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地方”导写及例文示范
2011-12-29薛海潮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1年7期
【题目展示】江苏省南京市2011届高三一调作文题。
请以“有这样一个地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审题指导】
这是限制了文体的命题作文。解读本作文题时,应紧扣“这样”“一个”和“地方”三个词语。关于对“这样”的理解:①突出“地方”的独特性;②“地方”不可无选择性。关于对“一个”的理解:①强调了“地方”的独特性;②明确限制“地方”的数量。关于对“地方”的理解:“地方”是行文重心所在,当然,它也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有广阔的发挥空间,譬如,①“有故事”的地方;②“有触动”的地方;③“有收获”的地方;④“有体悟”的地方;⑤“遭遇挫折”的地方;⑥“人生转折”的地方;⑦“倾情付出”的地方;⑧“留有遗憾”的地方。
“地方”,是指一个特定的地点或区域,可以是现实存在的某一个“地方”,也可以是虚幻想象的某一个“地方”,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这样一个地方”在心灵深处留下了印痕,具体情感因人、因事、因物的不同而各有不同。写作难点在于:①如何选择一个独特的“地方”?②如何描写这个“地方”?③人、事、物如何和这个“地方”有机融合?④表达怎样的情感?⑤选择“实写”还是“虚写”(“实写”比较顺手,但也容易雷同;“虚写”可以避免雷同,但要选好切入口)?
示例一
有这样一个地方
江苏省盐城景山中学 郭宁馨
对他来说,全世界有这样一个最重要的地方,那就是女儿在的地方。
他从他的女儿出生那天开始为她写日记,他说要满足她所有的愿望。
他的女儿不乖,每天睡觉前都要听故事,他就每天抱着她一个故事一个故事慢慢哄她睡着;他的女儿成绩不好,他就拿着不及格的卷子挨老师批评,却一句重话也不舍得对她说;他的女儿很任性,大半夜里要吃樱桃,他就拉着她的小手溜出去,兴高采烈地爬树摘樱桃。他那么认真地宠溺他的女儿,无怨无悔。
后来他的女儿渐渐长大,要一个人去远方上中学,他什么都没有说,跟着女儿离开了家。
他的女儿不再要故事不再要樱桃,成绩也不那么糟糕了,可是她要买昂贵的原装书,她要一个大大的房子,她将来还要上大学,还要出国。那些都要很多很多的钱。
他得给他的女儿一个安稳结实的肩膀,撑起女儿的世界,所以他放弃了所有原来的生活。
他毕业在南大,听着鼓楼的钟声起床,日日读书,过得快乐而简单,工作后也落得一个干净和清闲。可他如今被逼与各式各样的人周旋,觥筹交错,夜半而归。他的女儿知道的,他不开心。
他很多时候喝酒喝得朦朦胧胧回家,倘若女儿已经睡熟了,他就会很小心看看女儿亲亲女儿才能安然睡去,那是他最后的精神动力—他要给女儿全世界的幸福。
他的女儿运气很好,在高三最紧迫的时候得到一次很珍贵的大学自招考试机会,他的女儿心里没有底很害怕,他在候考室外紧紧抱着她,他知道的,女儿嘴上不说,可是心底很想要一个暖暖的来自爸爸的拥抱。
他很恋家,却在2011年的年底离开了家,他主动调去了外地,那是女儿将来要去上大学的地方。她的性格其实和他很像,外表倔强可是内心却很怕寂寞。只不过他更怕的是女儿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无法适应,所以他一看到机会就紧紧抓住,他要帮他的女儿熟悉起那个城市来,因为他是爸爸。
有这样一个地方,像阿拉丁神灯一样,那个女儿只喊一声“爸爸”,所有的愿望都会实现。
这,就是爸爸在的地方。
【点 评】
文章构思巧妙,选点灵活独特,“这样一个地方”并不实指一个具体地方,而指“女儿(我)在的地方”与“爸爸在的地方”,首尾交相辉映,开阖自如,情感诚挚。文章开端不凡,令人眼前一亮,并统领全篇;文末巧换角度,升华情感立意,令人叫绝。主体部分文字驱遣有致,描写疏朗传神,内容丰富真实,人物立体生动。如将“她”改成第一人称则锦上添花。
示例二
有这样一个地方
江苏省盐城景山中学 刘帆
有这样一个地方,两张板凳撑着张弹簧床,发黄发旧的竹竿撑起灰扑扑的白色蚊帐,两床被子抛在床上,一床垫底,一床掖身。我可以躺在床上,在被窝里缩着脖子,让从狭仄的木窗投下的一束暖阳照在脸上,眯起眼睛,幸福地看阳光在睫毛上散射成七彩光芒。
