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广播媒体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2011-12-29张兵
新闻世界 2011年6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相继问世,媒体间竞争愈发激烈,各媒体都在创新思路,谋求发展。作为传统媒体的地方台广播,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站稳脚跟,除了发挥自身优势外,还要在频率的专业化、栏目品牌化、本土化等多方面下功夫。
【关键字】竞争力 广播 专业化 民生
广播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媒体,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曾经历过一段黄金时期。然而,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出现,广播尤其是许多地方台广播的发展逐渐陷入了困境。地方台广播如何在夹缝中生存,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议题。
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性地拓展传播方式
随着电视、网络技术的进步和装备轻便化,“快”已经不再是广播新闻独有的特点,但它依然是竞争力之所在。很多时候记者只需一个手机,就可将新闻在第一时间以现场连线的方式报道给听众。尤其是遇上突发性事故时,广播的这种优势便得到进一步凸显。
2006年6月21日7时15分,六安市发生一起震惊全市的劫持人质事件。犯罪嫌疑人吴某因其妻于一个月前离家出走,精神上受到刺激,将一名12岁的小女孩劫持到一家美容店内,并把随身携带的汽油浇在自己及小女孩身上,扬言不准接近,否则点火自焚,情况十分危急。接到报警后,六安市公安局立即开展解救人质行动。市级各家媒体也纷纷赶往现场。由于美容院地处某中学附近,此时也正是孩子们上学的时间,为了防止意外进一步扩大,我台记者(六安广播电视台)用手机在第一时间播报了现场情况,并且在犯罪嫌疑人与警方对峙的四个多小时内,每隔几分钟就将现场最新情况及时播报给群众,很多群众在了解情况后,全部绕道行走,有效的避免了现场人群围观拥挤的现象,为警察解救人质提供了一个相对简单的环境。11时50分,歹徒被当场击毙,年仅12岁的人质安全获救。
作为一种非视觉媒体,广播没有图像,很多人觉得这在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中就先输一分。然而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图像的缺失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广播的一个优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存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可以和亲朋好友诉说,但是有的问题,尤其是情感方面的困扰,很多人就选择广播来解决。以我台每晚的情感类栏目《皋城夜航》为例,以百姓关注的情感生活为主要内容,倾听他们的真情故事,探讨生活的本质。在一个小时的节目时间里,现场热线电话十分火爆。在与主持人的实时沟通中,当事人既可以像在真实生活中一样自然表述,及时解决自己的困扰,又有一定隐蔽性。这种无所顾忌的情感交流是广播的一大优势。
此外,相比于其他所有媒体,广播便于受众及时收听、随时、随地参与。在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可以将时事报道和及时的互动性评论结合起来,通过听众参与了解听众想法,进行最及时的舆论引导。在服务类节目中,和听众及时沟通,了解听众的需求,可以及时对栏目内容进行更新,创办出群众喜爱的栏目。现代社会,出租车、私家车日益增多,收听汽车广播已经成为有车一族的生活习惯。汽车广播没有图像只有声音,司机完全可以边听边开车,既能缓解开车疲劳,又能了解很多生活资讯。因此有人预言,广播可能因为汽车普遍进入百姓家庭而再次迎来辉煌时代。
广播有着其他媒介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存的当下,广播要取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拓宽其发展道路。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产生既是对广播的巨大冲击,同时也给广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以我台的栏目《生活新阳光》为例,该栏目以说新闻、谈家常的方式,平等、自然、亲切地与听众交流,并将每期的栏目话题设置在互联网上,使广播通过网络更大范围的和受众实现良性互动。这不仅拓宽了广播的传播渠道,还增强了广播的影响力,赢得了更多的听众群。
二、明确节目市场定位,走广播频率专业化之路
广播频率专业化是指广播主动选择一类或某个阶层、某个职业、某个年龄段的人作为自己的接收对象,并对其工作节奏、生活习惯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让栏目真正为他们服务,让“这一群人”成为该档节目的忠实听众。
以我台(六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栏目《六广大直播》为例,自2008年开办以来,栏目选题服务大局,关注民生,成为当地的品牌栏目。例如2008年冬季连续的大雪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出行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未来天气如何?道路交通如何保畅通?农作物如何防冻?一系列听众迫切关心的问题需要解答。《六广大直播》积极策划,第一时间告知了听众急需了解的信息。节目还将相关部门负责人请到直播间,直接解答市民的问题。此外,节目还充分发挥电波覆盖面广,传递及时的优势,广泛调动社会力量,让市民积极参与到除雪保畅通的活动中来,极大地缓解了因大雪造成道路交通拥堵的压力。
六安电台交通音乐频率的服务类栏目,注重信息的服务性、有用性、有效性。栏目《一路平安》以交通内容为主要题材,通过专家访谈、热线解疑等多种方式,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服务出行人群,市场目标听众占有率、收听率等各项调查数据均高居同时段收听排行榜首位。此外,无论是陪伴性音乐栏目《音乐排行榜》,还是听众参与类栏目《音乐翻天》,都有自己的“粉丝”听众。其成功原因在于栏目定位明确,对节目的可听性、参与性、欣赏性、娱乐性都把握得十分到位。
三、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打造品牌栏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广播要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坚持以人为本,多打造一些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品牌栏目,贴近听众,提高收听率。
近年来,一系列关注民生的热线节目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受众新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办好热线服务节目,打造民生电台,无疑是对广播媒体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益探索。对于广大普通市民来说,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许多麻烦事,却不知道要找谁帮忙,于是为广大市民提供倾诉和服务的广播热线节目就有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例如我台(六安广播电视台)的《阳光热线60分》节目,通过一根电话线将受众与直播室以及直播室外的广阔世界联系在一起,听众可以打进热线反映自己遇到的困难,媒体提供热心的帮助。这样节目可以办活,群众表示满意,两全其美。而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关注民生、提供服务是如今各个新闻媒体的共识。近年来,将群众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在全国各省、市纷纷开办。2006年,我台(六安广播电视台)在对全国最早开办此类节目的临沂市广播电台考察学习后,于12月正式开办了六安广播电视台政风行风热线栏目。栏目开办至今,对加强部门和行业政风行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搭建政府与群众联系的“连心桥”起到了有效作用。除了给受众提供互动平台之外,栏目还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多次举办走进社区、乡村等现场服务活动,把服务送到群众的身边,同时也对栏目起到了极好的宣传作用。截至2011年5月,栏目共播出980期,热线总数4129条,答复率100%,解决率97.8%。
《政风行风热线》的开通,让人民群众有了说话的地方,政府部门的领导通过接听热线电话,倾听群众的呼声,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认真整改,使部门的决策和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同时提高政府的威信,群众与政府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更加牢固。节目得到了当地市民的充分肯定,成为本地广播媒体的一个拳头节目,极大地提升了广播媒体的自身影响力。
进入新世纪,媒体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面对新形势,广播除了要了解自身现状,科学分析广播的特点和优势,在发展中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新路之外,还要在广告经营上下功夫,实现广播的最大经济效益。事实证明,只有重视广告营销,为广播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广播才能走得更稳健。
俗话说“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相信只要现代广播人有这种不懈努力的精神,定会在新世纪打造出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广播事业。■
(作者单位:六安市广播电视台)
实习编辑:王雨燕
责编:姚少宝