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雷贴”的传播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011-12-29白璐

新闻世界 2011年4期

  【摘要】在传统的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来选择内容阅读,而“地雷贴”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人们开始被迫传播信息。在“地雷贴”中的内容,不论好坏,都能在短时间内赢得大量的点击率,然而,随着“地雷贴”的不断泛滥,读者们对这类传播手段产生了免疫和抵制的能力,大众的能动作用再次逐渐显现出来。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地雷贴”也不例外,在制造了大量网络垃圾的同时,它们对社会关系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地雷贴” 传播动机 逆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科技通讯手段层出不穷,人们对信息传播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然而出于社会背景和信息环境的差距,每个人对信息的接触是有选择的,一类信息只能对对其有需要的人产生影响,因此并不能达到其传播范围的极致,于是,产生了新一代的信息传播方式——“地雷贴”。
  经过一系列查找,我们将“地雷贴”分成几类:
  一、按强迫传播的力度分类
  1、良性“地雷贴”。这类帖子以糖衣炮弹的方式攻击读者,利用读者对幸福或爱情或友情的向往来促使他们传播信息,典型的是一度风靡在博客和人人网以及QQ空间的点名游戏,被点名的人或者阅读了帖子的人将最后的一句祝福当做是童话故事里仙女的魔法,希望藉此来得到心灵的慰藉,并能与此同时更好地经营已有的友情或爱情。
  2、恶性“地雷贴”。这类帖子无论内容好坏,在结尾都会加上一句恶毒的诅咒,读者沉浸在文章中尚未回过神来的时候突然被这样一句话重重一击,心惊肉跳之余出于本能地自我保护心理,便立刻将帖子转发给自己的好友们,仿佛不照做的话,厄运真的随时会到来。
  3、区域限制类“地雷贴”。这类“地雷贴”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它利用人类群居的特性,以群体背景的压力强迫人们听从指挥,有些个体为了不被群体孤立,只能与群体中大部分成员保持一致,而其他个性独立的个体并不会轻易受操纵。这类帖子也是最值得警惕的一类,它们有时会利用人们爱祖国爱家乡的心理制造出一系列的骚乱,人们在骚乱中形成集合行为,盲目服从网络上的一些别有用心的指挥,容易对社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如2010年轰动一时的“69圣战”,还有一些支持或反对日本的文章,多以“是中国人就转载”,或者是“是人就转载”的话语来激起读者亢奋的情绪。读者在这个时候多数不会仔细思考,人在愤怒的时候智商为零,于是群情激奋,破坏性极大,若在这时有某个理智的头脑前来制止,必将被群体攻击,瞬间变成炮灰。
  二、按传播内容分类
  1、有意义内容。这类帖子多数是短时间内的信息传播需要,如寻找走失的孩子等,曾在QQ群内风行一时,还有一些警示类的文章,如提醒妇女儿童出门时要警惕的各类诈骗方法,出于这类文章无论恶性与良性,在最初都能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但随着网络上“地雷贴”的泛滥,人们对“地雷贴”产生了强烈的反感,用这种传播方法反而会事倍功半。
  2、无意义内容。这类“地雷贴”以各种爆笑雷人语录和网络上典型的爱情故事为代表,没有内涵,却传播速度飞快,造成了网络信息的污染,有些帖子一天之内会反复出现。而这种“地雷贴”的蔓延也影响了人们对信息的接触,很多文章只看开头就会预料到是“地雷贴”,读者便不会再继续阅读,而一些原本很有意义的文章也因为画蛇添足地加了几句话变成了“地雷贴”,引起了读者的反感心理,他们开始拒绝传播这类信息,从而阻碍了信息的正常传播。
  在我们这个时代,数量占据主要位置的网民群体都为十几岁至三十几岁的青年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又都是接受过教育的中学生大学生。那么,是什么样的心理因素支配了这么庞大的受众群体呢?
  1、“孝心”引起的心理压力。人人网中的大部分网友都是在校的大学生,他们接受了大量的科学知识的宣传,应该懂得巫术和迷信的荒谬,然而他们却是“地雷贴”的忠实传播者。大学生多数是独自在外,每年回家的机会很少,孝敬父母的机会更是有限,他们在心中都对父母存在着愧疚,总想着有朝一日要报答父母,却担心等自己飞黄腾达之日父母还在不在。这个时候如果在网上不幸遇到了“地雷贴”,看到有人诅咒自己的父母,便抱着“只要能为父母好,做什么都可以”的想法将“诅咒”传播了下去,还会在末尾加上一句“我也没办法,为了爸妈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