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符号互动论分析无词歌《忐忑》的网络走红

2011-12-29郑娟芦姗

新闻世界 2011年4期

  【摘要】一首被称为“神曲”的无词歌《忐忑》走红互联网,在备受热捧的同时也引发各种争议。不管是各种拟声词组合的歌词,还是特色鲜明的“剧场”表演,这种传播现象都建立在符号互动的基础上。追溯无词歌的历史,关照现今的社会文化,本文试用符号互动论来解读《忐忑》背后的文化和传播现象。
  【关键词】《忐忑》 符号互动 文化 传播
  
  近日,由旅德歌唱家龚琳娜在2010年2月的北京新春音乐会上演唱的一段3分45秒听不出歌词的歌——《忐忑》,在互联网上爆红,被网友称为“神人神曲”,引得王菲、梁静茹等明星对其模仿传播。龚琳娜也被邀请到北京电视台春晚、湖南卫视元宵晚会上表演《忐忑》。《忐忑》的走红已经演变成一个值得关注的传播现象。
  与其他山寨搞笑的“神曲”不同,这首被国内网友封为“神曲”的作品已获欧洲举办的“聆听世界音乐”最佳作品演唱大奖,而且连续3周蝉联格莱美最佳音乐奖,演唱者龚琳娜和创作者Robert Zollitsch(龚琳娜的老公“老锣”)也都是专业的音乐人。可以说,这首无词歌属于高雅、小众文化,但是已经被草根化,成为一种公共文化现象。
  无词歌并非新生的文化现象。追溯西方音乐史,浪漫主义音乐家门德尔松(F.Mendelssohn,1809-1847)在19世纪就创作了48首钢琴独奏曲《无词歌》门德尔松认为他的无词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比歌词要明确,并曾说:“文字对每个人的意义并不相同,只有无词歌对每个人说出同样的话,鸣起同样的感觉。”无词歌在现代西方也非常有影响力,很多欧美的唱诗班表演过非常著名的无词歌。英国的“国王歌手合唱团”(The King's Singers)就单靠六张嘴巴表演出令人震撼的和声效果,只是他们并不使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而在中国,无词歌也有一些发展渊源,有研究学者认为“啸”就是一种古代无词歌形式,还有一些民族歌曲用各种拟声词哼出曲调。
  而这首特色鲜明的无词歌——《忐忑》在受热捧的同时也引发多种争议。
  首先,作为一首无词歌,歌词和歌曲都显得神秘,一些网友认为,首先吸引他们的是从头到尾听不懂的歌词。关于《忐忑》歌词的讨论活动如今还在百度贴吧和各大论坛开展。一些网友对歌曲表达的内容进行猜测和想象,有的人认为表现的是丰收的喜悦,也有人认为是表达身体解放或者是性欲望释放,还有人表示“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
  其次,这首歌是否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艺术,民众对此反应不同。2011年1月12日,CBA联赛吉林客场打辽宁的比赛中,辽宁主场DJ播放《忐忑》,怪异的节奏让吉林球员多次罚球都未能命中。于是中国篮协26日发布通知:禁止播放《忐忑》这样的刺耳音乐,以免噪音影响客队罚篮和进攻。而从《忐忑》在欧洲获得的殊荣看来,《忐忑》在欧洲是被当作异域高雅音乐把玩。而且,这首歌本身融入了京剧唱白,还有笙、笛、提琴、扬琴等多种乐器伴奏。
  再次,这首歌现场演奏就像一个表情戏剧,在短短3分45秒的时间里,龚琳娜时而摇头晃脑,时而瞪大双眼,时而横眉怒目,时而开怀大笑,辅以大开大阖的手部动作。就连演奏乐器的配角都有极其丰富的身体语言,受到网友热捧。
  我们从符号相互作用理论来针对性的讨论《忐忑》走红的传播现象。
  符号相互作用论这一术语是H.布鲁莫于1937年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来源于G.H.米德的著作《心智、自我及社会》(1934)。米德认为,社会心理学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不是个别个体,而是群体和社会中被称为个体相互作用过程的社会过程,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主要是符号的相互作用。米德把个体看作是相互作用的基本分析单元,并强调在人类意义上的符号和语言的作用,把能传达某种意义的动作称之为符号。《忐忑》这首无词歌不是运用最常见的歌词语言表达,而是用简单的、没有实在意义的拟声词、叹词,还有身体语言,这些都属于符号表达。米德还认为,人的思想不是固定的机体存在,而是一个不断对经验作解释、反映和判断的过程。某一个体对其他个体或物体作出反应,是因为这些人或物对他有意义,但这些意义不是固定的,也不取决于文化或社会的性质,它们是“开一闭”式的,会在人们相互作用的具体情境中发生变化。米德对符号的解释、意义的开放性特点的讨论很好的解释了《忐忑》的符号和意义表达方式。不管是在现场观看龚琳娜的表演,还是通过网络视频观看,观众对龚琳娜的声音、动作、表情都做出了反应,或惊异或大笑或不自主的跟着节奏哼。可以说,《忐忑》的各种符号形式引起了接受者的互动反应。同时,《忐忑》各种符号传达的意义不是固定的。对于演唱者龚琳娜而言,在不同场合下她努力想表达的情绪是不同的;对于听众而言,就像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会因为自身的心理情绪等产生不同的理解。正如符号互动主义的代表学派——芝加哥学派学者布鲁莫的观点:由于相互作用,个性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之中,每次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龚琳娜的个性表演是即兴发挥的极致。布鲁莫还认为,在符号的相互作用中,接受者解释信息发送者的一些姿势或动作,并根据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意义进行活动,也就是说,信息接受者和发送者之间存在直接的互动关系,《忐忑》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剧场表演”特征,包括龚琳娜和乐器演奏者的表情、动作等,而且其走红是依赖于视频的传播,可以想象,如果仅是单纯的无词有音的歌曲音频,《忐忑》是很难引起大众关注的。
  符号相互作用论认为,为了顺利地实现群体内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