢在自传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3期)
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宽容是一种挽救”的理解。
2.请分别概括麦德卢和迭戈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3.谈谈画线句子“虽然你只是在仿造艺术,但我依旧不希望因为艺术而威胁到你的生活”在文中的含意。
4.仔细阅读全文,谈谈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5.宽容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只有人人心怀宽容,社会才可能形成和谐的风气。试结合现实,谈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宽容?
善良
□王蒙
善良似乎是一个早过了时的字眼。在生存竞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
我们当然也知道某些情况下一味善良的不足持。我们听过不少关于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农夫与蛇,善良的农夫与东郭先生是多么可笑呀。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者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该,善良就是帮助恶狼或是毒蛇,善良就是白痴。
但我们也不妨想一想,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中,那些等待着向他们伸出善良的援助之手的冻僵者或者重伤者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恶狼或者毒蛇?我们还要问,宇宙万物中,有多大比例是恶狼和毒蛇?为了有限的恶狼和毒蛇而不惜将一切视为恶狼和毒蛇,不惜以对付恶狼与毒蛇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疾病?
我们还可以问一下,我们以对待恶狼和毒蛇的态度对待过的那些倒霉蛋当中,又有多少人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当真的恶狼和毒蛇?如果说,面对恶狼和毒蛇而一味善良便是糊涂的农夫或东郭先生,那么面对并非恶狼和毒蛇的人却坚决以对待恶狼和毒蛇的态度对待之,我们成了什么呢?是不是我们自己有点向狼或蛇靠拢呢?
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前者显得是多么柔弱而后者显得是多么强大呀。凶恶会毫不犹豫地向善良伸出毒手,而善良却处于不设防乃至不抵抗的地位。凶恶是无所不为的,凶恶因而拥有各种各样的武器。而善良是有所不为的,善良的武器比凶恶少得多。善良常常败在凶恶手下。然而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有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这就是善良的力量。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人的。它属于人,它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它属于更文明、更高尚、更发展得良好的人,它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宣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
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联系在一起。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的权利罢了。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和人类、祖国、友人、理想的信心。
(选自《王蒙文集》,有删改)
1.以下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接着引用两则寓言故事加以论证,然后论述了善良的重要作用。
B.文章写凶恶的强大、善良的柔弱,意在呼唤人们回归善良,使善良的力量变得强大,从而战胜凶恶。
C.“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的意思是一个缺乏知识、一知半解的人不懂得什么是善良,因而会去作恶。
D.文中引用“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在说明善良者心地纯洁,胸襟宽阔,乐观而信念坚定;恶人则心胸狭隘,患得患失而又外强中干,常常处于众叛亲离的境地。
E.文章从表现、力量、本质诸方面将善良与凶恶进行对比,态度鲜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作者在文中引用东郭先生、农夫与蛇两则寓言故事,有何用意?
3.结合全文,谈谈“善良的力量”表现在哪几方面?
4.请简要谈谈文章第八自然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5.从文中看,怎样才能使人具备善良的品质?请分条简要概括。
【难点解读】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一般情况下分为三个步骤:首先,通读全文,全面把握。了解文章写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景,写作方法是什么;了解文章的大体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等。其次,审清题意,回读原文。依照题干要求,重读文章,找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或概括要点,或提炼信息等。再次,理清要点,认真答题。考生要依文答题,切忌主观臆断。组织的答案最好分条叙述,将之条理化。
从近年来高考各省市的文学作品阅读试题,尤其是2010年试题可以看出,对主要词句的考查(理解含意,赏析意蕴),对文章结构的考查,对语言表达效果的考查以及文本探究的考查成了文学作品阅读考查的四大重点。当然,其他内容也在考查之列。
对词句的考查一般是要求分析某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如选文1后的第3题。此类题的答题思路一般是分析句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由重点字词的含义推出整个句子的含意,然后分析概括该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文章的结构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制造悬念,引人入胜。2.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3.侧面衬托,埋下伏笔等。如选文1后的第4题,其文本结构上的最大特点就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回答概括语言特色的题目,考生最好能记住以下术语:幽默、辛辣、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质朴清新、淡雅自然、华丽典雅、含蓄深沉、明白通畅等。考生要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手法和风格。如选文2后的第4题,文本第八自然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势强烈,有力地突出了善良的深刻含义。