在这个地方,破旧的书桌被妈妈从车库拖来,在擦不干净的桌面上垫一块玻璃,用完了的护手霜、雪花膏瓶子被妈妈小心地收在桌旁,我可以坐在妈妈亲自上漆的沉重的红色木椅上,对着灰蒙蒙的蓝纱窗绘下梦想。
在这个地方,四周是冷灰色的水泥墙,它还背着太阳光,偶尔斑驳的墙面还被顽皮的我抠出红砖砌的内墙。没有太阳时,打开门窗,仍需一颗晃悠悠的灯泡照亮。我可以翻箱倒柜拽出母亲藏在塑料袋与废纸深处,并精心夹住的大白兔奶糖。
妈妈说:妈妈是女工,能分到这样的房子已经不容易。我却在心里悄悄地告诉妈妈:妈妈,这里也很温馨、漂亮。你看,爸妈结婚时打造的碗橱,顶层上放着奶奶生病前经常切苹果给我吃时用的小刀,门旁的墙上贴着和幼时的我一般高的巴掌大的镜子,对面的房子里住着我的伙伴,我们一起成长。
我可以在幼儿园表演完后,在下午三四点钟的太阳下坐在传达室旁等妈妈回家,在这里心满意足地啃着热乎乎的馒头,吃得馒头全是口红;我可以从这里出发,和几个小男孩翻上不高的围墙到厂子里,去摘花,看喷泉;到长满爬山虎墙的那面阴影下凉爽地看远处晃悠悠的热空气,再翻找毽子、皮球,快活似神仙;可以在被妈妈关上房门写作业时,感受门外笑声的爽朗,扒着门缝偷看门外活泼的阳光。
这是妈妈厂房旁一排砖瓦房宿舍中的一间。或许在许多人的眼中,它是那么破烂贫穷,就如多年后的我回去看时感觉一个样。却因为一颗童年欢乐的心,这个简陋的地方也便成了天堂。
多年后,住的是高级公寓,满眼的花花世界,但内心的压抑使当年的快乐一去不复返。谁说物质上的富足那么重要?室内室外陪伴你的多是生硬的屏幕与陌生的脸。只有在空闲的时候,仍然神往那个地方,这里有清晨一群阿姨洗衣服时将我吵醒的水声,想到记忆里还有这样一个地方。
【点 评】
作者仿佛给我们展现出一张张老照片,但这个简陋的“地方”,却因童心变得富有趣味,变得温馨、漂亮,如同天堂。本文文字简洁明快而富有感性,在生活镜头的切换之中,童年的时光与快乐,在“这个地方”诗意地流淌。尤其每段结尾句押韵铿锵,更富有情感的穿透力。文末两节评点深刻,颇具力度。
示例三
有这样一个地方
江苏省盐城景山中学 刘珊
老家后院有一片竹林,疏枝密叶,清风翠微。
退休在家的爷爷,时常戴着老花镜,坐在竹林深处,一边品着一杯清香四溢的竹叶茶,一边读书或写些心得。青竹也静静陪着他,他说这是极致的享受。
小时候,爷爷常常带我来到这个地方。逢夏,老竹新篁,绿荫可人,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日暮闻笛,月下听箫,都是竹的境界。这里映着我的童年,在轻摇的蒲葵扇中,在淳朴的童谣里,在这竹林里,我放飞了一个又一个甜甜的梦。
后来,我要离开家乡,去往陌生的城市追寻自己的梦想。临行前,我又来到了这片竹林。涌动的绿意,沙沙的竹林风穿梭在阳光里,一切那么令人流连。“走吧,车该到了。”爷爷说着,却仍旧凝望着竹林,银白的头发在风中翻动。我转身要离开,却听到爷爷说:“心中有一片竹林就行。”像是喃喃自语,又像是对我的嘱咐。
听父亲说,爷爷是个文化人,在“文革”时期没少吃苦头,在别人大声抱怨甚至想要自杀的时候,爷爷却十分淡然,时时带着微笑,最终冤屈得到了昭雪。我想,是不是爷爷的内心深处,真的有这样一个地方,长满了苍翠的青竹,集山川岩谷精英秀气于一身,无论风吹雨打依然不减它的绿色?
在激烈的竞争里,我备觉身心俱疲。在我决意要回到那片竹林修缮自己的内心的时候,却传来了爷爷急病突发的消息。
当我赶到医院时,亲戚们全都在病房里,冰冷的仪器环绕四周,沉闷的空气中弥漫着哀伤。而刚苏醒的爷爷却像什么也不曾发生,倚着床头,凝望着窗外,任阳光在他的身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我知道,爷爷在惦念着那片竹林。他懂得,父亲不会再让他回到那里,脆弱的身体再也经不起一路的颠簸了。那片绿色,那些过往,那份快乐已无法重现,随风而去了。
洁白的墙,洁白的床,窗外少了那抹绿色。一个月后,爷爷永远定格在了那黑色的镜框里,带着他一直不变的笑容。当再一次站在那片竹林里,我仿佛看到了爷爷在绿意最浓的地方向我微笑。我明白,爷爷和竹林不曾分开,他们也将永远在我的心中长存。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竹林。”这句话值得我去用一生记忆,用一生追寻。心中的竹林将为我阻挡尘世的沙砾,让我心中流淌的澄澈秋水永不浑浊。
【点 评】
作者采用虚实相生的写法,使“这片竹林”既有美妙可感的佳境,有依稀可辨的过往,亦有明朗深刻的寓意,人、景、事,水乳交融,相映成篇,令人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