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的姿态”导写

2011-12-29汪啸波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1年2期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花的纤柔是一种姿态,树的挺拔也是一种姿态;山的沉稳是一种姿态,水的灵动也是一种姿态;迅疾奔跑是一种姿态,悠闲徜徉也是一种姿态;仰望天空是一种姿态,关注脚下也是一种姿态。
  你心目中最美的姿态是怎样的?请以“最美的姿态”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题解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大都采用“提示语+正题”的模式。提示语对选定的话题或标题进行涵义的诠释、写作角度的提示和典型范例的展示。正题才对内容、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作明确要求。“姿态”一词在概念理解上没有难度,故而命题者只是在写作思路上略作开拓。把“姿态”扩展到花、树、山、水,暗示考生可以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把人的情感赋予它们,用人的动作描写它们。擅长描写的同学,可以对这些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需要注意的是,提示语后半部分的“迅疾奔跑”“悠闲徜徉”“仰望天空”“关注脚下”等等,都是人所特有的姿态。这里显示了命题者的明确指向,就是最好要以“人”为中心。而事实上,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的姿态,才具备特别丰富的内涵。
  “姿态”,意为“姿势、风格、气度”,但如果作文单写人外在的举止、神态或气质,容易流于肤浅,因而需要由外而内、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即透过人外在的举止、神态、气质表现人的品格、情趣、追求、精神。
  此题还要注意“最美”二字,“最美”是一种很个性化的情绪体验,较有弹性,但仍然存在着通俗的标准,因此不应考虑写大众认为丑恶的姿态。
  
  思路拓展
  
  一般来说,象征意味浓的标题,往往适宜以自然界的事物作为描写对象。如果单纯地从人类社会领域取材,笔墨虽比较集中,但意象却显得单一。取材于自然界,大体可分植物、动物两大类;取材于人类社会,如果能够把自然与人类结合起来写,那么作文的写法会灵活得多,象征意味会浓厚得多,文化内涵会丰富得多。当然,关于“人”的划分标准可以多样化、个性化,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审美慎重选择,要考虑“姿态”这个词独特的涵义、鲜明的个性、强烈的动感。
  
  思路领航
  
  一、以花、树为描写对象
  “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作为一种姿态较难写,而“花”与“树”比较容易把握。让我们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留心观察大树、古树。树的“姿态”几乎都是静止的,最好赋予“动感”和“美感”,可是切记,写“花”“树”最终要回归到“人”上来,要挖掘出“人”才有的美好感情。
  参考标题 1,荒野守望
  2,屹立在喧闹的人间
  片段示例
  校园的白玉兰,春来玉树琼枝,繁花满树。开花时如雪海云涛,清香馥郁,白色花瓣朵朵绽放,如无数玉蝶飞翔,齐集树间。夏日,它那挺拔的树干,盘曲的枝条又生出片片绿叶,迎风玉立,绿叶招展。
  美文链接
  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冯骥才《黄山绝壁松》)
  
  二、以飞禽为描写对象
  姿态的美,不仅是静态的,也包括动态的。可可西里藏羚羊奔跑的姿态,非洲荒野猎豹猎食的姿态,都很有生命活力。最富有震撼之美的是,雄鹰在一望无垠蓝天背景翱翔的姿态,定格了永恒的美丽。
  参考标题 1,蓝天写意
  2,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美文链接
  那是在青藏高原上的军营里,我们几个好友牧马归来,斜卧在草坡上神聊,不知是谁忽然说:“看,那只鹰!”于是我们的视线全被那天空中悬浮的飞行物高高钓起,并且牢牢地粘住了。我看见一只铁青色的大鸟在天空写意,漫不经心地滑翔着,翅膀切割气流嚯嚯有声,连雪峰上滑下的一朵云儿都像是它利爪下的一团猎物。也许是把我们几个也当成攻击的目标了吧,它傲气地在我们头顶超低空盘旋起来,一圈、两圈,忽然就一动不动地停在空中。骨质的弯嘴,犀利的双眸,粗糙的羽毛,尖利的鹰爪,看上去是那样清晰,简直让人触目惊心。多么难耐的对峙,仅仅半分钟,它又开始向前飞行了。至今,我仍弄不清楚,它何以竟飞得那么平稳、轻松。在停止不动的那一刹那,没有人想到那是在空中,倒是像平贴在白纸上的剪纸。那傲视一切,大大咧咧的神态太叫人折服了。望着它远去凝成的一枚小黑点,我也仿佛生出双翼,融入苍茫云天里。
  (杨天斌《鹰之恋》)
  