文本探究题是近几年来新兴的题型。做此类题目,考生要依据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解答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选文1后的第5题便是一道探究题,考生只要答出做到宽容的几个条件即可。
小说中经常考到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如选文1后的第2题。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结合文章对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环境描写、故事情节等来进行,做到答题有依据。
筛选整合文中信息也是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之一,如选文2后的第3和第5题。对此,考生要依据题干要求划定涉及该内容的文本区间,然后在该区间内提取重点词语,变换文中语言,整合答案。
【苏殿奇/供稿】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各种婚恋、相亲类电视节目呈泛滥之势,从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到上海东方卫视“百里挑一”,中国电视节目一夜之间仿佛进入了“相亲时代”。这本是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喜爱的节目,但一些电视台因盲目追求收视率,任由拜金主义、爱慕虚荣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肆意传播,违背了职业道德,误导了年轻人。对此,各界人士表示,电视应弘扬先进文化,为广大观众奉上健康的精神食粮。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想写好本文题,考生需仔细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然后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
“相亲热”的背后无疑有高收视率和巨大的“相亲市场”。追求收视率,获得高额利润本无可厚非,但若一味追求收视率,而任由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肆意传播,任其挑战社会伦理尺度和道德底线,那就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违反了广播电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抵制低俗之风的有关规定,损害了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的形象。
由此种现象推及个人和社会,考生可以有如下几种立意: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都会在某一时刻心生杂念。此时,是任由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还是坚守心中的道德底线?无疑后者才是正确的选择。2.坚守道德,坚守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应坚守高尚的道德,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这也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最高追求。反观现实,有人追名逐利,有人贪赃枉法,晚节不保,最终身陷囹圄,悔恨终生,只因没有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
从文体上来看,本文题既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小小说或记叙文。若写议论文,就要有明确的论点,新颖的论据,横向或纵向的透彻说理;若写记叙文,就要有典型的事件叙述,突出的细节描写,鲜明的主题思想。
道德主我心
如今一些“相亲”节目任由不健康的思想肆意传播,为世人所诟病。何也?只因一些节目制作人太注重经济利益,而放弃了心中的道德操守,没有用高尚的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坚守道德底线,能赢得他人赞誉。雷锋同志,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尽己所能帮助别人。雨中,有他不留名的护送;工地上,有他不顾自己病痛为别人出的一份力。“为人民服务”,他实践了这一信仰,这是他有道德的体现。几十年过去了,他的光辉形象依然在人们的心中闪光。白求恩大夫,不以国界为标准,而以救人为准则,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毅然在这个陌生的国度担起了救死扶伤的责任。“没有偏见,只为奉献”,这是他有道德的体现。他的身后是无数中国人对他的感谢,是亿万中国人对他的赞誉。
坚守道德底线,能获得内心的平和。在地震来临之际,德阳市教师谭千秋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紧紧护住四个孩子,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女警蒋敏的十位亲人遇难,包括在两个小时前还跟自己通过话的两岁女儿。擦着永远也擦不完的眼泪,她转身投入到彭州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倘若给他们一次重来的机会,我想他们仍会无悔于自己的选择,这就是他们的职业道德。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一份踏实。在事过之后,他们只说了一句:“我对得起自己。”
坚守道德底线,能使社会保持和谐。学生们若是每个人在心中放一把道德的戒尺,互助友爱,那校园中就会涌动着温暖的气息;大街上若是车辆和行人都能遵守规则,互谦互让,那么人人脸上都是挂满笑容;生活中若是人人都讲道守德,那么字典中将不会出现“小偷”“强盗”的词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和谐的象征,这是道德的表现。若不坚守道德底线,就会形成“我就是理”的现象。每个人若只从自己的得失、喜好出发,社会将会在灰色的天幕下变得动荡不安。
道德底线,如沙漠中一汪清澈的水潭,如深林中一只起舞的孔雀,如混沌中一道明亮的光线。坚守它,我们会获得一份安适和坦然,我们会发现人性的美好;坚守它,人类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会在社会中获得永久的温暖!
