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词之“妙”
2011-12-29喻鹏阳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1年3期
锐词现象似乎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之上。大多数学者和评论家对这一现象毫无好感,认为这种文化泡沫的泛滥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同时,这种浮躁的社会风气更与学术科研界的严谨理性南辕北辙。然而,在我看来,锐词既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副产品,虽然它有不少负面消极的作用,而这些负面的影响也已早为人所诟病,但是其存在仍不乏合理性和积极的影响。
首先,大多数锐词使用了谐音、类比等不同的方法,造出的词语生动活泼,简单好记,这无疑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其次,网友们集思广益,往往能想出一些词语,生动而深刻地揭示出生活中的社会问题,比如“楼倒倒”,比如“蒜你狠”。这些词语的出现,我认为,都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它们帮助政府关注到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或者甚至是,向民众检举揭发出那些政府官员避而不谈、视而不见的毒瘤创口。再次,语言总是在发展的,锐词这一现象所创造的那么多词语,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会推动中华文字的变革,而与此同时,已经有一部分热词被收入了英文词典中,这也不能不说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
换一种视角,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发现,要说锐词,自古有之。其间最为突出的我觉得要算柳永柳三变了。风流才子,仕途不顺,于是流连于青楼教坊之间。他的词,也就成了当年的流行歌曲,在那时的士大夫看来,何尝登得了大雅之堂?而流行程度,绝不亚于今日的锐词。既然他“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那么自然,“且去填词”,成就一家了。
说到底,锐词现象不过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前几年,不是也有人批评“火星文”么?其实,我认为,对于这些现象,那些专家们大可不必那么惊慌或严厉抵制。它既然是顺着时代来的,如果够经典、有深度,自然会被保留,会被传承,比如文言文到白话文的改革;如果只是图一时之快,没有思考的力度,它自然会被湮灭在时代的浪潮中。而那些真正经典的作品,真正严谨的态度,是经几千年风霜雨露都不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