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
2011-12-29潘宝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1年2期
开辟,是智者的游戏。所谓智者,往往不为现实所拘,常常不满足于现状,于是,他们大胆地“无中生有”,小心地“推陈出新”。在一次次有意无意的尝试与发现中,他们悄然地突破着自我,改变着世界。
懂得了“开辟”的真谛,人生就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开辟不单指“无中生有”,它亦可以是“化有为无”。中国古典文学中名士颇多,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次潇洒转身,都注定会留一个坚毅的背影给纷扰的俗世,此后,他们或于青崖问且放白鹿,或在轻舟上独钓江雪,最终,都会于天地间,于尘世外,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心灵的净土。
与其踩着别人的足迹,不如开辟自己的世界。
谁说不是呢?
孤独的探索者——塞尚
保罗·塞尚(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对他推崇备至。塞尚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不少思路,其独特的主观色彩大大区别于强调客观色彩感觉的大部分画家。
印象派的出现是西方艺术划时代的里程碑。为了表现自然界丰富的瞬间即逝的光和色的变化,它忽视或否定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更是破坏或放弃了西方几千年完善起来的严谨造型,因此衍生出后来一系列的反叛画家、画派。
首先起来与传统决裂的是塞尚,他要创造一种绝对的绘画,它不再是客观事物的模仿,而是注入画家主观解释的永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曾有评论家这样说:“在塞尚的时代,秩序,无论是社会的秩序还是世界的秩序,都不再具有它在普桑时代有过的那种稳定性。古代世界裂开了,一种新秩序正在形成。这是不确定的和悲剧性的秩序。塞尚强加在混沌边缘上的平衡只是建筑师的确信。由于他,印象主义对现实的雾化将随同立体主义一起,重新发现一种新的结构。”塞尚的绘画作品中那种来自新秩序和新结构的震撼力,向我们传达了与众不同的感受。
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并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形成现代绘画的潮流。塞尚在艺术上是个不被赏识的、孤独的探索者,他也是一个意志坚韧的、孤僻的人,他不是为生活而画,是为画而生活,甚至不为别人画,而完全为自己画。塞尚这种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为后来出现的现代油画流派提供了引导,所以,其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
献给我的同代人
他们在天上
愿为一颗星
他们在地上
愿为一盏灯
不怕显得多少渺小
只要尽其可能
唯因不被承认
才格外勇敢真诚
即使像眼泪一样跌碎
敏感的大地
处处仍有
持久而悠远的回声
为开拓心灵的处女地
走入禁区,也许——
就在那里牺牲
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
给后来者
签署通行证
这也是一切
不是一切大树都被风景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断翅膀。
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暗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都只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失却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都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在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韩少功《马桥词典》
上海文艺出版社
韩少功对于传统小说所习用的表意单位——诸如故事、情节、因果、人物、事件——颇有保留。在他心目中,这些表意单位的人为分割可能遗漏历史的某些重要方面。《马桥词典》放弃了传统小说所依循的时间秩序、空间秩序和因果逻辑,宁可将历史的排列托付给词典的编写惯例一按照词条首字的笔画决定词条的先后顺序。这是将偶然还给历史,还是证明历史的排列本来就是一种符号的任性规定?
郑作时《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浙江人民出版社
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推动了中国商业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无限机会,与此同时,他创办的个人拍卖网站淘宝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本土化的独特道路,从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成为亚洲最大的个人拍卖网站。
音乐
陈美《弦外之音》
陈美大胆引用了电声小提琴进行演奏,而且在演奏时常常载歌载舞。对于她的标新立异,古典音乐评论家们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她的演奏赋予了古典音乐新的生命力;也有人觉得她的独辟蹊径是对传统音乐的亵渎。然而在大多数普通听者的耳中,陈美的小提琴是放射着热力的。
这张专辑《弦外之音》(Subject to Change),再次倾泻出陈美绮丽的小提琴畅想。它的音乐风格以流行舞曲为主,而且全部为最新原创。制作班底中包括恍惚(Trance)舞曲制作人JS16,以及先锋舞曲“黑色幽默”乐队(Killirig Joke)的领军人物尤斯(Youth)等。尤斯曾为著名的“不明天体”(The Orb)、“气魄”(the Verve)以及“詹姆斯”(James)等英国乐队制作过多张广受好评的专辑。这一次,他又为陈美的音乐带来了新风貌,在专辑中展示了多种音乐融合的绚丽意境。
《成事在人》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上映年度:2009年
《成事在人》(《Invictus》)是一部反映南非球队的影片,这部影片讲述了刚刚当选南非总统不久的曼德拉与南非橄榄球队队长皮尔纳之间的友谊,曼德拉热情支持原本专属于白人的橄榄球运动,用行动消除当地黑人与白人间的隔阂。通过这部电影,观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南非的风土人情和它的历史,消除对这个国家的陌生感。导演在叙述故事的同时,也悄悄地为彩虹之国——南非,开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
《音乐之声》
导演:罗伯特·怀斯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上映年度:1965年
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当上了退役军官冯·特拉普上校家的家庭教师。冯·特拉普是个爱国者,他的妻子早逝。
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简单而粗暴。只要他的哨声一响,孩子们就得从各自的房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来,排好队,按水兵操练的要求通报自己的姓名。家里没有歌声,也没有笑声。一开始,孩子们对玛利亚带有排斥情绪,总是想法设法捉弄她,但是玛利亚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她引导、关心、帮助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玛利亚和孩子们做游戏、玩木偶,载歌载舞,用爱和音乐开辟出一个崭新的美妙世界。
《舞动人生》
导演:史蒂芬·戴德利
制片国家/地区:英国、法国
上映年度:2000年
影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对芭蕾艺术执著的爱,使他最终战胜贫困和偏见,实现梦想的动人故事。
11岁的小男孩比利·艾略特是一位煤矿工人的儿子,和他的父亲、兄长生活在英国的北部小镇。他每周要去上拳击训练课。一天,在上训练课时,他偶然接触了芭蕾舞,这美奂绝伦的艺术立刻深深地迷住了他,而这个男孩也让严厉的芭蕾指导老师威尔金森夫人眼前一亮,她发现比利是一个很难得的、极具天赋的芭蕾苗子。比利学习芭蕾的事情始终瞒着他那独身的父亲和专横的兄长,当他们终于发现比利把学习拳击的学费浪费在了毫无男子汉气概的芭蕾上时,一场家庭冲突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与此同时,威尔金森夫人也积极鼓动比利去报考伦敦的“皇家芭蕾学校”,她认为在那里,比利可以得到更好的训练,也可以彻底摆脱家庭环境给他的巨大压力。而比利却陷入了对家庭的责任和实现自己理想的矛盾之中,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因为对芭蕾的爱是他无法抗拒的,芭蕾是他的命运所系,是他开辟新世界的一把金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