道德主我心
□杨敏
如今一些“相亲”节目任由不健康的思想肆意传播,为世人所诟病。何也?只因一些节目制作人太注重经济利益,而放弃了心中的道德操守,没有用高尚的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坚守道德底线,可以使人生充满希望,可以使社会永远和谐。坚守道德底线,应成为每一个人永恒的追求。
坚守道德底线,能赢得他人赞誉。湖北省安陆市体彩业主张建顺接到一个彩民的电话投注后,向彩民提出建议并对投注号码进行了修改。之后中奖500万元,张建顺毫不犹豫地将巨奖交给彩民。后来,在湖北省体育彩票诚信论坛上,张建顺的诚信行为得到了与会各界专家的高度赞赏,被称为“伟大的人格力量”“义薄云天之举”。面对巨奖的诱惑,张建顺守住了道德底线,用无言的行动向全社会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诚信,什么是真正的道德。
坚守道德底线,能获得内心的平和。在地震来临之际,德阳市教师谭千秋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紧紧护住四个孩子,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女警蒋敏的十位亲人遇难,包括在两个小时前还跟自己通过话的两岁女儿。擦着永远也擦不完的眼泪,她转身投入到彭州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倘若给他们一次重来的机会,我想他们仍会无悔于自己的选择,这就是他们的职业道德。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一份踏实。在事过之后,他们只说了一句:“我对得起自己。”他们的确是把自己毫无保留地“送”给大家了。
坚守道德底线,能使社会保持和谐。生活中,若人人都讲道守德,那么字典中将不会出现“小偷”“强盗”的词条,我们的生活将会永远和谐、安宁。校园中,若每个同学在心中都放上一把道德的戒尺,互助友爱,那么整个校园就会涌动着春天般的温暖;大街上,若车辆和行人都能遵守交通规则,互谦互让,那么人人脸上都会挂着笑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和谐的象征,这是道德的表现。若不坚守道德底线,每个人都只从自己的得失、喜好出发,就会出现“我就是理”的不良现象,整个社会将会处于阴霾之中。
道德底线,如沙漠中一汪清澈的水潭,如深林中一只起舞的孔雀,如混沌中一道明亮的光线。坚守它,我们会获得一份安适和坦然,我们会发现人性的美好;坚守它,人类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会在社会中获得永久的温暖!
二类文是一篇切合题意的议论文,从整体上来看,文章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语言优美,但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没有总论点来统领文中的三个分论点,使文章没有统摄之感。2.雷锋同志的事例虽也能论证第一个分论点,但事例陈旧,没有时代感。3.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个别句子语序有问题。另外,“生活中”的内容应该包含了“校园中”和“大街上”的内容。换言之,三者不能并列。
经过修改后,一类文变得更加完美,优点颇多:1.观点明确,中心突出。作者先简要分析材料,随即提出论点,可谓开门见山,亮明观点。2.脉络分明,条理清晰。在总论点的统领之下,作者安排了三个分论点,条理非常清晰。3.论据新颖,论证有力。在每一个分论点之下,作者要么使用事实论证,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要么使用道理论证,分析非常透彻,令人信服。4.语言优美,颇有文采。尤其是最后一自然段,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道德底线的重要意义阐释得形象生动,给读者颇多教益。
【精彩片段】
1.底线是属于内心的,就是我不作恶,决不作恶。我做事情再怎么样,哪怕做一些不好的事,也要有一条底线,不能突破。比方说,我偷东西,但我不杀人,就算被人看见了,也不能杀人灭口。或者说,我偷东西,但我不奸淫,就算女主人国色天香,也不能见色起心。再比方说,我偷东西,但我只偷富人的,不偷穷人的,或者决不偷人家的活命钱,救命钱等。这叫做“盗亦有道”。这个底线从哪里来?从自己来,只能来自每个人自己的道德观和道德感。所以底线是由道德来负责的,我们也称之为道德底线。
——《关于道德底线的评说》
2.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道德修养的形成。《左传》记载,鲁国大夫叔孙豹到晋国传授其立德思想时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不朽。”这充分说明了道德的重要性。唯有守护道德,我们的思想才能平和坦然,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温馨,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须知,道德的价值超过了财富与智慧。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即使有再大的成就,最终也必定遭到社会的唾弃。
——《维护道德底线》
3.坚守道德底线更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必然要求。爱因斯坦说:“人类最重要的努力莫过于在我们的行动中力求维护道德准则。”事隔多年,我们仍忘不了朱自清为了作家的道德底线、民族尊严而断然拒绝救济粮;也忘不了张正祥坚守的保护滇池的道德底线……中国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个坚守着道德底线这最后一道“门”的人,才有了社会的空前繁荣,生活的幸福及社会的和谐、文明。倘若人人都为了谋求利益而放弃这最后一道大门,很难想象我们的社会会堕落成什么样子。
