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兵卫与葫芦》所想到的

2011-12-29罗圣雄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1年12期

  在《清兵卫与葫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追求梦想、天性纯真,却被父亲、老师所压制的可怜男孩。看完小说,大概所有人都会为清兵卫感到不平,都会憎恶那个老师、那位父亲,都会无限地向往起自由,也都会为自己年少的一些经历所叹息。
  “也许当初没有父母的阻挠,我也会成为郎朗”“如果不是家人的反对,可能我就是下一个赫本”……小说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突然激发起了每一个少年幼时的梦,被打压而破碎的梦。为清兵卫不平,为自己叹息,突然有些憎恶父母,突然有些讨厌这个社会。
  因为内心的自由被激发,所以不免有了抱怨,而这种不满也让我想起了两个实例。
  前几年一直很火的郑渊洁,亲自为儿子编写教材,于是童话大王的儿子小学未毕业便“辍学”在家。还有就是这几年很火的丁俊晖,他13岁便随父亲外出闯荡拜师求艺。后来,郑渊洁的儿子自己开办了公司成为富翁,小晖成为中国台球第一并拿下英锦赛的桂冠。
  当初郑渊洁的儿子退学是因为受不了当时教育体制下老师对学生的体罚,为求自由而退学;当初小晖辍学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最终的成功也无疑说明了他们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而这样,是否就代表着追求自由、追求个性成长战胜了当下社会的约束了呢?
  有人说,郑渊洁是位开明的父亲,为自己儿子的成长作出了正确抉择。但同时,这样背离大众,让孩子远离学校生活,是否也让孩子缺少了些同学间的友爱呢?有人说,小晖的爸爸是果敢的,为着儿子的梦想而放弃工作与儿子一起寻梦。但除了练球还是练球的青春期,是否过于枯燥了些呢?
  郑渊洁敢这样做,是因为他不怕输,当时的他已拥有庞大资产,若把对儿子的教育看成一次投资的话,作为一个亿万富翁,他还是输得起的。小晖的爸爸敢这样做,是因为他没什么可输,当时他已经下岗,全部的希望都在自己这个对斯诺克有着极高天赋的儿子身上,他已无所有,哪怕输也还是一无所有。
  将教育比成投资,将他人的成功比做一次赌博固然是欠妥当的,但从他们的事例中我们或多或少看到了一些这样的成分。更多人会为他们的成功骄傲,会为他们的父亲鼓掌,却往往不会效仿,因为他们既不是“输得起”,也不是“一无所有”。
  家长们在培养子女时也一定面临抉择,也许他们知道让孩子自由发展可能会得到成功,但失败后的责任也必将推到父母身上。高风险会带来高回报,但低风险至少不会输得太惨。而这,或许是大多数家长所选择的教育之道。
  这样的教育之道势必在某些时期或多或少地“打压”过孩子,但这种“打压”情况绝不可与清兵卫的父亲相提并论。清兵卫的父亲过于蛮横、专制,而这样的家长在现今已是少数。
  虽然“打压”随着时代进步而逐渐变弱,但毕竟存在。于是便有了“天性纯真向往自由”与“适应社会”的矛盾之争。“向往自由,不拘泥于大小规章制度”往往被视为“不能融于社会,而被社会所摒弃”,而“循规蹈矩”则被认为“融于社会,能为社会所认可”,这样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小晖的爸爸为何执著地陪伴小晖练球,郑渊洁为何不怕辛苦地自编教材教育儿子?他们的目的也无非是想让子女适应社会,以一技之长或是更好的教育在社会立足。这些“开明”的父母其实也有着与“大众”父母一样的目的。而他们之所以被认为开明,是因为他们让子女做自己喜欢的事,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培养子女的巨大成功。但细想,他们的子女在成长中真的“自由”吗?真的“任性发展”吗?也许更苦、更累、更受限制……
  没有人不向往自由,但没有人真正自由;没有人可以回避大众,因为人总要适应社会。自由是天性,与生而来;适应是必须,后天而成。对于必须要做的,我们应义无反顾地执行;而那些与生俱来的,我们给以更多的应是保护,而非“发扬光大”。
  或许《清兵卫与葫芦》更多的不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追求自由发扬天性,而是告诫未来将为人父母的我们,给孩子们更完备的自由,指导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适应社会。
  比起上一代,我们无疑是更幸福的。虽然在十七八岁这个年龄,可塑性可能已消逝殆尽了,但至少我们的思想比上一辈更前进了些。现今我们不屑教育体制,冲击家长束缚,那么未来我们是否能做得更好?未来,我们将为人父母,让子女适应社会的大前提不会改变,但在此前提之下让他们更自由地成长,才是教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