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启迪和回归
2011-12-29李震静
新闻世界 2011年6期
【摘要】当代小说潮流纷呈,从最初政治话语主导到当下的思潮纷涌,从传统的现实主义主掌文坛到现代派全面席卷开来,走过了一个从单一到丰富,从现实主义出发,再向现实主义回归的复杂历程。路遥小说身处现代派思潮,却敢于“迎风而立”,坚守现实主义创作,既传承了“十七年文学”现实主义的优长,又启迪当时及其后的现实主义创作。当下的“先锋小说”等新潮小说向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回归,更显示了路遥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刻影响力和巨大魅力。
【关键词】路遥 当代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
众所周知,当代小说在文革后,进入了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宽松的历史时期,创作空前繁荣,思潮潮流涌动。陕西作家路遥在文坛风起云涌、文学观念剧变的上世纪80年代文坛,仍然一如既往地高扬现实主义大旗,执着的坚守着现实主义创作,在对现实主义丰富发展的同时,启迪了其后的蔚为可观的现实主义创作,其创作实践甚称当代文学最美的收获。
一、“十七年”小说之与路遥现实主义创作
文革前的十七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个历史时期,“十七年”小说同样打上了时代的深刻烙印。被称为路遥文学教父的柳青,正是“十七年”文学、“十七年”小说的代表。柳青和柳青的《创业史》对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而路遥对于柳青遗传的不仅是他文学上的苦行精神,更有他创作主题和手法上的继承与开拓。
写政治,写政治化的人生,是柳青创作的主要题材和内容。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也是通过对一件件政治事件的串联,进而反映这些事件在人们心中掀起的波澜。但路遥没有单纯地停留在政治事件的表面,而是在一系列政治斗争中,或明或暗,或强或弱中反映社会的变革。他从经济、历史、文化、伦理道德与风俗民情角度把握政治,开拓了柳青简单的政治视角,呈现了价值的多元化。政治化人生的书写中路遥更是突破了柳青以政治凌驾于亲情、爱情、乡情的局限,写出了人物命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例如对高老、田福军、苗凯这些政治人物的生活化描写。
在创作手法上,路遥借鉴了柳青的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特色,并且将其丰富和发展。在小说结构布局上,路遥继承了柳青《创业史》的结构特色,不以中心事件贯穿作品,摈弃了传统小说以情节取胜的手法;在典型的塑造上,《平凡的世界》中的典型已完全不同于《创业史》中的典型,突破了柳青从共性出发的典型观,创造了从生活出发,从个人体验出发,从个性出发的典型观;人物心理描写上,路遥摆脱了《创业史》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政治理念的束缚,写出了与具体环境相适应的人物心理情感与思想性格。
二、“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之与路遥现实主义创作
以“伤痕文学”为发端,“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继后的小说创作让上世纪70年代末以后的文坛话语声不断,从大的方面而言,无论他们对文革历史,还是对当时改革进程,亦或是更早历史阶段的关注,都理应将这三个思潮归总在现实主义的主流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路遥及其《平凡的世界》等作品都应属于“改革文学”阵营,但细析之,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还是与以上三类文学有鲜明的区别。
“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体现的“以人性理论为基础、以人道思想为武器,确立同封建理学相对立的,以‘人’为中心的文学宗旨”与路遥小说对人性的关注是有相当程度的视角契合的。所不同的是,“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在人性主题下,不乏路遥所歌颂的优美人性的同时,更鞭挞了个体生命中的病态畸形的人性,而路遥小说的“无榜样意识”,更着力于塑造分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的人,人性的阴暗只是复杂人性的一个方面。
“伤痕小说”在倾述往昔岁月中苦难、悲惨的人生转折时,其基调基本是一种愤懑不平心曲的宣泄,有着比较浓重的伤感情绪,对当下和未来的迷惘,失落,苦闷和彷徨充斥在作品中。这种感伤情绪在 “反思小说”中得以深化,开始探讨个人悲剧或命运与整个大社会大背景的联系。而在路遥的作品中,更多的是以政治历史事件转而化为一幕幕舞台的布景,人与人之间传递的是美好、温良、传统的情愫,张扬的是生活的希望、未来的美好、人性的本善和结局的完满,伤痕、控诉、揭露、反思等伤痕小说、反思小说的主调在路遥作品中荡然无存,张扬理性、理想构建成为路遥现实主义创作的主调。
《平凡的世界》是“改革小说”中的代表作品,《平凡的世界》不可避免烙上了改革小说的特征,也遭遇了改革小说的尴尬。尴尬之一表现在如何塑造人物方面,既然是弘扬主旋律的主流文学,就必须要遵守一条“潜规则”:作品中歌颂的人物不能有任何闪失。《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田福军、田晓霞等可以说都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人格、道德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可挑剔之处。人物的塑造缺少复杂性、有失真实性。尴尬之二是作家虽然身处改革年代,但却远离改革现场,改革事件的运作过程和操作过程的不深入知晓,必然导致对改革过程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一些政策性操作的潜规则描写不够。作者对自己经历中没有涉及的领域的人物无法真实把握,如田福军这样的官场上的改革人物。
三、“新写实小说”之与路遥现实主义创作
上世纪80年代末,在新潮小说式微后,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的新写实小说登上文坛。新写实小说在对“真实”的理解上和路遥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有不大一样的地方。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是要求典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