  三、以古今人物为描写对象
  美的姿态不只在自然界,更在人才辈出的人类社会。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他们的足迹,他们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上映下美丽的身影。他们中,有伟大,也有平凡,相同的是执著与美。
  示例一:以徐霞客为主人公
  古代伟大探险家旅行家徐霞客的传奇一生,很有闪光点。他不畏艰险的行走,让世人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谱写了一曲宏大的乐章。
  参考标题 1,在苍茫的大地上
  2,天地间有我在行走
  片段示例
  雷雨交加的夜晚,霹雳闪电,照亮你刚毅的目光;繁星闪烁,灿烂的星光,辉映你沧桑的面容。荒山绝顶,深谷激流,依然活动着你不倦的身姿。你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孤独的背影,在苍茫大地上,书写着刚毅与坚忍。你坚定的行走,融进了大自然,成为中华民族一道永远的风景。
  从行走“姿态”想开去,我们还可以写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德兰修女,她把一切都献给了世界。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她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美文链接
  她是一个满身光明毫无黑暗的人。那么善良,那么仁慈,那么哀怜那些卑微的苦难的生命。她带着爱的光芒在这片有限的大地上行走,却把无限的爱带给了他们——那些穷人中的穷人:病人、被遗弃的人、没人关怀的人、流浪的人、垂死的人,以及那些内心饥饿的人。怀着非凡的爱,却做着最微小的事情,她是一个完全的奉献者。她深知我们活在一个光明与黑暗并存的世界里,因而她用整整一生来邀请我们,邀请我们选择光明。
  (人民网《华姿访谈录》)
  示例二:歌颂孟祥斌舍生忘死
  孟祥斌,我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为救一位落水的女青年,在初冬的寒风里,像飞鸟掠过天空,跳入冰冷的水中。
  参考标题 1,飞鸟掠过天空
  2,石破天惊一跃间
  美文链接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感动中国颁奖词)
  示例三:谭千秋老师赞
  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的地震,有位普通的教师,在天花板砸向四名学生的一刹那,张开双臂,挡住了死神伸向孩子们的魔爪。明知血肉之躯无法顶住塌下来的千斤楼板,可是生死瞬间,谭千秋老师展现了最美的姿态。
  参考标题 1,平凡的守护神
  2,呵护鲜花般的生命
  片段示例
  那时候我觉得您很美丽,在天崩地裂时镇静自如,像我们的幸运之神,呵护着我们鲜花般的生命。那时候,我以为您很有力,您伸出坚强的双臂,挡住死神的魔爪,一刹那,惊天动地。后来啊,我才知道您也和我们一样害怕,您也想好好活着,想拥抱辛苦劳累的妻子,疼爱乖巧懂事的女儿,可在最危急的时刻,您用血肉之躯把生命留给了我们。您那张开双臂的姿态,是充满大爱的人间最美的姿态。
  示例四:杨丽萍的舞姿
  舞蹈是美化了的人体动作。杨丽萍,一个宛如传递着天地自然生息的神秘使者,她的舞蹈,美丽动人的轻盈身影流淌出生命的律动。杨丽萍所舞出的纯净柔美的舞蹈,是特殊的艺术形象、特殊的灵慧气质、在自然原始的人文风貌里孕育出的艺术瑰宝。
  参考标题 1,翩翩孔雀随风舞
  2,南天飞来金凤凰
  美文链接
  杨丽萍的动作优美,骨骼十分柔软,能做出许多高难度的动作,使观众赞不绝口。杨丽萍的心灵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她把自己想像成一只孔雀,杨丽萍的脚步轻微挪动,一会儿向右,一会又向左,似乎一只孔雀东奔西跑,杨丽萍用她的肢体描绘出了这些,杨丽萍的神态千变万化,她忽而抬手翘脚,表现出轻盈而又婉转的姿态;忽而仰头挺身,表现出抖动羽毛的舒展;忽而动作欢快,表现出孔雀的轻快灵活;忽而低头收手,表现出静而柔的甜美。
  中国舞蹈网《轻梳羽翅,随风起舞——杨丽萍孔雀舞《雀之灵》赏析》
  示例五:观申雪赵宏博的冰上芭蕾
  经历了十八年的风雨,37岁的赵宏博,32岁的申雪,在2010年冬奥会上,像一对翩翩起舞的燕子在冰场上驰骋着,最终以完美无缺的技术动作,摘取了冬奥会双人滑会牌。
  参考标题 1,冰上那对飞翔的精灵
  2,足尖挑起冠军梦
  示例六:描写中国古今战士
  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战争,而中学生的写作对这个领域涉及较少。如果有一定的阅读面,我们可以在曹植诗文中赏析“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等极为动人的英勇姿态。由古代战争,我们可以联系到抗日战争,例如狼牙山五壮士。提示:一要写他们跳崖时的姿态,突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二要写巍巍青山湛湛蓝天,把他们放在天与地这样的大背景中,烘托气吞山河的悲壮。
  参考标题 1,视死如归侠客行
  2,青山作证
  示例七:劳动是美丽的
  农村里长大的孩子,对于暑期的双抢劳动不会陌生,我曾看过农夫们面朝黄土、头顶烈日的艰辛劳动。我也曾看过姑娘喜采春茶的画面:青青茶山,叶叶嫩芽,身穿鲜艳春装的采茶姑娘采茶去。盈盈的笑脸,似春天绽放的花枝;灵巧的双手,是上下翻飞的蝴蝶;婀娜的身姿,如风中轻摇的杨柳。
  参考标题 1,像大地一样坚忍
  2,春到茶山
  
  小结
  
  如果能打开思路,人类社会中寓意丰富的姿态不胜枚举:夕阳下,老夫妻牵手踽踽而行,互相搀扶走过风雨人生;相爱的年轻人,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运用发散思维,不仅需要观察现实生活,还应该关注绘画,雕塑,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列宾的《伏尔加河的纤夫》,罗丹的《思想者》,哥本哈根的美人鱼,南京雨花台的烈士石雕,天安门广场的浮雕群像,蒲松龄笔下的一些可爱人物(爱笑的婴宁、柔婉的连锁);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
  总之,我们可以寓学于乐,在浏览报纸、杂志和欣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而对生活本身的观察和感悟,能够增加人生的厚度,让我们耳聪目明,文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