——《守住最后一道“门”》
【苏殿奇/供稿】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类最重要的努力莫过于在我们的行动中力求维护道德标准。我们的内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全都有赖于此。只有按道德行事,才能赋予生活美和尊严。——[美国]爱因斯坦
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德国]康德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根据多则材料的中心进行立意,考生要善于“异中求同”,既要逐句理解,也要相互比较,找出材料的共同点。这道作文题提供的两则材料是两位著名人物的名言,虽各有侧重,但关系紧密,体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坚守心中的道德”。爱因斯坦的话说出了维护道德标准的重要性——只有维护道德标准,我们的内心才能平衡,我们的生存才能继续,我们的生活才能美满。康德的话说出了道德定律对他的深远影响,告诉人们对道德要心存敬畏,要珍视道德,遵守道德。从内容上来说,考生只要围绕“坚守心中的道德”作文,均符合题意。
从文体来说,议论文更容易把握一些,因为本文题带有明显的议论色彩。考生只需确立一个中心论点,筛选一些符合主题的时新素材,或横向展开议论,或纵向展开议论,分析透彻即可。当然,本文题也可写成其他文体,如小小说等。若写小小说,最好设计一个故事情节,突出主人公从不遵守道德到捍卫道德的心理变化,这样更容易突出主题。
【相关素材】
上海电视台主持人曹可凡,在业界被称为“采访明星最多的主持人”。他之所以获此美誉,是因为从做《可凡倾听》节目的那天起,他就给自己设了一道善意的底线——对每一位受访明星都以诚相待,把他们当做朋友,绝不为追求收视率,而损害他们的形象和利益。他认为,一个节目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做节目的人就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如果一味追求收视率,伤害了受访者的感情,那节目就会越做口碑越差。在心中给自己设置一道善意的底线,这或许就是曹可凡成功的秘诀之一。
道德底线不可逾越
□潘琪
有这样一个故事:老锁匠想选出传人,把开锁手艺传下去,于是精心挑选了两个徒弟分别去开两个保险柜。大徒弟仅用了五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小徒弟却用了二十分钟,旁人都以为大徒弟稳操胜券。不料,老锁匠慢条斯理地问他们:“保险柜里有什么东西?”大徒弟激动地说:“师傅,柜里装的都是钱!”小徒弟支支吾吾地说:“师傅,我只顾开锁,里面有啥我没看。”听罢此言,老锁匠郑重地宣布小徒弟为开锁传人。大徒弟很不服气,老锁匠笑道:“一个合格的锁匠,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他念。”
“心中只有锁”,是锁匠的职业道德,也是锁匠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试想,作为锁匠,开锁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可谓易如反掌,如果稍有贪念,他们也会获得一时的财富,但与之而来的也是今后永远的身败名裂。
是啊,道德底线不可逾越——守住心中的道德底线,就是守住了一份真善美。
明初,德高望重的儒士方孝孺,坚决不为朱棣起草登基诏书。他在被一再逼迫的情形之下,乃书“燕贼篡位”。朱棣大怒道:“汝独不顾九族乎?”但方孝孺仍不为所动,说:“便十族奈我何?”朱棣果然诛了方氏十族。旧时株连,最严重的是诛九族,诛十族则自方孝孺开始。方孝孺为了心中的道德底线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其高洁的品格却名垂千古。
作为一个领导者,坚守道德底线就是兢兢业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力,并不是用来敛取钱财、充实自己腰包的工具,而是回报社会、提升自己人生价值的阶梯。如果官员们能放弃那些蝇头微利,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社会将呈现出多么和谐安宁的大好图景啊!所以,为了社会的发展,道德底线不可逾越。
作为一个企业或公民,坚守道德底线就是诚实守信。过往的辉煌,今日的身败名裂,是三鹿的真实写照。他们为了钱,毫无人性地使用三聚氰胺,他们真“慷慨”,“慷慨”得连道德、良心都抛弃了。他们“勇敢”地飞越道德底线,也招来了千古骂名!在生活中,人人都应以真诚待人,用心灵沟通,共筑和谐家园。所以,为了我们共同的幸福,道德底线不可逾越。
道德是为人处事之根本,人人都应遵守它,敬畏它,也希望它可以永久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本文由锁匠开锁的故事引出中心论点:“道德底线不可逾越——守住心中的道德底线,就是守住了一份真善美”,可谓观点明确。作者用锁匠和方孝孺的故事论证坚守道德底线的重大意义,可谓论据充实。最后从领导者和企业、公民的角度,论证坚守道德底线的重要作用,可谓分析透彻。从整体来看,本文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中庸》。《礼记•中庸》记载:“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即,没有比在那些不易察觉的地方更能表现出君子人格的,也没有比细微之处更能显示君子风范的。所以,君子要谨慎严肃地面对自己。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今人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请以“君子慎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观念、做人原则之事。一个人在公众场合遵守公共道德是很容易的,难就难在独处时也能保持这种优良的品德。“慎独”是一种情操,一种修养,一种自律,是增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水平的关键因素。据此,考生可以有以下立意:1.坚守精神的天空。2.道德标准不因外因而改变。3.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
