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数字时代民族报业的发展对策

2011-12-29彭文海

新闻世界 2011年6期

  【摘要】数字时代,民族地区报业只有顺应变革,强主业,抢占制高点;树品牌,扩大影响力;多元化,延伸产业链;抓融合,发展新媒体;严管理,增强竞争力;重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数字时代 民族报业 对策
  
  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改变了人们的很多习惯特别是阅读习惯,首当其冲的是对传统的新闻媒体形成了挑战。从目前整个媒介市场看,网络等新兴媒体对报业形成“双重分流”,不仅分流读者资源和广告资源,而且分流人才资源和资金资源,越来越显示其颇具潜力的成长性。对此,民族地区报业,只有顺应变革趋势,主动向数字媒体融合,强主业,抢占制高点;树品牌,扩大影响力;多元化,延伸产业链;抓融合,发展新媒体;严管理,增强竞争力;重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强主业,抢占制高点
  虽然传媒特性各异,传播方式多样,但传播的核心是内容,不同的传播手段只是导致不同的传播效果罢了。因此,传播的实质是内容为王。
  内容是报纸的生存根本,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社会主流人群最关注的是国家发展的基本思路、大政方针。另外,高品位的文化娱乐,负责任的社会新闻,入木三分的新闻评论,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这些都是社会发展需要、公众普遍欢迎的内容。在整个传媒界,报纸的记者编辑队伍综合素质较高,报业拥有较强的新闻人才优势,报纸提供的新闻信息是社会主流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目前众多新闻网站的“内容提供商”。在新时期,报纸应充分利用自身所独有的原创性新闻的采访权、发布权以及专业化的采编队伍等优势,高度重视对信息的有效选择、加工整理和价值挖掘。充分发挥报纸的传播功能和优势特长,把内容做好做精。要办好看的报纸,办有特色的报纸,写有观点的文章,发挥出报纸最大的传播效能,凸显报纸的内容价值。
  二、树品牌,扩大影响力
  党报的特殊性质使党报具有传播的权威性。经过多年的积累和经营,众多的民族地区报纸也建立了自身的品牌。品牌是媒介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能够使媒体获得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民族地区报纸应该学会创办自己的品牌栏目、品牌版块,努力通过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栏目、品牌版块,来培养忠实的读者群体,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也许若干年之后,很多报业机构可能不再用纸张作为主要介质,不再用印刷作为主要显示技术,不再用邮发或自办发行系统作为主要传播技术,但只要它的核心能力依然具有竞争力,已形成的报纸品牌就会一直延续下去。比如《福布斯》,它目前的收入结构和过去完全不同,来自纸介质杂志的收入越来越少,其他内容产品和增值服务的收入越来越多,但它依然还是《福布斯》,它的核心能力和品牌价值仍在增强。
  三、多元化,延伸产业链
  多年来,民族地区报业普遍存在经营意识淡薄,重视报纸的意识形态作用,忽视报纸产业属性的现象,报业产品结构单一,仅靠办报、发行和广告收入支撑报业经济。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报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原有的单一的产业发展模式已严重制约了报业的生存发展。民族地区报业要想突破瓶颈,寻求发展,必须充分挖掘特色和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报为主,多种经营,实现多元化发展。
  从单一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是报业集团持续发展所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多元化陷阱”确实存在,但因“陷阱”而滞步不前,无异于因噎废食。报业多元化一要做对事,即把握好市场,选择好项目。二要选对人,即要储备和引进人才,搞活用人机制,把真正能干事的人用起来。三要转体制,把经营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四、抓融合,发展新媒体
  新媒体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人们的预期。互联网和移动网的“无缝衔接”,卫星直播网和地面广播网的“天地一体”,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将使新媒体快速地走向“无处不在”。短短十年时间,网络媒体就从边缘角色成长为传播市场的重要力量,并在信息传播和产业经营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数字化采编平台、报纸网站、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刊、电子商务、户外数字媒体、电子阅读器、移动采编系统等等,将成为数字报业的创新方向。民族地区报业在发展新媒体上要把握技术发展的脉搏,既勇于创新,又要从地方报业的现实出发,切忌盲目上马。同时,在发展新兴业务的过程中,要强调合作意识,积极与报业产业的上下游紧密合作,与产业内外的资本、内容、技术力量合作。一方面引入成熟的市场运营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争取政策支持,整合人财物,充分利用地方报业的内部资源开展增值业务,不断增强报业实力。
  五、严管理,增强竞争力
  我国报纸进入市场、直面竞争的时间并不长,但竞争的对手却很多很强,同业间的竞争,不同媒体间的竞争,使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能力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环节。对报业来讲,既要有优质的新闻产品,还必须有现代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良好的服务体系。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党报只追求其事业功能,忽略其产业功能,使得具有特殊特点的报业不能够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手都抓,两手都硬”,其主要原因在于报业的管理体制缺乏市场能动性。民族地区报纸目前大多实行的是事业单位的管理办法,在行政管理与市场推动之间寻求合适的报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就必须要做到管理体制创新,按照“政治家办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集团化发展”的思路,全面推进管理体制、微观运行机制和各项制度的创新,成长为真正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打造新的组织架构、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一个高效率、有活力的报业组织系统,形成民族地区报业生动活泼的发展局面。
  六、重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要靠人才谋划,效益须靠人才创造。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民族地区报业用人机制还比较落后,在选拔人才、激励人才方面观念陈旧,形成了“能进不能出”僵化的用人机制,尽管不少媒体采用了“聘用制、末位淘汰制”等改革措施,但现阶段的人才观念和人才战略并没有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而进行大胆革新。整个民族地区报业十分缺乏既懂得版面又懂得管理、既懂得媒体又懂得经营、既懂得广告又懂得投资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使民族报业难以应对新媒体的冲击,难以适应跨媒体的营运。
  人才优势是报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报纸品牌的形成与人才是一个互动的关系。民族地区报业的各项发展战略,贯穿始终的仍是人才战略。民族地区报业要发展,必须突破原有机制的束缚,应该贯彻新的人才理念,实行新的人才战略,既充分体现传统报纸的专业性,又时刻彰显新媒体的时效性,更灵活突出报业环境的发展性,在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方面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①庹继光:《转型期中国西部报业发展研究》,巴蜀书社,2009
  ②王大任,《融合新媒体技术 构筑报业数字化新格局》,《新闻窗》,2009(3)
  ③冉华 等:《报业数字化生存与转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④张殿元:《中国报业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湖南湘西州团结报社总编室)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