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文化研究综述

2011-12-29鲍仕莲

新闻世界 2011年6期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等视觉性的资料和信息,并由此衍生了特有的视觉文化,而视觉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本文对国内视觉文化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视觉文化研究的总体轮廓有个大致的了解,为以后的视觉文化研究提供思路,指明方向。
  【关键词】视觉文化 视觉营销 大众传播视像
  
  视觉文化作为一种高度视觉化的文化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文化景观,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及社会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何为视觉文化,却始终没有明确的定论。米尔佐夫认为视觉文化就是后现代文化,是后现代文化中的日常生活。视觉文化是将存在图像化或视觉化的现代趋势,并不依赖于图像本身,当文化成为视觉性时,该文化就具备了后现代特征。”①美国学者斯特肯认为视觉文化包含了多种媒介形式,从文化艺术、电视电影、报纸广告到诸如科学、法律和医学领域里的视觉资料等。这些与媒介密切相关的领域,构成了一个文化域。②由上可见,视觉文化这个概念的含义是丰富多元的,对于其认识有不同流派,而且在不同语境中也具有不同含义。
  一、视觉文化的发展历史
  视觉文化是19世纪初欧洲兴起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形态或文化发展趋势,是一种高度视觉化的文化。较早使用“视觉文化”这一概念的是匈牙利电影美学家巴拉兹,他用视觉文化进行电影研究,在《电影美学》中预言,“随着电影的出现,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将取代印刷文化。”进一步对视觉文化研究起重要推动作用的是德国思想家本雅明,他认为机械复制时代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变革,传统的审美景观已经衰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震惊”效果,渗透了其关于视觉文化的深刻洞见。在此之后两年,海德格尔提出了“世界图像时代”的概念,他指出:世界图像时代就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到了19世纪50年代,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从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变革角度,论证了电子媒介文化的到来,将视觉文化和听觉文化整合起来,凸出的表现是电视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视觉经验超过以往任何一种媒介。③19世纪80年代起,视觉文化概念在西方学术界逐渐被普遍接受。
  2002年6月中国第一个视觉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在复旦大学成立,该中心是全国最早关注视觉文化传播的研究机构,并正在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重镇,标志着我国视觉文化传播研究领域开始起步。同年孟建教授发表论文《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指出: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着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此文章将视觉文化传播和研究学结合起来研究,开拓了视觉文化研究的新视野,开启了国内视觉文化研究的大门。④2004年5月29日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在上海联合举办了中国首届视觉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以“全球化:可见的与不可见的——视觉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对视觉文化传播的发展历史、科学实践、相关理论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学者的高度关注。
  二、视觉营销基于视觉文化的营销
  大众文化的兴起和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