从文体上来看,该文题宜写成议论文。考生首先要明确一个中心论点,选择以“慎独”为内容的时新素材,或名言,或事例等,然后确定横向展开议论或纵向展开议论的方法,即可构思行文。
【相关素材】
1.《五灯会元》曾记载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僧众决定迁移庙址。在迁移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大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整个迁移过程中,豫通大师从未间断做早课。
2.卫国国君卫灵公一天晚上和夫人夜坐,听到车声辚辚,由远及近,到宫门而止(按古礼,臣子乘车过宫门应下车步行并减慢车速),过了宫门又响了起来。卫灵公问夫人:“不知道是谁经过?”夫人答道:“这一定是蘧伯玉。”卫灵公问:“你怎么知道是他?”夫人回答说:“蘧伯玉是卫国的贤大夫,此人仁而有智,对上恭敬。他必定不会因为暗中无人而废礼,所以我料定是他。”卫灵公出外叫人去打听,果然是蘧伯玉。但卫灵公回到屋里,却瞒着夫人说:“不是蘧伯玉。”夫人一听,便向卫灵公表示祝贺。卫灵公莫名其妙地问道:“夫人为什么要向我祝贺啊?”夫人答道:“我原以为卫国只有一个蘧伯玉,现在却又多了一个和他一样的人。国多贤臣,国之幸也,所以我要向您表示祝贺。”卫灵公叹道:“妙极!”就将实话告诉了妻子。
灵魂的标尺
□葛淘沙
小学时我曾学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我”和父亲去钓鱼,离休渔期结束还有几个小时,父亲钓到了一条大鱼。看四周空无一人,“我”便劝父亲留下这条鱼。但父亲却很坚定地拒绝了,告诉我要慎独。此事对“我”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慎独是什么?慎独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是一种自律能力,是灵魂的标尺。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表现在大众面前,更体现在独自一人时。《后汉书》曾记载郡守杨震上任时,路过昌邑,过去他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正在昌邑做县令。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时,怀中揣了十斤金子,想送给杨震,没想到杨震义正严词地拒绝了:“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以为他怕人看见,便说:“这么晚了,没人会知道这件事。”杨震听后大怒:“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会没人知道?”然后王密羞愧地退了出去。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面对真金白银的极大诱惑,杨震凭着超强的自律能力守住了自己的道德底线,守住了高尚的节操,守住了纯洁的灵魂,使得自己流芳百世。
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老年时曾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年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己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偷懒的时候,关键是在偷懒的念头刚一出现时,你能否将其遏制。吴阶平院士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我警醒,自我鞭策,从而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不是慎独,又是什么呢?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慎独的。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或报道,许多高官因金钱、美色的诱惑而放弃了做人的原则,违背了社会道德,做出一些令人唾弃的违法行为,最终锒铛入狱,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家人。何也?只因他们没有加强道德修养,没有提高自律能力,没有时刻反省自己的灵魂。
一个人对自己的灵魂剖析得越深刻,对自己独处时要求得越严格,他便会越接近于完美。我们只有用好“慎独”这把灵魂的标尺,才能更好地修正自我,发展自我。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作者由小学时学过的一篇文章引出观点:“慎独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是一种自律能力,是灵魂的标尺”,可谓中心突出,观点明确。正文部分引用古代杨震和现代吴阶平两个事例论证观点,且每个事例后都有透彻的分析。文章又从反面论证一些高官不“慎独”带来的恶果,与上文形成正反对比,令人警醒,可谓论据丰富,分析透彻,论证有力。最后呼吁人们用好“慎独”这把灵魂的标尺,可谓态度恳切,感情真挚。
【苏殿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