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片的商品性和艺术性
2011-12-29李园园
新闻世界 2011年6期
【摘要】作为传播学批判学派主要的理论源头,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对整个传播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关于大众文化批判的理论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试对我国贺岁片的商品性和艺术性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在这两者间做到平衡。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 大众文化批判 贺岁片 商品性 艺术性
法兰克福学派,是对传播学批判学派产生最大影响的学派,尤其是该学派提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其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众传媒。法兰克福学派关注大众传播内容,集中体现在对大众文化的思考上,因为他们认为如果没有大众文化作为内容,大众传播媒介就没有意义。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和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因为它是一个可以向观众展示人类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载体。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现代科技发达的社会里,大众文化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具有了“商品拜物教”的特征。那么,作为最全民参与意义上的大众文化,贺岁片该怎样在商品性和艺术性上寻求平衡呢?本文将试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我国贺岁片进行反思。
一、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批判大众文化的商品性与拜物性;另一方面,从艺术学角度分析大众文化在丧失艺术性后呈现出的标准化等特点。
根据该派的观点,对商业利益的一味追求,将使大众文化在争相模仿和粗制滥造中丧失真正的创造性,而具有了标准化、复制性、程式化、雷同性等特征。而真正的艺术文化是必须具有个性与创造性的。因此从创造性和个体性丧失的角度来看,大众文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
值得注意的是,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大众文化的商品性,并不是最表层的意义,因为文化具有商品性并非现在才有。马尔库塞曾说:“艺术的商业化并不是什么新东西,甚至可以说不是近来的东西。它同资产者社会一样古老。”①
而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是这样一种现象:“艺术今天明确地承认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质……艺术发誓否认自己的独立自主性,反以自己变为消费品而自豪。”②阿多诺也曾说,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商品性已经侵入到一切的文化领域,就连真正的艺术品也难逃厄运,但是,艺术品在染上商品的色彩的同时还能保持其审美、认知等价值属性,还能有其作为艺术品的自足性存在,而文化工业的产品就不同了,它的交换价值成为首要的价值属性,它最主要和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谋取商业利益,它的使用价值已经大大萎缩,即使有,也是对人的本质的消极的否定。所以说,文化工业的产品已经完全沦为一种商品,并且也仅仅是一种商品,其真正的文化内涵已经所剩无几”。③
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现代的文化工业体系更像是一个垄断性的商业体系,它对金钱的攫取带有暴力性和强制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的文化工业已经几乎完全沦为商业,并且它的势力正在逐渐扩大,开始对整个社会的大众的闲暇时间进行占领和控制。
于是在一部电影上映之前,大量的广告就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向大众宣传,诱惑大众来消费,来观赏。而文化产品还经常用自身做广告,比如一部影片经常预告本片的续集,“今天,广告宣传甚至用女电影明星的特写照片,来标明某些产品的声望,用流行歌的曲调,来赞美它们的对象。广告与文化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融为一体了。这样,不仅高级文化堕落为大众文化,而且大众文化也已经与广告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